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芬兰、日本都在做的食育是什么?

2017-10-29 北欧能力培养营


“食育”一词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的。1896年,日本著名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这个词,他指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石冢左玄的观点告诉我们,食育,不仅仅是“吃什么、怎么吃”的教育,它可以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体现在日常行为教育的各个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实现体育、智育、才育的目标。


食育,是一种基于食物的教育方式,可以包括食物从土地到餐桌再回归土地的过程。

食育主要是让孩子亲自参与完整的种植过程,亲自参与食材的处理、烹饪、餐后收拾等行动,培养自己简单的耕食生活能力,从而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食物的来源、增进他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能力、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比如,带领孩子们走入田间,让孩子们体验耕种、除草、除虫、采摘、收割这些活动,既能培养他们对农作物的感情,从而对大自然感恩,使他们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身体。


国际上的“食育”教育现状如何?


其实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展了食育工作,其他国家的做法也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1

日本


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生长发育和体格的锻炼,体现到食物方面,则要求孩子,保证营养平衡的、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生活、食品的安全、慢嚼细咽的饮食习惯。日本人相信,食育就是生命教育,教导孩子真正的食物原味,可­以承传对自然的崇敬之心。


日本重视食育的程度已经率先对食育立法,从国家到国民自上而下推进食育,通过政府和民间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使食育理念深入人心。


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为“食育日”。 以家庭、学校、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加强民众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


2

芬兰


芬兰盛产各种浆果,其简单的料理文化,能更容易融入孩子的基本教育。

操作简单就易于实施,芬兰料理很适合“厨房教养”因为当地料理最大特色就是“简单”


芬兰式食育,厨房六步骤

1. 布置环境

必须先移除厨房里过度危险的物品

并做好避免脏污的准备

2.进行说明

老师会先在厨房外

跟孩子们简单说明步骤与操作规范

(别在厨房内说明,小孩们易分心失控) 

3. 共同预备

老师与孩子一起洗手、准备垫脚的椅子

穿上围兜或旧衣

4.主动示范

老师或家长先示范动作

再由孩子动手

5.检讨回顾

料理完成后

与孩子回顾刚才进行的流程

讨论大家可改进的地方

6.成果分享

与孩子及家人分享完成的餐点

以上六步骤是老师及家庭容易进行的食育方式


3

意大利


慢食教育中心不仅仅是食物教育,意大利人的饮食教育从小就开始。学校菜园计划负责人多诺莉欧认为从学校菜园开始,可以改变全世界,她认为现在人们处在一个“吃不好、活不好、对地球也不好”的世界。


透过菜园,小孩能在游戏中接触土地,了解农作和环境的价值,感官能力才会变得宽广,菜园不仅是食农教育,过去在地理课上,老师讲解意大利只有南部比较潮湿,适合种植稻米。


但是在亚洲,土地与气候适合种米,米食就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主食,像这些关于地理、气候和各国的饮食文化的知识,学生们能从稻米种植中了解到,菜园里有些蔬菜丰收、有些却枯萎。就算孩子遇到失败的种菜经验,也能因此了解到何为自然的“生与死”。


这些亲近土壤的务农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人格为了孩童健康意大利政府不只开始重视食农教育,更已全面禁止在校贩卖含糖饮料给学童。


4

英国


英国食育政策,让孩子在学校有烹饪课程内容,校园菜园计划让孩子在学校菜园体验耕种、收成的乐趣自己动手、分享食物,希望藉此让孩子学会聪明选择和购买真实的食物(指非加工品)。


5

法国


法国讲究餐饮文化,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怎么运用各种感官品尝食物,以此避免儿童肥胖症跟糖尿病,也让他们从小了解,食物真正的原形和原味是什么,长大后更懂得选择。


让法国小学生使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食感、触感去体验食物,老师会要求学生边吃边写下他们的想法,教学生辨识健康的食物。


食育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式,在不同文化的土壤里,自然开出了截然不同的花朵。我们的食物教育也是多维度的,可以透过食物去探索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我们和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如何更可持续的发展。


食育并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里每个人的事;食育本身并不为了是教育,而是为了生活。培养孩子的珍惜食物、吃得开心,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这个过程。从种植到烹饪,亲自做过一遍,这辈子就再也不会忘记了。当自己辛苦种的菜,热腾腾地上桌时,还会不懂得珍惜吗?这就是“食育”想要传达给孩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