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边是无处安放的学历,一边是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3-14


一边是无处安放的学历,一边是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




01


近日,有一则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标题为“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

涉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各大城市高校的专硕生。

至于研究生宿舍为啥不够用?因为现在研究生已经“泛滥”!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66.71万人;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扩至124.25万人,几近翻倍。

这其中硕士研究生110.35万人,专硕生70万,占比63%。

与此同时,到了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而这些城市高校的新老校区宿舍全都满载负荷,再建宿舍不现实也不经济,未来大概率只能依靠社会化市场化来解决。

有网友说像北京这种房租高的大城市,大学大部分都位于市区黄金地段,就算在学校附近租个床位一个月都要2000多,稍微好点的都要三四千。

再加上生活费,读个研一个月要花费要在6000左右,算下来一年的花费是学费的6倍。

其他城市差不多,经济压力、时间成本和机会沉没的挑战,这硕士于很多普通家庭而言,将来是真的要读不起。




这自然引发了许多人对高校住宿问题和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然而,或许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宿舍不够,而是我们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研究生。


02

当然,从绝对数字、人均学历上来看,中国的研究生数量也许不算高,但至少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确实已经容纳不下。

那么为什么绝对值和相对值存在很大差异,这恰恰反映了我国人口和产业之间的现实关系:

人口基数很大,但产业结构,却不需要那么多硕博研究生。

因为很多岗位大专、本科、硕士都能做,也没啥技术含量和高科技,无奈需要工作的人太多,于是只有提高门槛卷学历。


于是每年考研的难度依然是水涨船高,分数居高不下,我在文章《考研成绩公布,300万人落榜:最想考上的是他,最伤心的也是他》说过,研究生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选择。

而读完研就已经接近26岁,之后开始找工作,然后要在三五年的时间内高难度完成买房、结婚、生子的挑战,太TM累了。

事实上,除了一些医学专业和部分理科专业,如果不为考公考编进体制,小部分理科大部分文科硕士的性价比极低。

哪怕你是国外花巨资镀金回来的,回报率也非常低,大环境之下,现在的薪酬标准,大家都知道。

如果没有家人的帮衬,就文科硕士可挑选的岗位和薪资,难度绝对是地狱级,在大城市别说买房了,能养活自己都不错了。


03


其实,之所以这么多人选择考研、读研,已经说明了就业形势不好,无奈大家只能推迟就业,然后不断的卷学历。

现在什么阿猫阿狗的岗位都要求研究生,而且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其实工作内容没有技术含量,甚至就是个看门的。



现在尤其以文科专业难就业,所以的文科专业几乎团灭,只有考公考编一条路。

不然就去社会上飘着,再没有什么特别技能,三四十岁一旦被优化,就很容易长期失业,很可怕。

哪怕你考上研究生,在大城市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当上了北漂、沪漂,这个世界依然有残酷的真相。


有网友说:今年不少人回家过年,都感叹老家的人日子过的很舒服,他们可能没啥好学历,当年跟你一起读书时可能是个典型的学渣。

但不妨碍人家现在吃香的喝辣的,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财富转移”,你在大城市拼命的干,交的税被拿去给你的家乡做支付转移了,是不是很扎心?


04


所以如果非必须,真的没有必要一定要读研,能工作的话,还是优先工作上岸。

实际上,很多工作岗位对于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对于某些岗位来说,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如果过于看重学历,会让社会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研究生。

所以:

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考虑招生规模,不仅要关注学生人数的增长,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精准招生和优化人才培养,使得研究生教育更加务实与实用,注重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也应调整对研究生的认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并不一定在技术含量方面优于其他学校的研究生。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而非片面看重毕业学校和学历。公平的竞争环境会为更多人提供机会,增加社会的包容性。



最后,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思考这一问题。研究生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匹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与改革,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让研究生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热点导读

人要到能托举和滋养他的地方去

莫言遭诉讼:看到这些荒谬的支持者,心生悲凉

湘潭女教师打骂学生事件:适当的惩罚性教育和人格侮辱泄愤是两回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