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说】北京日报评德云社风波:旧时艺班式的人身依附过时了

2016-09-07 胡宇齐 北京日报公道


相声界一出师徒互撕的闹剧,让21世纪的“吃瓜群众”产生了置身旧时代的错觉。先是德云社修家谱,不惜用“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等大帽子将“云字艺名者二人”逐出师门。随后,被逐者曹云金以7000言发声,细数拜师学艺14年来郭德纲强迫其退赛、不给合理报酬等“七宗罪”。


昔日师徒相互揭短、大爆黑料,做出恩断义绝的架势,此状简直难看至极。且不论谁是谁非,这骂战最让人无法忽视的,是其中一股浓得化不开的“霉味”。徒弟出了师,想追求更好的发展当然是人之常情,为师的非但不祝福、不支持,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欺天灭祖悖逆人伦”,思维之陈腐可见一斑。看来看去,这里头的逻辑尽是,师傅对徒弟有恩,徒弟天然就依附于师傅,一旦拜了师学了艺,就必须无穷期、无限度地听话“效忠”,否则就是背叛。


问题是,旧时代艺班式的、近乎人身依附的师承关系和管理方式,在今天还行得通么?在过去,要想学到某种手艺,就得拜师,而去当学徒的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一入师门,确实是一辈子的“买卖”。电影《霸王别姬》里就有这样的场景:小豆子自9岁入门就长在师傅家里,一旦表现不好,不只会被暴打,还得大喊“打得好”;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却一辈子都敬重师傅。在特定的背景下,在父权强盛、子女难言独立的年代,师权成了类似父权的存在,师徒之间也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浓的人身依附色彩。这是真实的历史情境,却不见得正义。


时移世易,今日社会的人际关系已不复当年。一来,那些不合理的夫权、父权之类的三纲五常,已被悉数驱散,这是时代的潮流。二来,很多专业行当已被纳入学校,而即便是还存在着门派师徒制的行当,师徒在授艺与学艺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也不同往日。在今天,师徒关系的实质,更多是一种情感加契约关系,双方身份平等且人格独立。我们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尊重,而非依附。身处这样的时代,即便是那些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的旧班子,也需要考虑人的平等和权利,更新管理的思维和模式。若是执着于“家长式”治班,凡事“一言堂”,用师徒关系的亲情来压制徒弟应得的利益,那必是不能长久的。


旧事物的存在与消亡有其必然性。这并不是说言传身教式的教导方式就完全过时了,反之,它在很多领域仍然必要。前阵子的电影《百鸟朝凤》同样讲到学艺,但里头的师生关系就独立平等了许多,也更接近人们的普遍认知和期许。对待传统,理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曲艺行当移风易俗,使曾经的天桥把式得以登大雅之堂,使旧艺人成为平等有尊严的文艺工作者。如今讲恢复和继承传统,可不能把传统当中陈腐落后的那部分东西再给“恢复”回来啊!



公道出以公心,自在人心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欢迎合作,拒绝剽窃。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后台联系。


本期编辑:崔文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