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瞭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重要窗口机遇期

2017-05-09 文/赵硕刚 北京日报公道

 进入2017年后,国际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因素增多,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

  • 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前景改善

  •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有从货币刺激转向财政扩张之势

  • 逆全球化升温加大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倚重

  • 部分早期收获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 要把握好重要窗口机遇期:

  • 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

  • 推动与沿线国家间的务实合作

  • 着力增强“软实力”联通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不仅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着“中国力量”,也为国际政经格局调整和全球治理机制转变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深度调整期,风险与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但其中也不乏阶段性机遇。进入2017年后,国际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因素增多,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可以说,中国正面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机遇期。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四大机遇

  

  其一,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前景改善。

  

  继2016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降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后,世界经济前景在今年出现改观。国际组织普遍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持续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7~2018年的世界GDP增速将分别为3.5%和3.6%,高于去年的3.1%。

  

  同时,国际贸易也有望出现增长。IMF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量将由2016年的2.2%提高至2017~2018年的3.8%和3.9%。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中,欧洲经济增速在去年实现首次超过美国后,今年PMI等先行指标显示经济复苏在加速,IMF预计欧元区将达到1.7%。

  

  独联体、海湾地区国家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下也有望触底反弹。预计俄罗斯今年将实现正增长,亚洲新兴国家GDP增速则继续领跑全球经济,联合国预计东亚和南亚新兴经济体将增长5.6%和6.9%,分别比去年提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

  

  这些将有利于提高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加速区域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

  

  其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有从货币刺激转向财政扩张之势。

  

  在当前全球货币政策趋向分化且通胀压力回升的情况下,继续依靠货币政策进一步刺激经济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正转向以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欧盟委员会年初提出,欧元区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导致二者无法进行有效配合,之前采取的紧缩性财政措施已经不再适应当下需求。为此,不仅要加大对“欧洲投资计划”的支持力度,而且有剩余预算的国家应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来抵消经济下行的压力。2013年以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基建项目平均投资金额复合年增长率为33%,2016年达到47%。2016年“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和地区,包括公用事业、交通、电信、能源和环境等在内的核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并购交易,金额达到4940亿美元。

  

  其三,逆全球化升温加大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倚重。

  

  长期以来,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陷于持续调整,国内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对外更趋向于采取本土主义政策。尤其是美国新政府大力推行“美国优先”,主张贸易投资保护,鼓励产业和资本回流。而且,欧洲今年多个国家迎来大选,未来实行贸易保护和投资限制政策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欲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力度,但往往迫于资金、技术水平掣肘。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2016~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将超过26万亿美元,年均达到1.7万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和重要的对外投资国,中国在全球贸易及投资版图中的分量和地位有望持续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倚重将进一步增强。

  

  其四,部分早期收获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贸合作。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在2016年进出口比2015年下降0.9%的情况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仍实现了0.6%的增长。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016年达到145亿美元,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增长36%至1260亿美元。

  

  随着一系列早期收获的取得,“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国家正在由合作倡议转变为切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部分重大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运营,对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对外联通,已产生积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三号机组及多个光伏、风电项目实现发电,明显改善了巴电力供应情况,2016年底巴政府宣布大幅缩减全国停电时间。

  

  2017年初,中国企业承建和运营的亚吉铁路吉布提段正式通车,不仅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而且该铁路还成为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显著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基础设施联通水平。

  

把握好重要窗口机遇期

  

  未来一段时期内,把握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机遇期,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密切跟踪国际政经形势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加强对热点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的监测分析研判。

  

  二是完善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政府间交流机制,深度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在共同协商基础上制定共建“一带一路”的短、中、长期规划,加强各国间贸易投资政策协调及合作项目的联合推进,带动有关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明确政企定位与分工。战略性项目由政府主导,原则上按市场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政府给予企业必要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和防范境外风险指导。

  

  其次,推动与沿线国家间的务实合作。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发展对接,充分发挥中国在“铁公机港”建设上的技术优势和丝路基金、亚投行等的资金优势,帮助各国打通互联互通的关节,助力经济发展。

  

  及时跟进制造业、物流、金融、航空、通信等后续产业合作,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所在国生产能力,健全产业体系,带动这些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建立起较为平衡的双边贸易关系。

  

  第三,着力增强“软实力”联通。

  

  在市场准入、项目环评、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方面,打造和推广“共同标准”。在经济合作方面制定互利共赢的“共同规则”。在经济一体化方面,通过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塑造符合周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共同秩序”。

  

  加强人文交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教育、医疗、旅游、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挥政党、议会、传媒、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的桥梁作用,增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最后,处理好与域内外大国间的关系。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18期,原题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重要窗口机遇期》

推荐阅读

☞ 下个月,28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将来北京共同干件大事

☞ “一带一路”观察:期盼有四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一带一路”获相关报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瞭望APP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