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国多所高校低调披露入列“双一流”建设名单…其实,我国高校在这些方面早已是世界一流

2017-09-14 北欧能力培养营 北欧能力培养营

13日,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这表明今年新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已入列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也于近日透露该校已入选第一批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除上海交大和国防科技大学外,四川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也以不同的方式低调披露进入“双一流”建设之列。


今年6月,网上一份“双一流”高校名单流出,曾引起很大轰动。


针对这份名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决策。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按照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了一批“双一流”拟建设高校。至于名单问题,该负责人回应:“目前有关工作仍在过程中,最终名单确定后拟于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


但截至目前,名单尚未公布。


那么什么是“双一流”建设呢?



1
“双一流”建设是什么?



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开文件信息,国务院于2015年1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



文件中提到,“双一流”建设将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简言之,“双一流”建设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015年10月


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


2016年2月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


2017年1月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指出,“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2
与985、211有何关联?



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双一流”建设“并不是说取消了985和211”。


“985工程、211工程,还有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这些重点特色建设项目合并起来就是‘双一流’,都被纳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外,消息人士称,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


我们所熟知的“985”工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部分985工程大学)


211工程,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部分211工程大学)


与“985工程”、“211工程”不同,“双一流”建设并非“终身制”。“双一流”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以绩效为杠杆来调整支持力度。资金分配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



3我国高校国际排名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重大决策的提出,我国高校在综合实力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国际排名不断提升。


9月5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正式发布了2017-2018版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共有93所高校跻身全球前1000行列,包括60所内地高校,6所香港高校,1所澳门高校和26所台湾高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今年的排名再创新高,分别位列27和30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网上还特别指出,“另一个很显著的趋势是中国高校的持续提升。这个亚洲大国目前已有2所世界排名前30的高校。中国的Top 2高校目前的排名超过了欧美很多名校。同时,几乎所有中国高校排名都有所提升,这表明中国增加投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Another notable trend is the continued rise of China. The Asian giant is now home to two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30: Peking and Tsinghua. The Beijing duo now outrank several prestigious institu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S. Meanwhile, almost all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improved, signalling that the country’s commitments to investment has bolstered results year-on-year.



《华尔街日报》也在感慨,中国、英国的高校大放异彩,而美国高校排名却一路下滑。


9月12日,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发布了2018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国共有36所高校进入全球前500名,其中内地高校25所、香港高校4所、台湾高校7所。清华大学以全球第10的成绩,成为亚洲排名最高的大学。


亚洲排名前十的高校还有香港大学(全球第20)、北京大学(全球第23)、复旦大学(全球第27)和浙江大学(全球第38)。

(QS 2018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亚洲前十名)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了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包括:Q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这四大排名被众多高校公认为“一流大学”的参考标准。


在这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高校同时进入前500的大学有12所,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除了高校排名不断提升以外,中国的优势学科也开始在国际排名中崭露头角。


6月28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17年的排名覆盖52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


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4000所大学,共有来自80个国家的14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中国大陆共有16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国内学科入选数最高的学科依次是纳米科学工程、能源科学工程、冶金工程、仪器科学、控制科学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等等,大多是工学领域的新兴学科。


在52个学科排名第一的高校榜单中,中国有8所高校上榜。


《泰晤士高等教育》主编菲尔·巴认为,中国高校接下来还面临着两个挑战:加紧在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以获得学科间的平衡;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泰晤士高等教育》主编菲尔·巴)



4中国高校人才走出国门



伴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崛起,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呈现“井喷”


2016年,以中国内地机构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细胞》(Cell)及其子刊上发表的论文共144篇,比2015年增加了52篇,涨幅达56.5%。


2016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Science)董事长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表示,



全球不少科研从业者都觉得中国科研增长的速度很惊艳……中国在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以支持创新和可持续增长。


1997年,中国作者发表在《自然》上的原创研究论文仅占0.3%,到2015年已升至7.9%。同期,中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数量也由0.3%大幅升至11.9%。


自然指数最新分析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自2012~2014年增长了37%,贡献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美国同期则降低了4%(根据加权分数计量值)。中国贡献了全球20%以上的科研产出,以及其中前0.1%的高引论文。



此外,从中国高校中脱颖而出,走向国际舞台的学术大牛比比皆是。


2015年3月,中科大的谢毅凭借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潜力而获得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5年9月24日,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因在快点火激光聚变研究和在强激光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上的重要贡献,被美国核学会授予2015年度爱德华·泰勒奖。爱德华·泰勒奖是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的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荣获该奖项


2015年11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代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


2015年12月11日,在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中,中科院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名列榜首。

此后,2017年6月15日,潘建伟院士团队又以“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究成果——《基于卫星的纠缠分发距离超过1200公里》一文登上《科学》(Science)杂志封面。《科学》杂志表示,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

2016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该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星地量子通信,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9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主设计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这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30年期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FAST打破了世界上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将为人类发现脉冲星、探索暗物质和黑洞、研究宇宙起源和地外文明等提供独特手段。


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个一个国际瞩目的成就,相信在“双一流”建设的指导下,中国将会涌现越来越多国际领先的高校、学科和人才。


来源:新华网、中国日报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