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刀不弯,承中国军人之大气魄 | 唐刀与兵道工作坊

怀礼 暑期研习营
2024-08-24


 编者按


本届研习营,我们有幸邀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刀三十九代传承人——李世文老师举办为期五天的“唐刀与兵道工作坊”。什么是唐刀?为何要习练唐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唐刀吧……

文:怀礼

唐刀,中国唐代四种军刀的统称,古代冷兵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冷兵器的发展。

《唐六典》记载,唐刀有四种,一为仪刀,二为障刀,三为横刀,四为陌刀。历史上,唐刀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向东演变为日本刀,向西变为藏刀,向南演变为缅甸刀,向北演变为突厥刀。

唐末,梁王李休复在陕西韩城天子窝传下唐刀技法,经过一千余年的传习,技法丰富,每种唐刀的形制功用不同,技法也各有不同,各具有不同的技法特点与演练套路,形成独特的古典兵家刀法技术。

唐刀技法以双手持握为主,运用时可单双手变换使用,兼具刀枪技法之优点,近可劈砍,远可刺扎,开胸破甲,人马俱碎,威力巨大,响彻古今,为古代战场上的传奇利器,堪称中国古代兵家武艺之瑰宝。



唐刀,不仅是一项文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

唐刀,不仅是一件兵器,更是一股民族力量。

唐刀,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颗高尚灵魂。

唐刀,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份宝贵传承。

中国文化中,刚直不阿是一种美德,宁折不弯是一种气质,勇往直前是一种精神,开拓进取是一种气魄。

纵观历史,只有盛唐军人将这四种特质合而为一,只有唐刀将这种精神特质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民族脊梁。    

唐刀,唐朝军队主要作战武器,唐代经过贞观时期的开疆拓土,唐刀所向,四夷宾服,天下号唐人。

开元时期,唐刀的铸造与使用达到了冷兵器史上的巅峰。唐刀直刃狭长,刀身起脊,一如汉民族的脊梁,坚韧不拔,宁折不弯。

唐刀在唐朝军人手里,如同汉人军魂,坚强不屈。唐刀不弯,如同唐朝军人面对强敌至死不退一样。

“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唐刀名将李嗣业,这位大唐军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成为历代军人的楷模。

通过他,我们认识了大唐军人。通过他,我们感受了大唐精神。因此,唐刀并不只是具有钢质坚韧,铸造精良,不易折断的优点,更是中国军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将士刚直不阿的气节,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



李世文老师身承飞将军李广七十四世血脉,出生于陕西韩城一个有千年文化传承之家族,自幼随父亲(原解放军三九九四公安部队教官)、伯父(原韩宜游击支队武工队队长)学习祖传唐刀,十三太保武艺,擅长散打,犹喜唐刀。

这次受研习营组委会之邀主讲唐刀与兵道。唐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技术体系完善,兵道为国家体育总局主推的对标奥运的器械比赛新项目。这次研习营授课主要以唐刀技术为主,辅以兵道竞技实战。

研习内容,分为理论,研讨,技法,实战四部分。通过学习,领悟唐刀精神,建立文化自信之坚强理念。

了解唐刀传承,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之楷模。

习练唐刀技法,培养英雄主义之高尚情怀。

参加兵道对抗,培育勇敢拼搏之英雄气概。

通过研习,提高文化自信,坚实民族精神,铸就民族脊梁,迈进民族复兴之光辉大道。







 导 师 简 介 



李世文老师


字武禅。汉族,关中人氏。本科学历,毕业于岭东佛学院、衡阳师范学院。

曹洞禅学四十六代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刀三十九代传承人。国学高级讲师,国家一级武术兵道裁判员,,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裁判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委会常委。

现任世界搏击协会理事长、中国唐刀文化中心主任。



        
/ 关注暑期研习营 · 重建文化,从教育做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暑期研习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