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边的他 | 合肥院褚彪:研发没有捷径可走









2021年,总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资委、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十四五”取得了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离不开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付出,其中,有55名先进个人获得年度劳动模范称号,总院官微特推出“身边的他”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我们身边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

他们坚守初心,不辱使命

他们,是身边的榜样

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褚彪,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建材总院所属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主持研发中心管理和科研工作。自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在研发中心建设和发展方面,先后完成试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解决处理多项固定资产处置使用历史遗留问题;组织制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起草多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建立先进控制实验室,并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化与综合处置实验室建设,成功申请获批安徽省第十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使命为帆,感责任担当
面向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对合肥院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积极应对产业革命和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合肥院组建先进控制实验室,针对水泥智慧工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水泥生产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的工程基础理论、关键瓶颈技术和集成应用研究,赋能水泥工业装备和工程实施。

褚彪作为先进控制实验室负责同志,深感使命感光荣,责任重大。研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认真的学习、思考和准备,还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材料组织、宏观把握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褚彪深切体会其中的压力,自感能力不足,从慢半拍到奋起直追,要想弯道超车,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研发脚步更是不能有片刻停歇。褚彪始终牢记:“搞科研,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吃得苦中苦,方能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凝聚结果。”而在日常工作中,褚彪也践行着这一想法。


身先士卒,聚凝神专注             

褚彪常说:“科研人员没有朝九晚五或者八小时,要想干成事,要么提高效率,要么延长时间,智商不够,就时长来凑。”二十载学习生涯使得褚彪深知自己不是聪明的人,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就像林鸿宣院士曾经说过:“搞科研的没有时间投入,就难做出成果”。科研人员需要将研究作为一项自己甘愿为之付出的事业,踏实潜心,真抓苦干,争分夺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奋斗,才能有所成就。而在工作、科研和生活中,褚彪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身先士卒。作为研发中心负责同志,褚彪的日常一部分精力会被行政事务分散。为了能够把白天“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褚彪始终坚持保证晚上两到三个小时的自我时间,用以自我充电和工作推进。


当然,家庭和工作不能做到完全“平衡”,选择工作就意味着对家庭的“忽略”,投入工作的同时,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很少,小朋友的成长更多的是在家庭微信群看到的分享视频,这也是褚彪感觉惭愧的地方。但对于这一切,家人也能够充分理解,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给予无限的支持。也正是有了坚强的后盾,才让褚彪在工作中更加奋不顾身,才能团结带领合肥院研发中心特别是智能制造团队,积极推进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按计划推进已获批项目的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研究骨干人员,褚彪先后主持并参与多项安徽省重点研究开发计划项目院重大技术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安徽省重大专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只争朝夕,望不负韶华                

研发中心多为年轻团队,年轻意味着经验缺乏,但更多的是活力激情,敢于创新。科研漫漫长路,唯无言坚持与奋力拼搏与之为伴!合肥院老一辈科研人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需要新一代青年科技人员传承发扬。


坚持团队建设“科学精神、过硬作风、主动思考、追求上进”,立足当下,褚彪和研发中心同事们将牢记学习敢为人先、潜心钻研的科学家精神,在甘于奉献中默默突破,在潜心研究中默默发力,在奋斗中前行、在创新中成长,为推动中国建材集团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丨合肥院


编辑丨党群部/宣传统战部


— — END — —


推荐阅读

身边的他 | 咸阳陶瓷院张洪波:攻坚克难,薪火相传的引路人

身边的他 | 哈玻院杨东伟:赢在创新 胜在品格

身边的他 | 国检集团闫浩春:奋楫笃行的“双碳”人

马振珠出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大会并担任重要职务

非金属材料创新中心2022年创新基金项目指南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