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是给穷人过的?那富人过的是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春节是:穷人过年,富人消遣。
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我在文章《在天涯浪迹,回宝应过年》说过:
过年不是父母最盛大的节日,你回家才是。在父母眼里,没有孩子在家的春节,不叫过年;孩子回来了,才是团圆,所以不管有钱没钱过年,在国人心中,春节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取代的。
用官方式的标准回答就是:
为了亲情团聚,为了传统习俗的延续,为了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充满温馨祥和氛围的仪式感,祈望来年一切顺利。
看到有一期综艺节目,主持人窦文涛说:
过年其实是穷人的事儿,是物质匮乏的事。
蛮有同感的,他说的什么意思呢?
过年就是穷人借着这个年,杀猪宰羊给自己打牙祭。
特别是在过去真是如此,大家缺吃少穿的,过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实是为孩子买上一套新衣服,更是让全家吃上一顿像样一点得饭,毕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菜、那么多的肉。
但现在不一样了,吃饱吃好基本不成问题,普通人的”富贵病也“越来越多,过年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只为了吃,很多时候除了回家看亲人,更多的就是一种”故土难离”“近乡情更怯”,内心时不时就弥散着的乡土情结。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总是怀念儿时过年的感觉,其实,我们怀念的,并不是那个时候的年味,而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彼此需要以及守望相助的民风。
这么多年过去,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变淡了的,不止年味,还有亲情。
哪怕亲人久别重逢的春节相聚,要么互相攀比炫富,要么聊着不咸不淡的日常生活琐事。如果有人偶尔提及时事,也是小心翼翼的地试探对方的反应。
如果观点一致,兴致就来了,毕竟饭桌上那么多人,大家形成统一认识是不太可能的,一旦提及俄乌战争、病毒来源这些话题,不欢而散是大概率的结局。
以至于有人说团聚的不一定是亲人,有的只是绑在一起的“亲属”,过年回来,发现和亲戚们无话可说。
其实当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再看,春节的亲人团聚,很多时候已经是貌合神离,很多人已经没有走亲访友的热情。
再过十几二十年,人与人的关系将越来越淡漠,除了直系亲属之间的联系,今后其他旁系亲属之间的联系注定会越来越少,越走越远。
随着生育率的大幅大滑,以后大概率一代无亲,二代无表,三代四代谁也不晓,今后哪里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断亲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们普通人过年的想法,好像没富人什么事,因为富人天天都在过年,在哪里都能过年。
他们回乡过年绝不会情怯,因为人家是光宗耀祖来的。
就像刘强东,带着娇妻回宿迁老家过年时,豪气地给全村60岁老人每人派发10000元红包,连隔壁村的老人闻风而来也照发不漏,过年对于富人来说,只是一个在父老乡亲面前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舞台而已。
对普通人来说,过年只知道往老家的小世界跑,然后窝在家里包包水饺看看春晚,刷刷手机,砌砌长城再斗斗嘴;富人过的压根就不是年,他们过的是奢华的气势。
就像马云,他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回乡过年吗,全世界他都能过年。
有钱人是往外面的大世界跑,豪华游艇,顶奢paty,精致年夜饭,边吃边看真人表演助兴。
有的有钱人甚至把洛杉矶最高端的奢侈品购物大街包下来,挂满红灯笼红炮仗,直接改成唐人街。
就是古代也是如此,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到: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置办年事。而年事最重要的一项习俗活动就是祭祖。为此,宁国府的宗祠被打开,让人重新打扫,将贡器收拾干净,以备祭祀所用。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其过年经历的时间,就长达半个月之久。有钱人家过年,不仅礼节多,其吃喝玩乐的法子也是五花八门。
说实话如今的春节,其实就是一场富人的盛宴和穷人的迁徙。
穷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家乡,然而却发现故乡犹在,已是物是人非,无法融入其中。
在家待上个一周,吃完喝完朋友见完,和家人过几个亲密又宁静的夜晚,花费完一年的积蓄,便又匆匆离开,重新回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继续打拼,留给父母孩子,无尽的牵挂于思念。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融不进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
他乡融入不了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已然成为这个看似美好时代的心酸写照。
穷人把年少无知给了故乡,卑谦有礼送给了他乡,但是他乡并没有善待。
若能一世安稳,谁愿异乡只身,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拿尊严换钱,又在人声鼎沸的地方拿钱换尊严。
也许这就是生活,有人说世上本无春运,背井离乡的人多了,就有了春运,春运不是幸福,而是一场苦难,有多少穷人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而有钱人他们不会因为节假日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因为他们每天都是自由的,充实的,每天的日子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工作日节假日,他是享受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对节日没有期待,也不在意在哪里过。
春节是:穷人过年,富人消遣。
不过话说回来,其穷也好富也好,一万块的酒也是液体,一千块的烟吸起来也是冒一样的烟。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穷人也不要羡慕富人,团团圆圆就好,开开心心就好,在这里祝大家都过个好年。
热点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