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百年来,中国人接受了怎样的“性教育”

2017-05-02 新新史海春秋

文 | 谌旭彬


谭嗣同曾经有一个梦想。在《仁学》里,谭氏说,他希望有学者能够致力于性教育,向国人普及性知识——“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肖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使国人抛弃“性即淫邪”的陈腐观念,认识到性乃自然之事,“毫无可羞丑”之处。①


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谭嗣同的这个梦想,仍没有实现。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以“性心理学”为基础的近代性教育理念,输入中国(日本是最主要的输入中转站)。许多教育界人士和心理学界人士,依托学校这一阵地,致力于性教育的推广。这种输入,让一些“中华文化至上主义者”极为不悦。如湖南名儒叶德辉,即痛斥那些讲“婚姻卫生学”的新派人士是“无知之夫”,把洋人的东西当宝,却不知老祖宗早有此种学问且更为精湛。叶氏特意搜集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房中术著作,编成一套丛书,来证明其论调。叶氏此举,既不被旧派理学家所容,亦被新派知识界耻笑。②


有学者统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性教育、性卫生、节制生育的文章数以千计。同一时期出版的有关图书共约有408部……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全部民国时期中学生理卫生(共计51种)、师范学校生理卫生和健康教育教材(共计8种),……将性教育写入其中的教材共计22种。”③由此可见当日知识界对“性教育”的重视。


1929年,教育部开始要求初级中学教材必须教授学生“性的发育行为和责任”,高级中学教材须教授学生“男女性器官之解剖生理及其保健(包含配偶之选择及性的卫生)、自戕之弊害、性道德、性病及其结果”等内容,性教育正式进入学校。当时的知识界,已普遍认识到性教育应该从儿童期即开始。


民国的性教材或性教育专著,基本涵盖了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性道德等内容,较之传统房中术,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因时代局限,也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世界书局1930年出版的《初中生理卫生学》,认为男性的遗精和女性的月经病都是疾病,须“求医诊治”(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卫生学》,已认识到月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④;再如,1941年上海黎明书局出版的《性教育法》,对“手淫”持彻底的批判态度,认为“手淫的结果,就酿成神经衰弱症、夫妇不和睦,及丧失生殖力,甚或夭折其他恶症。这是何等危险!”。当时的一些学者,也常发无稽之谈。如,张竞生声称,中国人种之所以不如欧美人种,是因为“通常我国妇女都不会丢第三种水的,以致卵珠极呈死笨迟滞之状”。张的“高论”引来潘光旦的严厉批评,指斥为没有科学依据的“荒谬绝伦的议论”。张竞生后来被知识界鄙视、被当局驱逐,与其在性教育问题上宣扬伪科学,有直接原因。⑤



图:左,张竞生;右,潘光旦


1979年之前


图:《性的知识》1980年版,曾被删除的插图恢复了


图:左图截取自1962年版《新华字典》,右图截取自1972年版《新华字典》


八十年代


长久的性压抑,终于在1979年出现了民意上的反弹。该年,《大众电影》杂志第五期封底刊发了一张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的剧照。剧照中男女主角的拥吻,激起了一位叫做“问英杰”的读者的愤怒。问氏代表“九亿人民大众”,写信尖锐质问《大众电影》编辑部:“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你们显赫地刊登这幅影照,是什么动机?是在宣扬什么呢?……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你们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吗?”


图: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接吻剧照


问英杰要求《大众电影》编辑部在读者来信栏“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让全国九亿人民鉴别一下”。但“鉴别”的结果是:11200余封读者来信当中,97%的人反对问英杰的观点。⑩


1980年是中国当代“性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新《婚姻法》承认感情破裂(包括性生活因素所致)可以自由离婚;电影《庐山恋》终于结束了中国电影自1949年以来31年无吻戏的历史;《性的知识》重印,至次年3月,共发行560余万册。从这一年开始,“提高性乐趣”成为媒体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较之前30年只能在生育领域提及性,可谓一个极大的进步。


迄于今日


最重要的儿童及青少年的性教育,在80年代前半期几乎完全是空白。1986年,上海市在初中一年级开设《青春期常识》选修课,才有了80年代全国首本性教育教材(见下图)。1988年,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正式成为中学教育内容——但该通知使用了5个“可以”(可以单独设课、可以和其他学科结合、可以挂靠人口教育、可以课余讲座……总之,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弹性极大,直接导致各地在操作上非常随意,并没有把性教育落到实处。


图:1986年上海市《青春期常识》教材


潘的感慨,有数据可考。2015年的一份针对“六省城乡6-14岁小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成的9-14岁男生不知道遗精和月经是男、女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近五成的女生不知道月经是女生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16)也有案例可证:2017年3月,一套公认的优秀的儿童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在营销号的炒作下,引发大批守旧网民发出“尺度过大”的批评而被校方收回。(17)历史上不幸丧失了性教育机会的父母们,正以自己的守旧思维,制造着新的“性教育缺失”的悲剧。


120年过去了,谭嗣同那个向国人推广性教育普及性知识的梦想,仍然还只是梦想。



图:近日被指为“尺度过大”而遭下架的小学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注释

①《谭嗣同集》,岳麓书社,2012,P324-327。②叶德辉《双梅景暗丛书》的大致情形,可参见:袁芳荣,《古书犀烛记续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P185-194。③王雪峰,《潘光旦与张竞生:道德之辩还是知识之争》,收录于《历史学家茶座》2012年第2辑。④陈香,《民国中学教科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中华读书报》2013/09/25第14版。⑤潘光旦,《今日之性教育与性教育者》,1927。收录于《潘光旦选集 第一集》。⑥刘少奇,《提倡节育》,1954年12月27日。收录于:《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5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011,P614。⑦邓明昱,《中国当代性学发展概论》。⑧何开四,《〈性的知识〉的风波》,《晚霞》2012年第1期。⑨叶恭绍,《周恩来关心性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P246。转引自:李巧玲,《新中国的性伦文化研究(1949-1978)》。⑩丁阳,《一张接吻照片引发的风波》,共和国辞典第18期。(11)邓明昱,《中国当代性学发展概论》。(12)荣维毅,《超越与局限:读〈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期。(13)广州日报,《深圳首部中小学生教育读本遭家长投诉》,2007年9月15日。(14)黄盈盈、潘绥铭,《性,研究ing》,万有出版社,2009,P228-229。(15)林珊珊等,《性教育60年 在蒙昧与尴尬中摸索》,《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29期。(16)《六省城乡6-14岁小学生性相关知识水平与知识获得状况调查》,《中国儿童保健》2015年第12期。(17)可参见:周作鬼,《这么好的儿童性教育教材,怎么就让你满脑子污秽联想?》,新周刊微信公众号,2017/03/05。

免责声明

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投稿或商务合作或版权联系] QQ: 458872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