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企业经营精髓:分权、分钱和评价!

2017-08-30 华翊股权汇


导   读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我们是小公司的时候,下面有什么事都来找我,我是凭感觉判断对错,马上拍板。下面的干部也一样,都是跟着感觉走,决策很快。这样效率的确高,却走了不少弯路。”2002年,华为经历了公司史上第一次负增长,这让任正非意识到,“个人决策模式必须改变,否则将危及公司的生命安全。”企业要做大,一定要分权、分利,而为了确保权力和利益分配得当,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基本机制:分权、分钱、评价


中国的企业习惯于谈机制,比如说治理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等。大家都在强调机制,企业内部确实也有很多可以用机制来表达的内容。那么,企业的基本机制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任正非的管理理念中找到答案。


第一,任老板对华为所做的早期思考,是他认为企业要做大,不分权是不行的。他个人虽然有技术背景,并且也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等他创办华为的时候,仍然有大量的技术术语是他不能理解的。所以他认为,必须得有其他的决策者。


如果仅仅由任总个人对所有的业务,包括自己不懂的业务作出决策,那是对结果的不负责任,所以他要分权。当权力下放以后,可以由不同的人对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去作决策,这是企业做大的前提。


第二,任正非对分配的态度。在华为,有这样一个段子,任总有一次拜访一个移动的客户,对方问任总,华为成功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任正非很幽默地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他说:“主要是分钱分得好。”


任正非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每个人都有追求金钱的欲望。在这个前提下,如果钱分不好,人是没有动力的。人都要挣钱,要养家糊口,要用财富帮助自己实现社会地位,并拥有权利,所以要分钱。


那么怎样去分钱呢?


分钱的学问很大,要是分错了,把股权给了那些产生短期结果的人,那就会产生冗余;当你把产生结果周期很长的那类人分配以短期的提成,比如针对研发人员,那么他自然不会对企业的长期结果承担责任。所以,分钱、分好钱是一个关键要素,是企业成长的第二个基本机制。


当然,分权、分钱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老板掌握着公司的权力和利益,因为企业是他的,他不会因为偏好而牺牲企业的利益。所以,尽管老板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人,但也会尽可能地合理使用。但是,当老板把权力分给别人,把利益分给别人,由他的下属进行进一步分配的时候,他们是依据客观评价,还是基于个人好恶呢?这就不容易控制。因此分权之后,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同样,分钱也不是无条件的,一定是企业与员工对成果的分享。其难点在于,个人成果如何衡量?他的成果输出是什么?短期的成果一定要匹配以短期的激励,长期的成果一定要匹配以长期激励,成果的大小也决定了分配的额度。


这些如果衡量错了,让人们觉得不公平的时候,问题就会不断产生。


所以,很多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几个股东在谈合伙和股权分配的时候,往往过于重视自身利益。如果利益机制的设计有失公道,那么,有些觉得自己拿得少的人就会退出,这个体系就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如何合理地分钱、机制能否平稳运行等都是关键。


第三,任正非除了认识到分钱和分权都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做的事外,他还思考了第三个问题,即在保证分权和分钱机制到位以后,还必须要做好评价机制。评价的关键是行权者是否公正地使用了权利,拿到收益的人是否实现了必要的结果,这是评价的核心。


因此,企业的基本机制有三点:分权机制、分钱机制、评价机制。


分权机制


很多人会强调责任,但更需强调权力,因为权力是实现责任的前提条件。权力和责任是两个方面,当我们面对老板的时候,多谈责任是令人愉快的。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个责任人并没有能力去履行责任,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权力,调动不了更多的资源,所以,权力是履行责任的关键。


在做分权机制的时候,最为关键一点,是要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华为意识到,很多基于市场的决策,必须要让基层的业务员、让那些最贴近客户的人去做。


所以,华为把几千项权力交给了一线员工。尽管这样的权力会产生很多问题,但一旦一线拥有了权力,就会掠夺性地拉动后端资源。通常,客户都愿意与高级别的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因为这样做会减少沟通成本。反之则会过多地浪费精力,并过度消耗之后的资源。


既然一线员工拥有调动资源的权利,那么他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所使用的每一个资源都是有价值的,都需要为资源付费。如果一线员工过度地使用资源,但他的订单没有盈利,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要通过权责的平衡来保障资源的合理使用。


分利机制


分利包括分盈利、分地位,但我们主要谈分钱,分享成果。分享机制的关键在于需要根据战略的要求调动资源。很多企业在进行利益分享的时候,普遍过于追求结果公平,但分利机制的重点在于要进行战略的前移,要注重未来实现的目标。这是企业想把资源牵引到哪里去的问题,是设计分利机制的关键。


有一个“北京板爷”的故事发人深思。有人发现,“板爷”的家庭与“秀才”的家庭一样,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板爷”的儿子,就注定也是“板爷”吗?于是,就有人深入到“板爷”的家庭,然后他们就发现,是家庭的机制出了问题。


一个板爷有四五个儿子,人口多、经济条件差,所以伙食也很差,肉、菜都很少,只能吃窝头。那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抢着吃。为了减少争抢,“板爷”定了个规矩,他说,以后,谁拉货多谁就能吃肉,拉货少的就只能吃窝头。这样的分配机制,把孩子们都引入到成为优秀“板爷”的这条路上,所以孩子们都努力去拉车。


这样的机制是基于战略的,没有公平可言。秀才的家庭亦然,他以读书作为激励,所以就使得后代都向着读书的方向去努力。官僚家庭也一样,他们的子女,很容易对政治产生热情。所以,世代遗传的家风,其实多半是分配机制的作用。这也是分钱、分利的要点。


如何给下属分钱?哪个层面的人应该拿到哪部分?最关键的是要看工作结果所产生的周期。比如研发人员,他产生结果的周期很长,高层决策者的每一项决策,对企业的影响会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那么,这部分人就必须使用长期激励机制,包括股权,包括设定锁定期,直到成果产生才能分享收益等等。


有些人的成果是短期而直接的,比如生产工人,做完产品,马上就可以实现销售,那么他就只能拿到短期的提成。把长期激励分配给产生短期结果的人是没有意义的,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也无法使他对结果承担责任。反之,如果把短期的激励分配给承担长期结果的人,未来就会处于风险状态。


分配的结果会对企业整体或局部产生影响。如果是对局部的影响,不一定关系总利润,那么它可能是一种成本,会影响费用,这是在成本上的分享。那种能够对整体产生影响的分享才是利润分享。


分享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有些人对于利润产生影响,是利润中心;有些人对成本产生影响,是成本中心。前者分享利润,后者分享成本。销售对收入产生影响,可以对收入进行分配。


而对于一些费用中心来说,分享则显得比较复杂。比如研发、管理人员,包括很多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所做的工作需要大笔的费用投入,既不影响成本,也很难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所以从长期来看,应该划归投资范畴。


比如,当销售把费用用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这笔钱今年花出去,会为明年的客户关系打下更深的基础,那么这就是投资。而对于研发的投入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当期很难产生结果,那么这就是对明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的投资。


如果今年不做研发投入,明年就可能没有产品卖,也就是明年才能够产生结果,不影响当期利润,这种投资的影响是长远的。对这类费用或者说投资的结构,要进行合理的匹配,追求短周期与长周期的平衡。


在费用中心的分享上,很多企业容易走入误区,比如,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分享。这其实是一种败笔,是上下合谋扼杀企业的未来。正确的做法是,把这类费用当作投资来管理,用未来分享的方式,与股权去联动。


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主要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达到目标。比如关键任务有没有达成目标?关键资源有没有实现升值?关键流程有没有达到效果?这是要评价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在评价机制当中,要关注的基本点是,越往基层越要有评价过程,越往高层越要有评价结果。


很多企业的误区在于,比如工人拿计件工资、业务人员拿销售提成,这实际上是在评价基层人员的工作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知道,业务员能卖出多少产品、创造多少销售额,这事实上与个人努力是不完全相关的。产品的优劣不由他决定、交付的周期也不由他决定。


对于工人来说,他的工作目标,要完成多少件产品,取决于销售量。市场越大,他的产出就越多,市场萎缩,他的产出就要减少。所以,对基层人员进行结果考核,并不利于他绩效的提升。


很多时候,对结果承担责任的往往是高层,因为只有高层才有资源整合的能力。比如,只有到了很高层面,他才能够组织产品和销售的对接,以达成所期待的结果。


对于基层来讲,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实现要求。比如销售人员,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照业务的要求去做的,工人的每一个运作都是按照操作规范执行,那么他的工作就是合格的。所以,对于基层而言,要尽量评价过程,而对于高层则要尽量去评价结果。


同样,越是新业务越要评价结果,越是成熟的业务越要评价过程。原因很简单,对于新业务来说,由于所有人都不熟悉,所以无法规范流程。规范的流程是操作人员在过程中反复试错的结果,如果把过程管死了,其实并不利于他的探索、他的应对,也不利于他形成经验。


对于成熟业务则不一样,我们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规范的流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动作去做,会经历哪些阶段,所有人都了然于心。如果一些工作人员违反了这些规范,或者没有按照过程的要求进行,或者他的发挥极不稳定,那么逐步会把我们的优势消耗掉。所以,对于基层人员,一定要做好过程管理。


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做反了。他们认为,成熟的业务,大家都熟悉、都懂,所以我们不用管。而对于新业务,老板不放心,所以要经常听取汇报。在不断听取汇报的过程中,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丧失了,比如预算、业务规范性等等。因此对于新业务来说,结果的评价是评价机制的关键。

作者: 苗兆光


—推荐阅读—

华为股权激励的误读(一):是“全员持股”模式?

股权分享的力量:华为真正融的是员工的心!

雷军:企业如何找到并留住核心人才

3500万股的股权激励:为留住人才注入“强心剂”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股权激励打造联想事业共同体




 股权激励落地咨询领先品牌

13年专注股权激励·20多个行业服务经验

300多家企业提供股权落地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5062156 

             手机:13738051508

             Q Q: 2187431840 

             邮箱:huayiicn@sina.com

             官网:www.huayiicn.com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万塘路317号

                        华星世纪大楼6楼


 微信号:华翊股权汇
微信号:华翊股权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