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已死,美国正衰,中国当立!世界进入大革命前夜!

2017-02-08 占豪说天下
点击占豪说天下关注我们 

☀ 关注后,每天为您推送全球军事前沿报道,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全球武器解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所能回忆的新闻很多来自欧洲,那片土地不断的动荡,让我们揪心不已!


2017年刚到来,法国巴黎卢浮宫再度发生疑似恐怖袭击


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将来,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最后是德国。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


我们津津乐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说有那个地方是绝逼不可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我绝对先投欧洲一票。


当前全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哪个?是美国吗?是德国吗?是日本吗?是俄罗斯吗?不,不用到处找了,答案是你脚下站着的这个国家,中国。


我知道,国内很多人对欧洲,或者说德国制造崇拜得五体投地,一会说百年传承,一会说精密无比,我也承认在目前某些领域那些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欧洲产品确实比我们要好用不少,但如果只看到这些,那么,我只能说,那些盲目崇拜的国人连工业化最本质的东西都没搞懂。


工业化是什么?本质上,工业化是用机器造机器,那问题来了,那些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谁来设计的?又是谁来建造的?甚至最终是谁来操作的?是人!


大历史的尺度


当你以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去看待整个工业化时代,你就会明白,决定一个工业化社会未来的最终还是人,是工业化人口。


不管是在美苏,还是德日,或者任何的工业社会里,工业人口数量不仅直接决定了工业经济的规模,也和工业体系的复杂程度,或者说先进程度。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基本配件越来越多。要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把工艺锁在图书馆里,指望用到的时候再去查是不行的。就算查到了还有个熟能生巧的问题,更不可能有进步——没有人能基于不懂的知识进行二次开发。


所以在工业的核心部分里,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要至少对应一个专职人员来储备并改进生产工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核心产业所占用的工业人口和工业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基本配件数量在同比例增长。但是核心产业并不能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还需要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行政、军事、社会保障等第三产业,以及采矿、农业等初级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来配合。这些人配齐了,整个工业体系才能顺畅地运转,同时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拥有相对轻松而丰富的生活。


再加上这些劳动力抚养的子女和老人,大致可以估算出一个独立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大约是基本配件数量的10倍,最少也不能少于5倍。


19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有几十万种零部件,所以当时的一个工业国需要近百万人来满足核心产业,最小的工业国比利时也有400万人口。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增加了电器和化工两个大门类,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也随之翻了几倍,已经要近千万核心产业劳动力才能维持工业体系完整了。此时列强中已经不再包括比利时之流,人口最少的法国是4000万人,而且法国的工业体系也不完备,被6000多万人的德国打上门来就必须在英美的支持下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二战”期间,基本部件增加到几百万种,对应的是6500万人的德国可以发动战争,法国则在开战后一个月出局。但德国也必须放弃研制生产诸如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和原子弹这样的超级武器,人口规模差不多的日本能造航母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海上地面两边都行的只有人口上亿的美国一家。苏联在海军技术上缺乏储备,不过造坦克、大炮、火箭炮总能压德国一头。



等到世界进入核时代,一套完整工业体系需要由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工业国,也就是美苏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级,其他工业国只能做附庸。这段时间尽管英法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战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对江河日下的命运。


到了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数量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种以上,美苏各2亿左右的人口被各种工业部门完全占满,很难再往更复杂的工业社会发展了。但是美苏双方都绝不甘心维持这种两极世界的局面,都希望继续扩大工业力量,研制更多的新式武器,拉长产业链,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业复杂程度,在技术上压倒对方,即把更多的工业人口纳入自己的冷战对抗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民用产业向国外转移,同时用金融手段继续占有这些工厂的产品,养活本土人口,集中力量和苏联搞军备竞赛。这相当于在不引进移民、不增加农业和社会福利压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本国工业人口。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德国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为美国贡献了冷战所需的工业劳动力,增加了美国一方的工业复杂度,促进了美国的高技术升级。


而苏联一方的人口只有自己的两亿多加上东欧几千万,要和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体系竞争,只能延续二战前那种更适合于进行战备的科技产业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应用技术方面获得高效率,从而使自己的工业体系丧失了自我升级的能力。


另一方面,人口缺乏也使苏联不得不把有数的人口都集中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到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总人口只有2.8亿,却有7000万产业工人,平均4个苏联人就有1个产业工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军事和重工业部门。这直接导致了苏联民用工业的长期萎缩,最终崩溃!


江河日下的帝国们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欧洲最终走向一体化进程不是因为欧盟想,而是如果不统合欧洲这二十几个国家的工业人口和制造能力形成一个数亿人口规模的实体,欧洲根本撑不下去。但按照目前欧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规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它的极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产业链条复杂程度的要求和产业工人数目的要求,都是欧盟承担不起的。



不信?看代表一个国家高端工业体系的战斗机,目前能够达到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美国。俄国那个由Su27拍扁而成的T50不算。欧洲呢,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得起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三带半的台风战机,是整个欧洲的力量加起来所能达到的顶峰了,第四代战斗机F35,只能是联合美国一起开发。但是即使是欧美联合上一堆傀儡国家例如日韩,整个开发过程都已疲态尽显。


F-35的开发过程遇到一大堆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是飞控软件的设计,现代飞机几乎就是一个飞行电脑,几乎一切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完成。“摩尔定律”不单止对硬件适用,对软件技术发展一样适用,因为芯片的容量差不多每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带来的运算能力也会支持软件的大小跟着增加一倍。2002年服役的F-22的机载计算机软件包括400万行源代码,眼下刚刚投入试生产的F-35的软件则有1900万行,虽然略低于每年翻番,不过大体符合这个规律。


软件是人写出来的,当初编写F-22的软件时美国人还使用了专门军用的Ada高级语言,可是源代码翻了几倍之后,就再也凑不出那么多懂Ada的程序员了,只好改为民用的C语言,不过连C语言的军方程序员都凑不出那么多,战斗机的软件又不能随便外包出去,F-35的软件开发进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随着人吃马喂节节攀升。




当初美国人提出研发这种轻型四代战机是因为F-22价格过于昂贵,需要一种廉价飞机弥补其数量不足。在当时的计划中,这种战机的各项性能差不多相当于F-22的一半,造价只有其1/3。不过到现在,F-35还没正式大批量生产,造价就已经快超过了F-22。


集美欧之力,造一款第四代战机尚且举步维艰,你还觉得欧盟能独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几率有多大?


工业革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工业革命之后,新的技术手段会让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一旦机器的精度提高,接下来带来的变化就是可以制造更复杂产品的机器。而越是复杂的产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这些零件都需要有人制造出来,所以一个工业体系有多少种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术人员掌握制造工艺。


说到底,一个国家要维持工业体系持续升级,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每当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出现,只有能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业升级才能进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中只有人口足够多的国家才能甩掉所有对手。


反之,如果产业链已经拉长到把人口基数用光了,那就只能拆旧的补新的。每个国家都会把用来保命的军事工业留在手里,拆出去的工业首先是能赚钱,能滚动发展的民用工业,等民用工业拆得差不多了,机床、工业设备制造行业也会追着民用工业这个大客户而去,只留下军事工业。


虽然军事工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技术水平,但军工造出的枪炮都不能再用来造别的机器,一旦本国没有了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也不能把军用先进技术转移到其他产业。再也没办法实现用机器造机器,用老式机器造更先进的机器这种工业化循环。


只要别人的工业化循环一运转起来,积累出新一代技术,那些昔日的帝国很快就什么也不是了。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将来,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最后是德国。如果说有什么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这就是。


如果很快有第四代工业革命,那么我个人猜想很有可能会是以核聚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三大标志性事物宣告一个时代的来临。而其中最基础的一定是对于能源来源方式的革命。在聚变能这个领域,目前能够确定拥有集反场箍缩磁约束,超导托卡马克,非超导托卡马克这三种装置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另一个,可能是美国。


至于欧洲,欧洲建造的巨型强子对撞机里面的核心部件,你猜是made in哪个国家?


当然是中国!



中国走向强大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无“农”不稳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视农业为国家的根本,十分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比如历代政府都重视引进或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改进生产技术,兴修水利,编著农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文明的表现其实就是手工业,因此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不论是官营手工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着部门众多,品种齐全,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高等优点。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流光溢彩的瓷器,神秘漫长的丝绸古道,“丝国”、“瓷器大国”的美誉无不折射出东方古国的丰盈与富饶。


这种模式发展到康乾盛世时达到巅峰的状态,当时农业的发达首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此时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等等。

此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一直主导着社会的进步。


第二个阶段叫:无“工”不强


中国对这个概念应该体会更深,因为只有经历过、痛苦过,才能真正的醒悟。近代的中国,正是在工业起步上慢了世界一个节拍,才倍遭西方列强的欺凌。

所谓:盛极而衰,乐极生悲。中国就是在农业的巅峰时期才开始走了下坡路,当时处于盛世太平下的康熙开始闭关锁国,对清初已经萌发的工场手工业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例如对丝织业机户的织机数量、工匠人数、工资定额,冶铁业场主的采矿地点、炉数、产量、价格、运销地点等等都有严格规定;并课以高额税金。采铜业的产品一度只许以成本价卖给官府,再由官府售卖。还在佣工中另外实行一种保甲制,他们“日则做工,夜则关闭在坊。


而此时的西方社会已经开始迭代发展,通过工业革命把人类引入了大工业时代。


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皆因工业而走向强大,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霸主,是因为它领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到运用开始,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英国工业总产值已经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国的工业人口占比仅为不足3%,但是德国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钢铁工业蓬勃而起,涌现出鲁尔工业区、萨尔工业区等工业重镇。


美国也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上美国拥有比德国更好的发展潜力——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使美国工业得到爆炸式增长——从1868年到1880年,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至一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2%。至二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8.7%。这使美国在二战期间平均每两个月建成一艘舰队航母,每年产4万架飞机,2万辆坦克的根源所在。


1900年的日本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当时工业总量只占世界的2.4%,但是日本分别在1905年抢了沙俄库页岛的南半部;在1910年吞并了朝鲜,在 1919年侵占了中国的青岛,这个岛国通过战争抢夺他国资源,以获得工业发展的原始资本。到了1937年,日本工业产值已经占世界的4%,居第六位。二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工业迅速发展,1969年美国进口的钢铁42%来自日本,于是日本 GDP在1966年超过英国、在1967年超过法国、在1968年日超过了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100周年。


苏联的强大也完全得益于工业,一战前夕俄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8.2%,苏联建立后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由农业国家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至二战前夕苏联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7.6%,而且工业结构以军工、重工为主体。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4万架飞机,并最终打赢了卫国战争,为日后的美苏争霸打下了基础。


而二战期间,中国工业仅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日本侵华前已经可以每个月造2000架战斗机,而中国一架也造不出来,所以日军在战斗机的掩护之下,数次顺利突破中国的防线!


但是现如今中国工业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建国后毛泽东为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基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2007年的时候中国工业产值是美国工业产值的65%。而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反超美国,是美国的1.0倍,是德国的3.46倍,是日本的2.35倍!



如今从工业前景上而言,世界上再也没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拥有庞大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发达的教育、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深厚的文明等特点于一身!


第三个阶段叫:无“网”不达


人类最近的300年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大工业时代,大工业时代的使命是为人类搭建各种基本设施,包括硬件、资源、设备、产品等等,通俗的说就是为人类搭建舞台,它让世界硬朗又开阔。


如今舞台已经搭建完毕,而我们也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正在进入无网不达的信息时代。水木然认为未来是一个高度协作、跨界互联、且链接无处不在的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份信息、每一件商品,都是价值链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无数条价值链细而不脆、繁而不乱,正在支撑一个全新的世界。


世界正在由坚硬变的灵动:价值多元化、财富流动化、分工细致化、产品定制化、组织扁平化。


数据和信息开始反作用于物质现实,并逐渐掌控世界运作,显然这是一场新的疆界开拓运动。



最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和美国开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引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由中国互联网进程和完善程度决定的!


人、信息、商品三者链接起来可以发挥1+1大于2的综合效应。因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信息与商品是可以互相作用的,一旦链接起来,就可以发生裂变和聚变的效应,瞬间聚合、张力无限。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年,现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BAT分别掌握着中国的信息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关系型数据,然后利用跟大众的通道不断兼并后起的创新企业。


中国未来一定会打造出一家超级互联网公司。将BAT收入囊中,通过高效协作和行业细分,来优化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边边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费一个螺丝、不放弃一个灵魂,将整个社会带入价值创造和吸收的大循环。实现了万物互联、价值共享。


第四个阶段叫:无“文”不兴


这才是强大的真正阶段,那就是精神的复苏,我们先来看一下西方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15世纪的欧洲还处于被教会统治时期,基督教禁锢人性,让人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后来欧洲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通过“复活”古希腊和罗马的精神文化,创造出一种主动、创新、积极的气氛,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发展起来。


所以工业革命之所以在欧洲发生,跟文化思想解放是分不开的,文艺复兴引发的“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了人的力量,让人类坚信人可以改变一切,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有句著名的话,他说人是“万物的精华、宇宙的灵长。”这句话就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鼓励人们用不断用发明和创造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


经过文艺复兴300年的酝酿和准备,欧洲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全面取得优势地位,只等着启蒙运动的一声号角,欧洲的封建体制就开始忽喇喇大厦倾。 紧接着就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借助资产阶级及其实力,欧洲各封建君主国开始在全球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扩张,到处建立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同时强力推行文化输出。其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和美洲相继取得胜利,到19世纪末,欧洲文明一跃而为全球文明。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后经过启蒙运动理论化和资产阶级实践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行全世界。一直到现在。


如今中国对世界经济、外交和安全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自从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被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所辐射,不仅中国,全世界都在遵循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而我们也发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领的工业化大道上,人类越走越快,但是也越走越胆寒,放眼四望,我们已经被各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战争冲突,和恐怖袭击所包围……


世界该走向哪里?纠结那种思想文化才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



先看西方,为了将世界带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西方文明在过去几百年对世界的不断征讨,借助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了全世界各个文明学习西方文明而自强。因此从经济上讲,西方世界在经济和科技上影响了世界,但从政治上讲,西方无法为世界建立一个统一有序、且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家”。因为他们无法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更何况西方本身内部都无法统一。


再看东方,虽然连续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在五四运动后遭到全面否定,各种西方各种思想潮水般涌入中华大地。但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步复兴,正在跟西方文明强烈的碰撞,这是一个激荡的大时代!


西方崛起的曾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也给人类文明创造过巨大贡献的,比如公平自由的市场、民主的选举,宪政的体制、公民的权利等等,西方的成就对世界影响是深远的。而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体现在善于不断吸取先进思想,在容纳的过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终将外来的先进思想转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文明凭什么可梅开二度?


网上有个段子: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
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
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
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
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
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五千年了,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着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了。


首先,中国尽管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文明帝国的稳定秩序中。其次,中国人保持着可贵的天下主义的精神,恰恰中国文化是距离狭隘的民族主义最远的。而同时儒家、道家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使得中国文明符合了新时代人类社会整合的需求,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古人就开始追求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中华文明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有“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有“天人合一”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以及中华文明和平世界主义的天下世界观,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


中国崛起的第一步,一定是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这是一定的!中国崛起将人类文明跨入新时代,也注定将照亮整个21世纪。但是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还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依然是中国。中国只所以担此重任是因为他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最主要的是不断前进的决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