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STEM、现象教学、做中学、研究性学习……各国教育改革最终都指向何方

2017-10-21 北欧能力培养营

 

项目学习如何开展?目前国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学习的学校很少,大多数学校进行的是“项目式学习”。少了一个“式”字,意味着要突破许多既有的规则,对师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近几年,各国围绕“核心素养”,积极推动相关的教育改革;而无论是美国的“STEM学习”、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国的“做中学”,还是中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本质都相近,可以概称为项目学习。可以说,项目学习是目前人们发现的可以最大可能地承载“融通”“应用”理念的新教育模式。


如果在更宏大的背景下理解项目学习的意义,那么我们便不难发现,它顺应了社会进步的大趋势,是社会进步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体现;其根本动力源于人们对健康、幸福、可持续成长的追求,对人才标准的新理解,对社会转型给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的回应。


近年来,项目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学习的学校却很少,大多数学校进行的是“项目式学习”。少了一个“式”字,意味着要突破许多既有的规则,对师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项目学习的痛点在哪里,教师会经历怎样的转变,项目学习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看专业人士怎么说。


教师的角色嬗变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课程研究院  胡 昕


项目学习主题如何确定?学生要学习什么?如何学?学生会有哪些学习需求?如何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些问题的探究对教师习以为常的“舒适地带”发出了挑战,降低了单科教学时的自我效能感,也带来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困惑。


有研究表明,人是有“自我超越”内在需求的。项目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困惑,恰恰是教师自我超越和专业成长的最好契机,科学、合理、明晰的教师角色定位,可以让他们主动迎接挑战。仔细梳理我们学校开展项目学习的经历,可以总结出教师在3个方面的跨越。


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究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只关注既定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教师作为课程的研究者,投入到课程研发、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实现学科思维到课程思维的转变。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教师解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学情。项目学习主题的确定、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均由教师协同完成。


从知识传递者到知识建构者。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根据学生项目学习进程的需要,拓展知识,做知识的媒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项目学习中,作为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也是学习者,也在项目学习的研究中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教学权威者到学习陪伴者。项目学习的重心在学生,教师的学习陪伴体现在对项目学习中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的学习困境能及时发现,给予咨询、协调、促进等帮助。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需求和与同伴协同共创的积极行为,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项目学习成果。


你的项目学习目标明确吗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  高霁岑


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真实的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完成真实世界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丰富交往、形成品质。


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多样的项目学习,有的是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如语文学科,每学期教科书有8个单元学习内容,教师会选择至少两个单元开展项目学习;还有的是以3个不同年级学生为学习者的混龄跨学科项目学习,如每周二下午的90分钟板块教学,是一个班组群的师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项目学习。


在每一个项目学习开启时,教师都要进行导入事件,同时提出一个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不仅告诉学生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是什么,还会提出他们要完成的成果和达成的目标。


而这个驱动性问题有的是根据真实的情况提出的,如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他们想自己设计一本毕业手册,于是就开展了关于“家•童年•毕业季”的项目学习。有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以鲁迅为主题的教学单元,教师就设计了关于“走近鲁迅”的项目学习。还有的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如学生觉得每天的进校铃声、放学铃声不太好听,他们想自己创作校园歌曲作为铃声,就有了“唱出心中的诗”项目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驱动性问题,共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完成任务的路径,初步达成共识:我们要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并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当然在整个项目学习中,教师根据学情,事先为学生搭建了需要的脚手架,设计了助学单、评价量规等,协助学生更好地达成项目学习目标。


虽然教师已经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项目学习设计,但作为项目管理者,也同样会面临挑战。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教师要知道学生最终完成的成果是什么,更要明白在达成最终成果的同时,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有哪些提高,培养了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作为项目学习的舵手,教师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制订者、发布者、监管者。


如果教师一开始发布的任务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会导致整个项目学习是无效的,学生们也会丧失信心。教师应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导入事件、提出驱动性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说出任务到底是什么,不要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小的细节上。教师要时刻具有教学的敏感度,当自己或学生失去方向时,要及时纠正。如果是其他人设计的项目,教师要反复与设计者沟通,只有不忘当初设计的项目学习目标,才能出色地完成项目。


“互联网” + PBL:项目学习升级版

台湾台南大学院  林奇贤


不只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即使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项目学习(主题探索课程)也是备受重视的教学应用专业领域。


在主题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知识探险家与创意科学家,与一群各具专长的探险老手,在各种学习情境中尽情地进行知识探索与创意发想。根据许多学者研究的结论,在知识领域学习成效方面,此种典型主题探索学习模式将比传统的教学讲授模式更佳。但在信息技术快速演化,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动态性持续进化的时代背景下,典型主题探索学习模式也将不足以应付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需求;也就是说,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动态环境,我们不能依赖传统学校的讲授式教学,即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主题探索学习模式,在实施与应用上也必须再加上一些重要的新元素。


在互联网时代,或是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大众需要的将是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学习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建构一个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侃侃而学的人性化4A学习型社会。为了落实上述新教育的需求,教育形态必须结合虚拟学习模式。虚拟学习模式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广泛应用网络学习环境所特有的学习社群功能,进而结合大数据应用概念与学习分析技术,以提供个别化与适性化学习服务的创新学习模式。在新教育概念下,典型主题探索学习模式必须加以转化,进而产生新主题探索学习的概念,即“互联网+ PBL”的创新学习模式


所谓新主题探索学习模式,是在现行以班级教室为学习场域的主题探索课程之上,强化信息科技的应用层次,并将学习环境由实体教室扩展至网络的虚拟世界,以充分运用虚拟学习社群功能的一种学习策略与形态。


因此,新主题探索课程的主要精神是虚拟学习的展现。而虚拟学习是一种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形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规划与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的运用。在虚拟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展现其主动或自主性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而学习活动中的互动对象与同伴关系,将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而是扩展至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学习社群。


但虚拟学习的实施,有赖于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平台的支持,因此在实施新主题探索课程时,我们必须提供教师与学生虚拟教室的工具与环境,让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我们不仅要让学习者可以在各自的数字学习历程档案中整理与管理自己的学习作品或作业,也必须强调合作学习机制的运用,如在线编组与团队管理,以及合作学习日志等在线工具的提供,甚至建立反馈通道,以便让新主题探索课程更易于落实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而促进学习社群的分享、同伴互评与反馈等高层次的学习行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