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6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津城的“高品质生活”,是怎样一幅美丽的民生画卷?

网信天津 2022-06-22 18:50 Posted on 天津

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期待。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擘画出天津未来五年的蓝图,“高品质生活”一词作为“民生”篇的点题之笔,令人期待。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高品质生活”。他在讲话中指出,“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民生万事,枝叶关情。我们期待的“高品质生活”有哪些具体内涵?未来五年的高品质生活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如何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天津答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民生要点拿出来专节论述、系统谋划。这是对城市发展的拳拳之心,是对1400万天津人民的庄严承诺。

就业 请记住这两个关键词

民生之本,就业为先。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都以就业为优先考量。“六稳”的第一条就是“稳就业”,而“六保”政策的前两项就是“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

世纪疫情下,失业率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夯实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天津如何作答?我们看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把就业问题作为高品质生活的“头条”来谋划,“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和天津“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是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诠释。

从五年前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落实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措施”,到今年大会报告的“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精准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不难发现,今年报告表述更加细化,帮扶对象定位更加精准,天津在积极稳住就业基本盘,毫不动摇兜牢民生底线。

政策扶持见真章、出实招。天津市人社局日前出台14条措施,其中,对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招用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此外,2022年全年,天津将开展创业培训3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优质见习岗位2.6万个,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

加强创业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的党代会,明确把“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写入大会报告。这是天津创业创新领域的招牌赛事,过去成功举办的赛事,植入当年的世界智能大会,吸引国内外数千个项目报名,有效促进了创新、科技、智能人才的引育,带动提升了就业质量。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于成泽受“海河英才”吸引到天津创业,2年吸纳40人就业,包括3名博士,6名硕士。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组合拳,报告对涉及到的分配政策、保障体系等方方面面都作了战略性的考虑,作了方向上的安排。

教育:有“公平”“普惠”,也有“一流”“标杆”

教育,关系着下一代,也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细读报告我们发现,五年来,表述的变化背后,是“更加满意”的承诺,是观念上的更新和行动上的加力——

学前教育,从之前的“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转变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连续四个修饰语,彰显的是城市对孩子的悉心呵护,是在学前教育上的用心和用情。天津市教委、市发改委制定的教育现代化方案显示,到2025年,天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数字不断变化,背后是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河西区“两孩”妈妈高霞感受尤为真切,几年前大女儿入园时,公办园不好进,民办园上不起,而如今,小儿子的幼儿园就在家门口,环境优美整洁,老师认真负责,费用每月仅需1590元,高霞几年前心里的“愁”变成了现在的“美”。

此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了党代会的部署,一个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会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职业教育是天津教育的一张名片,天津不仅有闻名遐迩的海河教育园区,还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永久举办地、多支技能大赛国家队的集训地。五年前的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职业教育示范区升级版”,今年,报告的表述升级为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深化产教城深度融合,强化行业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鲜明的变化显示了天津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力。从“先行先试”到“创新示范”再到“打造标杆”,天津职业教育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标杆、技术创新标杆、终身学习标杆、开放合作标杆、教育科研标杆、职业教育强基标杆,天津的职业教育将为学生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谆谆教诲激发澎湃动力。今年的市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大学,扶植一批冲击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科,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这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表述相比,出现了“加快、打造一批、扶植一批、冲击、全面提升”……这无疑见证着天津加快高校发展的决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目前,天津正在加速推进一批对接本市主导产业的特色学科群,推进一批高校的新校区建设。

从发展好涵盖大中小幼的教育事业,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代会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发展人民更满意的教育描绘了蓝图。

医疗保障 “温暖”在“加量”之后要“提质”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不了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群众生活福祉的持续改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年多来,天津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疫情防控部署要求,至广大,尽精微,科学防控,守护生命。从2020年初的抗疫斗争,到2022年初在国内首次迎战奥密克戎,天津都交出了高水准的抗疫答卷。

今年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一表述,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彰显了天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定力。

抗击疫情,我们看到了“人民英雄”张伯礼的逆行出征,看到了天津中医药力量和队伍的不俗实力。今年的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就在几天前,市卫健委起草了打造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建成与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传承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今年,天津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完善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老一小”见温情,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如约”般出现在了今年的党代会报告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改革,促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河西区召开工作现场会,提出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三年来,河西区大胆闯大胆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助餐、助浴、助医、助洁……老人家食堂、活动中心、照料中心,社区让老年人找到了快乐和归属感,在居民养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嵌入式”模式有了实践依据。今后五年,天津将推动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100%,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90%,两个百分数所指向的愿景,令人期待。社区与居家相协调、医养与康养相结合,我市将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说起老年人,不得不提供暖这件事儿。“雪中送炭暖三冬,心系群众见真情”,连续6年,天津每年投入十几亿元提前、延后弹性供暖,一些患有风湿等慢性病、怕冷的老人受益了,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冬日的暖意,更是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作为天津市民,此时比体感更加温暖的是内心的温暖!”一位市民的感谢语,是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由衷点赞。

今年的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健全弹性供暖机制,持续提升供暖服务质量”,在弹性供暖温暖民心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强调“持续提升供暖服务质量”,下力气解决让百姓头疼的温度不达标等问题,一句新表述,足见城市管理的温度。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到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再到织密社保安全网和完善住房政策,就各个民生热点领域,党代会报告都给出了提升的方向。

文化:强市建设突出重点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高品质生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意味着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也包含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的党代会报告提出,“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动文化强市迈出新步伐。”

从天津“十四五规划”中的“建设文化强市”,到今年党代会报告的“推动文化强市迈出新步伐”,我们的文化建设一脉相承、蹄疾步稳。塑造文化强市,我们有底气。600多年的城市历史,天津人文底蕴深厚。从燕山脚下,到渤海之滨,从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到蓬勃兴盛的天津港,从近代工业机器的轰鸣,到盐碱滩上“大有希望”的建设,这座城市一直坚韧不拔、奋斗不息。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过去五年,一批优秀的津门儿女代表人物感动了我们这个时代,他们当中,有割胆抗疫的“人民英雄”张伯礼,有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时代楷模”张黎明,2021年11月,天津女排、徐文华、孟祥飞当选“天津楷模”。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不仅是这座城市最亮的星,也最具感染力和感召力,会有更多追随者、奋进者、搏击者、实干者和我们一起向前!

今年的党代会报告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点项目做了更加细致的部署,尤其是将笔墨给予了我们的“脊梁”和“血脉”——“加快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为了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天津着手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从生态环境修复到文物保护,从河道水系管护,到旅游通航,今年四月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带来一个新契机。未来几年,天津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部分河段率先实现通航,促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相融合。说不定哪天,你就可以坐船南下北上了,两岸都是画廊。

“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今年是天津设卫建城618周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绘就的文化强市蓝图,会让天津有更多的乡愁,更多的“诗和远方”。

津城的“高品质生活”,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待。我们憧憬这样的“高品质”早日实现,那么请,别再有丝毫彷徨犹豫,更不能“躺平”等待——咱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津云观察员:庆谱)
来源:津云

审核:王韶云

编发:王   安

素材整理:陈卓、许晓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