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人气桂冠王:priest

2017-12-28 网络文艺编辑室 网络文艺日报

又到一年盘点季。

我们筹建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将在年终岁尾之际,评选与评论中国网络年度作品、年度作家、年度人设、年度造词等。这不仅仅是在总结本年度的热点与潮流,也是在分析与研判下一波的趋势与走向。

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筹)将“年度人气桂冠王”的桂冠授予作者priest,认为:经过十年写作生涯,priest已经成长为女频网络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在极为激烈的竞争中,能够长期占据晋江文学城等级分第一宝座就是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纯爱小说还是言情小说爱好者,不管是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几乎所有读过priest作品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显示出她超高的人气。


自2007年发表处女作《广泽旧事》开始,priest已经在晋江文学城写了十年网络小说,共计发表26篇长篇网文,包括6篇言情小说与20篇纯爱小说,题材则涵盖了科幻、奇幻、武侠、修真、悬疑、灵异、都市等,可谓包罗万象。她的作品中包括《大战拖延症》《大英雄时代》《有匪》等六部引起过广泛反响的言情小说,但她的纯爱作品显然传播广度和好评更多。相对而言,言情作品数量占总作品数量比重低,故而粉丝或读者们往往倾向于将她定位为一位纯爱作家。


在现阶段,她的作品仍未能完全超脱于纯爱类型文学的固有框架和诸多限制之上。然而,priest的写作野心不止于写好类型文学、输出娱乐化文字,在十年时间里,她不仅积极自我表达、自我成长,更在创作中贯彻了人本主义精神,坚持着解答人生终极问题的尝试。特别是她的最新作品《默读》,已经有了向传统文学看齐的意识。

 

第一特质:饱满充沛的人物情感关系


我国网络纯爱文学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早期创作者和读者多为女性,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多为男性;其次,作品以同性情感关系为主题、核心,其它要素的塑造可以适当地为情感关系描写让路;最后,读者在传播小说内容时,也往往倾向于将对情感关系的描写是否使人满意视为评判小说好看与否的第一标准。这些特点的出现正说明网络纯爱小说重在展现“纯爱”情感,而非在全面素质上符合“小说”的传统定义。


这种情况下,读者对情感关系描写的满意度就或多或少地决定着这个群体对小说的整体评价,网络所能提供的身份“双盲”、交流便捷等特性也有助于瓦解传统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单向供给关系,使得读者更容易直接向作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期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晋江等读者打分直接关联作品排名与获利的网站,网络交流直接、便利、有效的特性也容易刺激部分作者为提升名气或收益刻意迎合读者需要、过度强调情感关系、看低乃至忽视情节、逻辑、人物塑造的重要程度,展现“爱高于一切”的成品



对读者而言,这种“正反馈”不仅会使他们被作者满足自己需要的举动所感动,还会促使他们在作者“爱高于一切”态度与自身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强化对阅读情感关系有关内容的需求,将对纯爱小说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狭隘化。


这样下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相当一部分纯爱文中只要两个男人恋爱谈得好(或性关系场面描写活色生香),其它一切小说应有、应丰富的要素都可以统统不存在,小说的其它可改进之处与瑕疵都无关紧要,一个已吸引一定数量读者的恒定模式足以保证作者一段时间内的人气。即使有些作者能够主观避免为吸引读者而强行贴合公认“潮流”,恐怕也会被或多或少地影响,不自觉地重复某种模式。


在priest之前或同期的晋江成名大神中,不乏“一招鲜吃遍天”、不断在同一类型题材中自我重复者,也不乏浓墨重彩地描写“读者最爱看的”爱情关系而导致逻辑混乱化、人物片面化、情节弱智化者,而这两种“熬出头”、利用初期表现吸引高人气后无需艰难困苦即可坐享功成名就的网文作者发展路线不仅对一些已有作者的创作风格形成影响,使得他们自困于舒适区,也催生了一个梗/人设/情节发展套路撑起一篇文的潮流,进一步直接或间接地拉低了读者的接受下限与作者的能力上限


相较之下,以纯爱文起家、扬名的priest似乎也未能免俗。在笔者问朋友们对priest的文感觉如何时,大部分人给出了近似的答案:两个主角往往一个心思深沉、果断坚定,一个看似风流、熟稔享乐实则深情,他们会在故事中相互拯救,历经波折后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情感得到圆满结局。



最重要的是,priest习惯在文中“讲道理”,但其作品说理的深度、广度虽在纯爱文中可称上乘,却较难真正地拔高作品的文学意义,作品结局也往往受限于此而稍显后劲不足,不能在前期背景宏大和叙事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旨。


诚然,老读者们知道这是源于她对这种模式的热爱,但当priest的作品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或是新读者频繁阅读她前期作品的时候,审美疲劳往往会影响到读者对作者的评价,并催生读者对作者打破固定模式的期待——以往,priest一直在这种期待中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伴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加、自身知名度的提升和网文IP市场化潮流的繁荣,坚持已有的“套路”、不迎合读者多样化的期待似乎变成了一个阻碍她更快更多地吸引粉丝、作品变现的问题

 

第二特质:挑战自我极限的认真态度


不得不承认,priest在写作方面有自己的偏好与“舒适区”,如主角性格与情感发展脉络趋同、“讲道理”、“正三观”的内容太多等。但在十年创作生涯中,她能够不断学习成长,做出不同的尝试与创新,使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比前作有所进步,并最终形成颇具个人特色的、成熟的写作风格


打开priest的晋江专栏,对笔者而言是一种享受——几乎每篇文都能做到基本杜绝错别字和用词不规范、语言偏书面化、常有对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与经典的化用,且专栏的“黑历史”分类下几乎每篇旧文标题栏都明示其缺陷。即使是最挑剔的读者,也不难从这些细节中体会到priest对网文创作的态度之认真。



当读者被细节吸引,进一步深化阅读priest作品时,就会发现她作品的优点似乎数不胜数:首先,作品世界观架构宏大且合理、情节发展流畅且符合逻辑,比起“纯爱”更注重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次,绝大多数主角和配角不仅形象饱满、个性鲜明,十分有真实感,更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逻辑体系、思考与追求,辨识度高;再次,priest作品的整体语言风格平实、凝练、细腻,常带着源自对生活与美好事物热爱的诙谐,常于不知不觉间引人入胜;最后,priest作了通过文字表达人生哲理与探讨世界运行规律的尝试,文字有深度、能引人思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优点也并非一日之功——这个首发作品即具备上述大多数优点的作者既然认真对待创作,就不会在写作过程中拒绝自我审视和成长。在此,笔者将通过两个例子对priest在创作中成长的过程作一管中窥豹的尝试。


2007年,《广泽旧事•锦阳篇》成为priest在晋江发表的第一篇网文,主要讲述了现代“天命师”冉清桓背负养父嘱托回到古代架空世界,帮助燕祁国主郑越一统天下的故事。这篇网文的主角性格塑造、宏大世界观与背景设定、语言风格等绝大多数特征已经与priest日后的一系列纯爱作品相一致,可以说priest以此文定下了日后纯爱写作的基调。不过,其有待改进之处也十分明显:剧情发展似不符合客观规律与逻辑;主角太“苏”,“万人迷”的现象不能被合理解释;“讲道理”或煽情的文字经常直接成段出现在叙述性文字中,稍显刻意;语言运用中的情感表达也过于丰富,情绪色彩明显。


《广泽旧事•锦阳篇》的结尾部分,priest这样描写两名主角久别重逢的场景:


当你回首一生的时候,终归发现,无论名利、钱财,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就像是某个RPG的养成游戏,供人娱乐而忙碌地走过数十载光阴。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不都是寻寻觅觅着这样一个会因自己而牵动心神的怀抱么,唯有看不见的牵挂,才是连接无情轮回、前生彼岸唯一的线索,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世又一世,于茫茫人海间。


这年轻的时候没人相信的宿命呵。


冉清桓忽然有松了一口气一般的感觉,露出了一个有些孩子气的笑容,就是这个了,他想,再不是萍水相逢的一个承诺,再不是遥遥旁观的一个过客,再不是天上地下孑然一身的浪客。


那种感觉,就像以往的种种都是一场漫长的流浪。


这一世,这一刻,就像是盲龟遇到浮孔,三生有幸


十年后的《残次品》中,同样有一段主角久别重逢的场景:


陆必行恍然大悟,原来所谓“五内俱焚”也好,“欣喜若狂”也好,都能被一针舒缓剂六号严丝合缝地盖住,因此这悲欢是这样的浅显,远不如这声姗姗来迟的心跳来得惊心动魄——


它震碎了星辰万年,也震碎了他陆必行。


人的动作在虫洞里,也被拉得像那心跳一样缓慢,缓慢到不过十几公分的距离,用尽全力,也要好半天才能抵达,林静恒看见眼前的人好像远古时代的默片,卡了带,一帧一帧地往前送,这让他分毫毕现地看清了对方脸上带着癫狂的痛苦。


他们无法交流,谁也听不见谁说话,然而分别十几年,五千多个日夜,全都压缩成微小的丝线,分毫毕现地融入了那痛苦中,林静恒别无选择,只好照单全收,灭顶似的痛苦把他缠了个密不透风,一时间呼吸困难。


可能过了有一万年那么长,这十几厘米的“长途”终于缩短到零,林静恒尝到了对方干裂而冰冷的嘴唇,随后是迟钝的刺痛感,陆必行咬破了他的嘴唇,像是要吃了他,一股血的腥气冲进了感官。重甲剧烈地震颤着,与虫洞中的不稳定能量彼此碰撞,撞出刺眼的光,晃花了人眼,机甲好像要被即将崩溃的虫洞通道吞噬了。


办公室的门没来得及关,半掩着,卫兵脚步一顿,从门缝里看见第八星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行政总长半伏在林静恒身上,双手不依不饶地揪着他的衣襟,浑身紧绷,无声无息地泪流满面,从通红的眼睛里淌出来,就像是淌出了血泪。


卫兵吃了一惊,手足无措地愣了一会,慢半拍地回过神来,连忙小心地关上了那小办公室的门,踮着脚跑了


写作时间相隔十年的类似场景描写选段中,priest的“文气”显露得淋漓尽致,情感表达也同样真挚动人,但早期的语言运用不够凝练,情感表达只放不收,加之作者的感慨跳脱于主角情感之外,使得行文整体功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早期的priest作品直接点出了角色本应“虚”得难以直接发现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缺乏对主角动作、神态等具象化状态的必要描写,读者未及在阅读中自发揣摩与体会便被“填鸭式”灌输长篇大段的他人感知,在“隔岸观火”般的状态下自然很难自发地唤起认同感与代入感。


而在新作《残次品》中,“拦腰拽过”、“视野模糊不清”、“癫狂的痛苦”、“浑身紧绷”几个动作或神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主角的情绪状态,使得主角的情绪变化具说服力、有真实感,简练的语言更为本已饱满的情感表达增添一分欲语还休的克制之美。从汪洋肆意到收放自如,从虚无缥缈到虚实相间,从初具自我表达意识到将作者意志隐藏在合理化的人物情绪之后,priest的变化令人惊艳——要知道,《广泽旧事•锦阳篇》的水准已在纯爱文及格线之上,且完成该作品时她已是小有名气的作者,以自我重复获取人气绝非难事,可她偏要舍易求难,就显得更为可贵了。



这种“舍易求难”的成长轨迹,在priest最为相似的两篇作品《坏道》与《默读》中展现得尤为明显。写于2010年的《坏道》和完结于2017年初、堪称现象级纯爱网文的《默读》同具现代背景、悬疑推理题材;都以一个警队侦破一系列案件为单元剧情展开;《坏道》两名男主中,沈夜熙是刑警队长,姜湖是有三个不同学科学位的天才犯罪心理专家;《默读》两名男主中,骆闻舟是刑警队长,费渡是年纪轻轻就接手并壮大公司、建立庞大组织并自学犯罪心理学的天才“花花公子”;二文的主要反派之一也都曾是犯罪心理学家。以其相似度之高来看,说《默读》是priest对《坏道》的二次演绎和完善并不为过。


两作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前述的情感表达真实、语言简洁凝练等方面,还体现在剧情架构、思想深度等方面。《坏道》中最终反派在全书后半段才突兀地首次出现,不同单元剧情涉及罪案之间的关联几乎是到最后才被揭开,且前文几乎无任何伏笔,《默读》则在每一单元剧情开始前即以“朗读”为线索将其相串联,为最终反派、幕后黑手组织的存在早早埋下伏笔、前后呼应。


《坏道》中,反派身为资深犯罪心理学家,因一时好奇误入歧途,后又以一己嘴炮之力“孵化”诸多罪案的设置难免稍显不合理,《默读》中则不仅让反派见证程序正义实现无门从而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黑化”借口,也增加了对反派组织人员构成、实力、规模等的详细描写,反派组织内部势力斗争情节的增加也强化了整体情节的可信性。


《坏道》以警队为故事发生地,但涉及刑侦、司法乃至犯罪心理等专业知识的内容相对较少,《默读》则引用了大量心理学与法学知识,且专业知识运用不生硬、基本无错。



《坏道》涉及罪案主要表现不同个体的异化,纵使结尾有升华精神高度的尝试,整体仍在强调社会人如何避免异化,《默读》则更多关注群体性、社会性问题,在延续《坏道》对爱与自我救赎之思考的基础上引入程序正义抑或结果正义的终极思辨,思考深度和广度有显著提升——这一点也可经由二文的文案体现:


“这是一部充满了各种行为异常者和心理变态者的破案故事,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案件和许许多多有爱的帅哥美女穿插其中。


一连串神秘失踪的孩子,下水道里的尸体,死而复生的杀手,公交车上连续投弹的爆破狂,灭门惨案墙上的血字……


总之,想看看罪恶本质的,都进来吧。”


——2010年《坏道》


“童年,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创伤……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2016年《默读》


网络文学本是一种要求随意且无定势、看似人人可写的体裁,网文写作所能给予作者的经济回报也很难抵消作者付出的时间、精力本可创造的最佳收益。于是,作者在网文创作中“吃力不讨好”地挑战自我极限和读者期待就成为了非常少见的事情。


但对priest而言,她不仅追求“我手写我心”,通过文字实现自我表达,还在这种表达中不断自我解构、自我提升,将对自身、对人生、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融入文字并试图借虚构人物之言行思想给出答案或再释哲思,这种尝试的精神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世界里着实可贵,也是priest作品区别于其它纯爱小说乃至其它所有网文而熠熠生辉的最核心辨识特征


第三特质:贯穿始终的人本主义精神


说priest的作品熠熠生辉,可不是意在吹一波封面设计。笔者认为,priest作品的核心亮点在于字里行间渗透的人本主义精神。在长期纯爱小说写作中,priest相当一部分作品已不意在简单地强调“纯爱”,而是基于人本主义精神展现对“人”的存在与生命意义的探索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决定个体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固然人有时会被环境、本能等因素影响乃至限制,但最终有能力决定自己目的和行动方向、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唯有自己。需要说明的是,人本主义理论体系不能被简单地概括成“人定胜天”,也不会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足以改变一切。



priest笔下的人物常被读者评价为“生动鲜活”,对人本主义的运用功不可没。她的作品中不乏人设极“苏”或看似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也不缺平淡无奇、寥寥几笔似可概括一生的“小人物”,但所有人都要沾染上些许烟火气,在生活的磋磨中经历内化的自我审视与外化的人性拷问——不论最终结局如何,他们总会至少有那么一两个机会坚持自我。


在塑造主角形象时,priest偏爱选取两种类型的人物互为对照:一个看似完美强大、成就斐然但实际上需要找到某种事物填充心中的空虚感或帮助自己更好地体会生活的意义,如《天涯客》中为王朝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却不得见光、渴望行走江湖的特务首领周子舒,《大战拖延症》中看似年轻有为、令人艳羡实则受完美主义思维限制而强迫自己必须迎合世俗成功标准的企业家颜珂,《杀破狼》中以守护国家为己任却长年被君主猜忌的顾昀等;一个亟待(某方面的)成长、需要通过解决某种人生问题以破除自己的“执念”,如《有匪》中希望走出山寨、寻找父亲的周翡,《默读》中无法彻底原谅自己、坚持追寻陈年真相的费渡,《残次品》中在“废柴”遍地之处坚持教书育人、试图以乐观积极态度解决所有问题的陆必行等。


Priest对这种对照的偏爱或许自有其道理:双主角在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看似南辕北辙、形成矛盾对立,但在情感关系中却几乎永远处于平等地位,无计出身、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精神世界契合度极高


这种平等关系的基石,既是双方对彼此自由意志的尊重和对自己决定自己命运、承担选择后果的认同。在priest作品中,很少出现其它纯爱文或言情文中常见的主角因为谈情说爱耽误正事桥段或是第三方卷入二人关系的设定,主角们各有各的追求,不会因为爱人的要求放弃自我、服从他人驯化。



对这些主角而言,爱人的出现与一举一动仅指明找寻人生答案的路径何在、在彼此面对困境时相互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撑,而不会对他们的自由意志产生任何干扰,强迫其作出任何改变,自我选择而非爱情才是他们得到救赎或获得成长的第一动力。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或许正是priest心目中理想爱情观乃至价值观的自然体现,也能够符合当下在个性解放思潮和自由平等氛围中耳濡目染的读者的期许,自然而然地获得大多数坚持自由意志者的肯定


当然,从笔者的角度而言,主角们能够完整而彻底地坚持以自由意志支配人生,其实也有一点作者的功劳——前文已经提到过,(笔者看过的)priest作品里每一对主角都能够获得圆满结局,那么读者或许会或多或少地觉得主角的坚持是作者开的“金手指”。相比之下,配角(包括反派)们就未必有这样好的运气了:《坏道》中的郑玉洁,因女儿被踩踏致死的痛苦无处发泄,而分裂出残暴的第二人格,为阻止第二人格继续犯罪选择死亡;《天涯客》中古灵精怪、敢爱敢恨的“魔道妖女”顾湘随心所欲,和正派弟子曹蔚宁相恋,最终双双死于“正道人士”之手;《默读》中的范思远,因亲眼见证坚持程序正义的警员之死而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实现复仇,却在长期的勾心斗角中迷失自我,走上了被自己唾弃的道路……乍看之下,没有“主角光环”的配角们的命运似乎的确能够说明自由意志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也正是这不是什么好东西的自由意志——这生而为人最基本的一点坚守,总还能在最绝望的时刻给人留一点希望,让人性的光彩闪耀于长夜之中。《六爻》中的木椿真人为保门派传承,不惧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的风险,将魂魄附在已死之身上,耐心教导五个“废柴”徒弟,留得传承后与入魔的师父同归于尽;《有匪》中年少成名、任性妄为的武林高手段九娘沦落为县官后院里的疯小妾十几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为护故人后代逃脱险境,力克歹人、含笑而逝;《默读》中费渡的母亲,一个连全名都未出现过、一边忍受着丈夫的长期虐待,一边要求儿子铭记痛苦的女人,一个“软弱,而且愚蠢”的长期被欺凌、被虐待,存在感稀薄的小配角,也有她自己的坚守:


骆闻舟吃了一惊:“你妈让你记着什么?”


“它们都是被卡住脖子,无法呼吸,在这种漫长的挣扎和绝望中死的,她让我记着窒息的感觉,记着它们都是代替我死的。”


她在加深他的痛苦,担心他像费承宇希望的那样,伤口上长出麻木的老茧和增生,于是用更锋利的刀子不断加深他的痛苦,透过血肉,一直刻在骨头上,刮骨疗毒。


“可我大概也不像我妈希望的那样,”费渡说,“我比她想象得软弱,我没有认同过费承宇,但是也不敢忤逆他……”


“费渡,”骆闻舟忽然打断他,“你给我好好想想,把一个正常的大姑娘活活虐成了精神病,她还跑不了,躲不开,反抗不得,她能怎么办?死就是她唯一的自由。可是这种日子她过了十四年,不说别人,我觉得我是肯定不行的,可是她做到了,你知道她为什么熬过这么多年么?”


费渡一愣。


“因为你十四五岁了,已经知道怎么在费承宇面前保护自己,还因为过了十四周岁,你就不是干什么都不予刑事处罚的无行为能力人了,费承宇只要不想让他的独生子冒蹲监狱的风险,他就会尽量避免让你亲自做那些不可挽回的事。那天在地下室,金属环卡在她脖子上,你当她是怕死吗?”骆闻舟抓住费渡的肩膀,强行把他转过来,“你那么聪明,难道想不明白,死亡是她最渴望的归宿。她根本不怕死,只是怕就这么死在你手上,她怕你一辈子也洗不干净手——”



“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被priest抛给笔下无数角色,五花八门的答案最终统统归于“坚守本心”。人生有无数种选择、无数种可能,自由意志不是平安符,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你一生平安喜乐、衣食无忧;它像利刃劈开你脑中混沌,劈进你的肺腑血肉,让你有机会感受真实的自我,知道自己还活着,不是无知无觉、无喜无悲的行尸;让你知道你身处何方,要去何处,而不是一辈子庸庸碌碌、自囚于四方天空下;让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给你一点勇气用真实的自我去拥抱这世界


愿你在冷铁卷刃前,得以窥见天光。”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网生评论家“颜瞬”]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作家”系列

年度造神火箭作家:冰临神下

年度口碑爆棚作家:尼罗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作品榜系列

年度军事演义小说《残阳帝国》

年度升级逆转小说《顾道长生》

年度都市悬疑小说《默读》

年度时空轮回小说《安息日》

年度青涩爱情小说《打火机与公主裙》

年度历史推演小说《孺子帝》

年度武侠权谋小说《庆熹纪事》

年度重释经典小说《一代文豪林黛玉》

年度异想痛快小说《西出玉门》

年度颠覆穿越小说《姜姬》

年度惊魂华丽系小说《唐宫奇案之血玉韘》

年度谐趣修真小说《修真聊天群》

年度传统文化传承小说《大明文魁》

年度悲欢世情小说《鬓边不是海棠红》

年度科幻二次元小说《异常生物见闻录》

年度都市灵异小说《青叶灵异事务所》

年度非人类主角小说《地下城生长日志》

年度悬疑推理小说《女巫请睁眼》

年度史诗奇幻游戏小说《琥珀之剑》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