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2018-02-10 甘肃省社科联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否能够实现呢?或许在这篇文章中,你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本文中,作者 42 30044 42 12743 0 0 6567 0 0:00:04 0:00:01 0:00:03 6565究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重大命题。

一、《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人们如何看待《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作者列举了“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从物的形态、从物的占有和享受来界定社会主义”、“所谓‘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或人道化的社会主义)”三类对社会主义的解释,认为这些解释不符合《宣言》的思想,这些解释或者完全是错的,或者只是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某个具体特征。

接下来,作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思想”这一概念进行阐释,认为这一概念指的是某个原则、命题在其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应具有超越历史阶段性的普遍性和终极价值的品格。《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从某个具体特征来界定社会主义,即使这一特征很重要,也只是说明社会主义的某个侧面;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则说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

二、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


马克斯和恩格斯穷尽毕生对这一主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马克思少年时代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确立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这成为他终生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的起点。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他批判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并从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类个体和人类个体的自由,但仍宥于抽象的、思辩的形式。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走出了他在博士论文中的抽象性,旗帜鲜明地为备受压迫的劳动者自由辩护,并提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废除私有制、对物的占有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关注点是扬弃人的异化,着眼于人本身的发展。在巴黎手稿中,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提出了进一步揭示与此相关的产生异化的原因: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马克思逝世以后,晚年恩格斯指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

三、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


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命题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四重关系(矛盾),并进一步认为《宣言》的命题在总体上构成了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

在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上,作者认为,“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是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共同体是个人发展的形式和条件。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作者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互补、互助与合作的关系。在“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中,马克思强调只有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才可能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在一国之内的每个人同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个人的关系上,一国范围内尽管有可能首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不能说已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可能存在着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条件的人的生存状态。

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根据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论证了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在这一部分,针对把马克思都说过的“五形态”和“三形态”对立起来的观点,作者认为“五形态”讲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形式,而“三形态”讲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容。唯物史观的第三支柱是它所揭示的历史规律,讲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容、形式和动力的统一,构成了唯物史观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对“每个人自由发展”历史必然性的探讨,就是以三者的统一为理论依据的。

在《形态》、《宣言》、《资本论》(及其准备著作经济学手稿)和后来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愿所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上个人的发展状态,作了具体分析。作者认为,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或者发展不足,一些人(少数人)的自由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以牺牲多数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可以说是一切阶级社会所共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终归会走出这种困境,而走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随后,根据马克思晚年探索,作者认为马克思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个人自由的,就是说他的着眼点是“自由的个人”;根据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论述,作者认为占有充分的自由时间,片面的人就可以变为另一个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以预见的前景。

五、“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里程碑


回首历史,苏联兴亡的经验教训有力地说明: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不会有好结果。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里程碑。

作者强调,任何时候,社会主义建设都要围绕着人民的需要和幸福这个中心,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国富”和“民富”的关系上,作者认为“民富”是“国富”的基础和目的,“国富”归根结底是为了“民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从根本上说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宣言》关于未来社会核心命题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通向共产主义的桥梁。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原作者:叶汝贤,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    编辑:于凌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