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和“挖呀挖呀挖”爆火的背后,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01
五一假期爆火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淄博烧烤,二是“挖呀挖呀挖”灌脑神曲。
关于淄博烧烤,火到一个菜场都可以变成5A景区,我写过以下文章:
总的观点是:
其实许多人是去就医的,因为淄博有一剂良药,真诚人间烟火味,可以疗愈这半生的颠沛流离和世态炎凉的灵魂。
因为人和人之间想要和谐相处,离不开尊重、温暖和体贴。一座城市和游客之间想要和谐相处,同意离不开尊重、温暖和体贴。
淄博上下都做到了,自然会爆火,但烧烤真的没有竞争力,更不是核心竞争力。
关于“挖呀挖呀挖”“灌脑神曲”,数日之内的播放量竟然高达21亿次,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这首童谣最初是由一位00后的美女幼师发在网上。这场走红让当事人本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我发过文章《“挖呀挖呀挖”火遍全网,黄老师直播时却哭成泪人,视频播放量已超2337亿》.
总的观点是:
她的走红有三个原因:第一,人人都有一颗童心;第二,人们听歌的习惯变了;第三,她很漂亮。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
02
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在一味复制淄博烧烤模式,机械模仿“挖呀挖呀挖”灌脑神曲,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相同的逻辑。即:因为别人如何如何,所以我也必须如何如何,如果我不如何如何,可能就会如何如何。
说白了就是丛众与模仿,模仿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模仿成为习惯,不仅内卷,创造性更无从谈起。
在互联网时代,本应让自己的头脑更加开放。但现实却是,更加便捷的流量复制反而加剧了模仿和造成思考的停滞,让自己变成了盲从的羊群。
何况淄博烧烤其他地方也是很难复制的,那里的政通人和,那里的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怎可模仿。
就像有的地方喊话,可以去他们那里吃烧烤,网友却调侃到,我们是嘴馋,不是皮痒;更有网友说,我们去消费,不是去销户的。
就像“挖呀挖呀挖”灌脑神曲,黄老师特别的形象气质+声音+运气+时机,也是不是每个都可以复制的。
因为外在可以重复,可以装扮,而内在的却无法模仿,复制不来,比如黄老师清澈的眼神。
如今不仅是大小网红,现在几乎全网都开始跟着“挖呀挖呀挖”。
但在其衍生下的各种五一魔性神曲火了吗?好像并没有。
打工人版本:“我在小小的公司,爬啊爬,挣得少少的工资,不够花”;
建筑工版本:“挖呀挖呀挖,挖到光缆要赔一十三万八”;
矿工版本,“在深深的矿井挖呀挖呀挖,挖多多的煤炭点亮千万家” ;小贩版本:“在小小的城市里被抓呀抓呀抓,摆小小的摊子养小小的家”;
……
03
所以不必一味复制淄博烧烤,各地在政通人和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创新营销模式.
也不必模仿“挖呀挖呀挖”,网络时代,可以研究人们的心理特征,去创新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
觉得他人出彩,就会羡慕他人,就想模仿他人。即使模仿的很像,在熟悉的人看来依然没有好感。
人成为自己,要有自己独立的风格,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模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他,是为了超越,更是为了更好的形成自己的特色。
所以不要只模仿别人的技法,而要学习他的根本。技法只是硬实力,而根本是软实力。
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优秀与否,一定是他的软实力。
那么淄博与黄老师的软实力,模仿的人或者地区有吗?
如果没有,只能今天跟着“挖呀挖呀挖”,明天是否会模仿着“踩呀踩呀踩”。
当模仿成为习惯,创造性就无从谈起。因为模仿只是跟随学习。
能模仿的东西都比较低级,高级的东西模仿不了。模仿不了的高级的东西拉开了与模仿者的距离。
热点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