查看原文
其他

暨南院系丨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力建学院 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10-08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暨南大学系所合一的应用力学研究所(1992年)和力学与土木工程系(2000年)发展升格而成。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东方学者1人、楚天学者1人。全学院教工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1人。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包括三个一级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其中力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建筑学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20年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各学科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和互补性,构成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良好平台。


学院目前拥有“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广东省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重要的学科发展平台。


专业介绍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和建筑学。三个本科专业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和互补性,学院正大力实施“卓越未来”结构精英创新培养计划,构成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良好平台

1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12年首次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专业评估。2020年申报获批成为广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在“重大工程结构检测、监测、预警与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卓有成效,在重大工程结构的灾变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岩土边坡安全监测与预警、结构FRP加固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需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研发能力;具有组织与实施土木工程相关领域工程项目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能成为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2

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力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创办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2021年申报获批成为广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专业在结构非线性力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运输包装动力学理论与设计方面独具特色。拥有华南地区唯一与力学学科相关的“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已成为重大工程安全和灾害控制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为适应现代工程科技的大发展,尤其是核电安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领域对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将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建设成为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区和本科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备深厚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能够研究和解决现代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适应智能制造、“新基建”、航空航天和核电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3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2021年申报获批成为广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教师团队集建筑学术研究、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生产实践于一体;参与承担科研及教研项目15项;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亚热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澳门特区文化局学术研究课题1项。发表科研及教研论文53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2项,主要教学成果获奖2项。


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粤港澳市场发展需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及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策划等相关领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建筑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并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培养

1

教学特色

坚持“科教融合,行业结合;瞄准未来,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围绕土木、建筑等重大工程庞大的产业链及行业发展趋势,依托“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学科平台,发挥科研特色优势和侨校特色,彰显多专业、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创新的特点,努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拔尖人才。


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实行学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制度,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订,本科生进导师课题组,开展开放实验项目。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瞄准行业当前急需与未来发展,与行业深度融合、开放办学,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共建实验室,并大力开展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工程科技大发展,尤其是核电安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领域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拔尖人才。

2

国际交流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为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专家和教授到学校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到境外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和访问。近年来,共输送青年教师进行访学交流达20人余次,聘请国内外优秀讲座、客座讲授到学院学术交流60人余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及会议50余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格里菲斯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在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交流。


科研实力

1

名师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教授、博导

何陵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导

肖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爱思威尔高被引学者,教授、博导

马宏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导

袁鸿:爱思威尔高被引学者,副院长,教授、博导

王璠: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教授、博导

黄世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副院长,副教授,硕导

余岭:楚天学者,教授、博导

匡友弟:东方学者,研究员、博导

宁志华: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副教授,硕导

2

科研平台

“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力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中心

3

重点项目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以“立足珠三角、面向港澳台”为办学定位,以“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为专业建设目标,面向建设行业一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学院以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总的来说,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就业形式呈现“一好、两大、四高”的良好势头:就业岗位好;就业单位主要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设计院;就业率高(连续3年100%),就业单位层次高、就业薪酬高。另外保研考研比例高,读研录取学校档次高。


校友风采

薛兴伟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沈阳建筑大学,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桥梁结构理论与设计。

庄诗雨

2017年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李绪银

201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通过校园招聘进入深圳恒大,入职时为运营管理岗,曾获得优秀员工称号(是当时公司最年轻获奖者);2017年7月进入东莞万科,现任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赵茜

2008级建筑学专业学生,2013年毕业后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读期间以专业成绩第一获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等奖励。2015年硕士毕业,进入中国交建下属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工作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建筑景观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领导寄语


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做坏事。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刘人怀院士


德才并重、筑梦踏实、同心并力、笃志治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书记 黄睿


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

https://lxxy.jnu.edu.cn/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020-85221292


学院联系邮箱

osls@jnu.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THE END-

-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来源丨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丨唐珞雅

责编丨费正彬

审核丨唐启红 罗颖

终审丨王波 张桂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