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

2017-12-04 甘肃省社科联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几千年积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之源,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普遍性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源自中国人民的智慧,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理论,从而形成了根基雄厚、博采众长、境界高远的新时代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一次伟大的弘扬光大。

大道至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最初由庄子提出,既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的话,那么“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则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天地构成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是必然的要求,人不是自然的唯一主人。人要认识自然规律,在人类掌握自然规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自然规律,使之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念到举措等多方面充分体现和发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融合了儒家和理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特色鲜明、境界高远、内涵丰富的天下观、人民观、生态观、法治观、人类观和历史观。

“天人合一”就是要天下为公、不忘初心、执政为民,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

习近平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及《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志向高远,用鲜血和汗水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宗旨。

在继往开来、进入新时代之际,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可谓是高瞻远瞩,气势如虹,志存远大,意味深长。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及天下观,是“天下为公”和共产主义信仰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融合。党和人民的事业尤其需要“天人合一”的优秀文化基础作支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善于执行,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同全局观和长远观,融入日常实际工作中。

“天人合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和历史观。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群众”共出现246次。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开篇,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结束;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再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美丽中国……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处处体现了人民的中心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时刻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史和执政发展建设史,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我们党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也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天人合一”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温饱物质保障外,还包括对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生态环境优美的向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突破了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推进了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及方法论的新飞跃。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应该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坚守绿色发展和健康的生活理念,从倡导使用绿色产品,不乱丢垃圾,节约用纸、用电、用水等小事做起,抵制奢侈消费和铺张浪费,做一名文明的社会公民。

“天人合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体现新时代的法治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老百姓也素有把天地当作公平正义化身的朴素思维。“天理难容”、“天理良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不包含了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温饱解决之后,政通人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日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我们制定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要符合“天道”“天理”,就是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期盼。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提高法治思维,不仅要敬重天地,敬重自然,也要把人民群众和法律当作“天”,敬重人民,敬重法律,遵纪守法。在深化改革,推进工作法治化的进程中,不忘初心,勇于突破部门利益的狭隘思维和视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员造福人民的大道之行。

“天人合一”就是要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和谐发展,体现中国共产党博大高远的世界观和人类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天人合一”从中国和中国人民,拓展到世界和世界人类。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呼声和潮流,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不称霸、不欺负弱国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维和、救灾等国际合作行动,彰显了中国勇于和善于担当的大国责任。在复杂的外交战线斗争中,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合法核心利益,同时,也维护了世界公平正义与和平的利益。2017年11月在越南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的主旨讲话,中国倡导的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得到普遍的认同,引领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改变国际社会的利益观和治理观,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受世界各国、各地区政要和民众的欢迎和赞扬。

“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同西方“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在认识和实践中有着本质区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厚实,思想境界高远,内涵博大精深,无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紧密结合的新境界、新结晶、新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作者:王岩 福建省气象宣传科普教育中心主任 





转自:宣讲家网    编辑:于凌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