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失的价值回报体系

2017-04-27 飞总 大数据应用



缺失的价值回报体系

文丨飞总  图丨源自网络

0

0

这个周末有个认识很多年的印度老朋友来西雅图玩,和这个印度老朋友吃了顿饭。饭后茶余难免就会聊起时下的热点。热点之一是印度外包公司如过江之鲫一般的席卷了大把大把的H1B,这种趋势在近日日趋严格的政策下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热点之二是印度人在美国IT界驰骋江山,混得是越来的越高大上。CEO级别的人物也早非一个两个了。


对话引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加之和印度人对应的华人在IT界的现状比较来看,华人和印度人人不同命不同。海外华人的热点论坛,比如著名的六字母论坛上关于华人需要如何联合起来的话题也是月经帖了。结合我自己长期以来帮助中国人的一些个人经历,于是,也就有了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冲动。

0

1

ICC是印度人最为成功的经营模式。大规模的运人来印度,帮忙找工作,作为Vendor进入到各大一线公司。ICC最为中国人诟病的一面是找到工作以后它发给干活的人的工资和公司给它的工资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大的时候可以到50%。所以如果我们的同胞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必须挂靠ICC,这两年内每个月要被抽头如此大比例的卖身契,是同胞对ICC深恶痛绝的很重要的缘由。


我很好奇印度人对ICC的看法。这位老熟人也算的上是10余年的交情。从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和他一起去各种party,也到印度人家里去聚餐过。我对印度人的了解,有一部分是基于这位朋友和他的朋友圈。正因为此,我可以问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而不用担心对方忽悠我。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对方对于ICC的存在以及ICC对于印度人的帮助,充满的是感恩戴德的评价。对于通过ICC找到工作以后需要连续若干年被抽走很大一部分,对方觉得非常的合理。对方给我的理由用中国人的俗话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印度,如果不是因为ICC和ICC提供的机会,很多人不可能顺顺利利的来到美国,然后有在美国一流大公司工作的机会。而在为公司服务的期限内,公司获得的利益和自己拿到的工资对半分,这没什么问题。给予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本身的价值本身就值得付出这么多。我无从判断这是不是每个印度人的观念。但是我本人认同这种观念。

0

2

我细聊下去,诚心向他请教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印度人普遍都更愿意帮助印度人,哪怕是素昧平生的。


我原本以为我得到的答案是印度人这个民族比较团结,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之类的。我朋友给我的答案又一次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我这位朋友说,人不管是什么种族的都有共性,无利不早起。如果帮助别人的结果就是不断让自己蒙受损失的话,那没有谁是傻子会持续不断的帮助下去。印度的传统宗教里面就对别人给予的帮助需要如何回报别人有很多强调。


而印度人来到美国以后,对于这种现实里面的帮助更是强调回报。所以简单一点举例来说,一个org如果是印度人前辈提拔了印度人的后辈,那么这个后辈会很努力的让前辈升上去,这样自己也就跟着上去了。因为倘若没有当初前辈给的机会的话,也就不会有后辈今天了。


在印度的人群里面,对于给予过帮助的人不能够持续的回报的人是很鄙视的。先来后到对于一个印度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念。这一点不得不说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日本社会的文化有相似之处。而和我们现在强调的能力就是一切颇有不同。

0

3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乐于帮助中国人的人。然后就像这位兄弟和我说的意义,没有人是傻子。如果不断的帮助是不断的让自己蒙受损失的话,这个帮助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变得更有选择性。


总结一下这些年来我自己经历的和我看到的朋友经历的帮助过的中国人的现象,颇能从里面缕出几丝有代表性的东西。


先从referral讲起,在我进到现在这个公司的时候,中国人很少。我一度非常努力的给我们公司refer中国人,努力到了公司的每个recruiter都认识我,都问我有没有新的candidate。Referral这种事情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做得小心了。


在我经历的referral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在referral的不同阶段大致上有这样的一些表现。


开始refer的时候,有些人会写非常客气的email,另外一些则显得自己很大爷。最牛逼的是email里面贴个简历,然后一个字也没有。还有的则非常的马大哈,比如说找张三refer里面写李四的名字王五在的公司之类。无论如何,只要简历还可以,没有其他问题,我都会refer。通常投完简历之后很多的人就再也不会说一句话了。


refer完了就得等待是不是要面试了。很多人的简历没有经过面试就被拒了。这里面被拒的人会找我,客气一点的让我问问recruiter发生了什么,不客气一点的就开始骂人。当然也有人上来让我直接帮对方给hiring manager去力推。这在我认识的人身上尤其的多。


终于轮到电面,或者过了电面了。这时候的email大致都差不多,夸我多么好啊,善良啊热心啊愿意帮助中国人啊。之后就开始问面试应该怎么准备要注意什么。很多人还会问可以不可以给我打个电话。早期的时候我每个人都会写很详细的信认真回答每个问题,有电话也算得上必应了。后来这方面的事情就做的少了。


一部分人拿到了offer,大部分的人则被拒了。被拒的人里面很多就不给我写email了。有的还是会给我写感谢我推荐的email。这类email读起来还是比较让人感动的,觉得我起码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还有的人会问我应该怎么样去谈offer之类的,有问必答过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的有意思。在我推荐并且成功拿到offer的人里面,有两例是签约明确说要来我公司,然后又毁约。其中一例是我认识的让我给某个manager力推并且我去力推了的。这例给我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我推荐的了那么多人里面只有个位数的人,要么进了我的公司给我打了招呼,要么在找到其他工作以后,还专门发email给我,要感谢我曾经给予的帮助。


我有个朋友曾经推荐了一些人进公司,进去他公司以后那些人就没有音讯了。


最牛逼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我听说的我一个朋友推荐的人,对方进公司以后跑去和我那朋友说,听说有推荐费啊,要不你领了和我对半分吧。第二个是一个妹子被公司开,然后就和一个喜欢她的男的暧昧,等对方日以继夜的辅导她刷题mock面试所有一系列都做完再一脚踹开。


我想在这里很多的读者会问我,这些是不是个例。按照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这些中性+负面的发展,所占到的比例是绝大多数。而做得让人觉得舒服的,愿意继续帮忙的人,则是少数。


我和我的几个朋友的数据也许有偏见,但是不会差距特别的巨大。这导致的结果很简单,不是知根知底的人,我即便愿意帮忙,我可以给予的帮忙也会非常非常的有限和小心。


那么我想问一句,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我想估计还是大家都觉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值一提的吧。所以,在中国人里,普遍缺乏了一个合理的价值回报体系。这样子下来,即使非常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心也容易冷了。


0

4

千万别以为referral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在职场上,普遍来说,印度人比中国人更加好带好管。在我职场生涯中,给予我最多帮助的一是俄罗斯人二是印度人。坑我最多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也有印度人。


老祖宗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恐怕是形容中国人职场品性的最经典语录了。还有一句话,来自先秦末年的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者相配合,颇能凸显出国人在美国职场的一些作风。


在我前东家的某个组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张三介绍了李四进来。李四觉得自己非常的能干。张三一年后凭资历能力升到了下一级。李四觉得非常的不爽,于是到处和不同的人去说,问张三何德何能可以升下一级,自己干的比张三多,deliver的也比张三多,凭什么不是自己呢?


这个例子是极端了一些,但是我想有多少位同胞心底里想的是把领导顶上去呢?又有多少同胞想取而代之呢?同一个老板下面要是有两个中国人,很多时候先撕起来的多半是这两位。不患寡而患不均啊。加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王侯将相,所以一个稳定有序的体系,不太容易是由中国人构成的。

0

5

我想很多的朋友会说我偏激了。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还强调其实坏人只是少数。南京彭宇案发生以后,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老爷爷老太天们诬陷帮助他/她的报道都出来了。也许我们可以认为,犯错的成本很低,而做正确的事情的成本则太高了。所以整个社会都趋向于去做不好的事情了。


这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有人认为中国社会经历了蒙古的屠杀,后金的统治,引蛇出洞以及文革。现在的社会是坏人变老了的社会。我并不能完全确信或者完全认同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但是在我看来,我们这群海外的中国人里,不做好事的成本低,一心一意帮助同胞的回报少。一个缺失的价值回报体系,至少是中国人混的不如印度人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吃相不能太难看。


飞总的IT世界面面观

IT八卦,大数据风云,职场风波

欢迎阅读飞总的IT世界面面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