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献忠哪来的这么多钱?

2017-03-24 新新史海春秋

来源:瞭望智库



“江口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上万件宝物重见天日!



江口沉银遗址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市约50公里,位于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河交汇处。


在考古现场,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


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


 


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还有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仅带铭文银锭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余府、州、县。


 x


这是中国传说中记载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就也是了解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大量出土文物


 

 

金册


 

西王赏功金币及银币


 

各种带有清晰铭文的银锭


“土豪”张献忠究竟多有钱?



 


张献忠在与明朝廷对抗的过程中利用诈降多次戏弄大明朝廷,他还“好掠好焚”,曾经一把火烧了朱元璋的祖坟,崇祯当时就气得已经不行了,赶快去太庙里哭祖宗发誓要将这伙乱匪碎尸万段。此外,这个陕北大汉还喜欢“抢劫”——专抢巨室豪富、达官贵人,积其历年所抢,据说富可敌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而已


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占领武昌,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权。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


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张献忠决定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自行放弃湖广、江西,临走之际,还不忘带上从湘赣搜刮的金银财宝和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


张献忠为什么突然放弃掉眼前的大好形势,转而避到四川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山不容二虎”。


 


十几年的流寇生涯,让张献忠习惯于攻城略地、大肆搜刮,搜刮的重点虽然是豪门大户,但普通百姓也不放过。


听说大西军即将攻入成都,成都居民惶惶不可终日,被断手的据城抗拒者成为一遍遍提醒着他们的可怕梦魇,成都居民寝食难安,“每夜呼曰:闯至矣!明日又呼曰:献至矣!”


在天府之国,张献忠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解的谜。鲁迅曾在《记谈话》一文中说,“先前我看见记载上说的张献忠屠戮川民的事,我总想不通他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另一本书,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进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坏李自成的帝位。怎样破坏呢?做皇帝必须有百姓,他杀尽了百姓,皇帝也就谁都做不成了。”


 


除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在四川,人们提起八大王张献忠,是一个凶神恶煞的杀人魔王形象。这样一个魔鬼似的人物,在四川的政权自然不会稳定。


就在他打下成都时,有一个人在他的刀下逃脱了。这个人就明朝参将杨展。


杨展逃脱之后,迅速逃往川南的叙府(今宜宾市)一带,召集了人马数万,组织了一支军队,开始与大西政权对抗。


这让在成都当皇帝的张献忠如坐针毡,眉州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可以说敌人近在咫尺。于是,公元1646年夏天,在成都坐不住的张献忠决定向盘踞在川南的杨展发起决战,意图一举收复川南。


 


张献忠尽起成都10万人马,战船千艘,并将成都府库中所存的金银珠宝悉数装上了几百艘大船,做好了如果失败就放弃成都的打算。


也许是张献忠的气数已尽,等到他的大军来到彭山,老天爷竟然刮起了狂风,使得大西军的战船不能前行。见此良机,杨展命令自己的战船两翼排开,中间派早已准备好的载着火器的小舟正面进攻。小舟顺风点火,瞬间将大西军战船点燃。


一时间,大西军阵线大乱,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掉头向江口回撤,无奈两岸陡峭,水道狭窄,前后数千艘船舰,首尾相衔,寸步难进。10万大西军,数千箱金银珠宝,就这样沉入了滔滔岷江。


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而且是即使再活500年也花不完的那种,敛财近乎狂热的张献忠跟他的财宝就这样消逝了。

  

三百年来“惦记”财宝的人不计其数



张献忠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但多个版本的传说都认为张献忠所掠财宝沉于锦江之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就为后人寻宝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清朝到民国,从朝廷、官员、将领到地方军阀、普通百姓,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传说中,最早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是杨展。根据费密在《荒书》中的记载,杨展起初并不知道沉船中藏着什么,后来,一个渔民将其打捞上来,数万两金银才尽归杨展所有。


清军占领四川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对这笔财富的搜寻。《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一位捕鱼人在锦江中打捞起一把刀鞘,消息传到总督孙士毅耳中,孙立刻派人赶赴江口,经过数日打捞,终于打捞起万两白银及大量珠宝玉器。


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呈请寻找这笔财宝,捉襟见肘的咸丰皇帝于是命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访察,设法捞掘,酌量筹办”,最终却一无所获。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减人们对于财富的追寻和渴望。


民国时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遗老犯案走投无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的杨白鹿接济,在杨家一住就是几年。为报恩,临别前,杜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转赠与杨白鹿,并说,匣内所藏是张献忠埋银的地点图样。


1937年冬,杨白鹿将此事告诉了当过师长的好友马昆山,两人一拍即合,认为此事大有可为,于是四处奔走,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专事打捞宝藏。


上百人前前后后忙活了10个多月,竟真挖出一个大石牛和一个大石鼓。“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依照那个广为流传的歌谣,能买下成都府的“万万五”还远吗?


但历史又一次和人们开了个玩笑,工人们费尽心力,却只挖出3大箩筐铜钱。


虽然轰轰烈烈的寻宝事件终以闹剧收场,但此后几十年,仍不断有老百姓从江中打捞出银锭、银鼎等财物。


过去几年,沉银遗址曾一度被盗墓者“钻了空子”。警方追缴被倒卖的文物100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3亿余元。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国宝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永昌大元帅印】印台上阴刻“永昌大元帅印 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该金印铸造于公元1643年农历11月,应是张献忠自封“永昌大元帅”时铸造。这枚金印是当地警方破获的江口沉银盗掘案件中收缴的文物。


这是一次“有技术”的发掘!



从前面众多“盗墓者”的经历可以看出,打捞这批文物需要运用高科技才行,不然即使找到了“石牛”、“石鼓”,也挖不到多少财宝。


在勘探阶段,科技手段全方位介入,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都将做金属探测。每向下发掘一层,做一次金属探测。探地雷达也广泛运用。


 


 


确定了地点后还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做一下前期的准备工作,把河道内围堰抽干水后,修建导流渠。


 


  

  

然后就正式开始挖掘了。


 


当然了,还要对文物进行360度的保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宝物被发掘,专家就会有更多“证物”来填补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大魔王”张献忠的传说被验证了,他聚敛的这笔财富还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奇?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及投稿 QQ: 4588726  

[小编微信】加微信free19762005,看更多内幕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