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国研究铺一条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韦民教授所著《小国与国际关系》一书荣获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国际关系背景下小国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普遍性现象及其成因,为国内小国研究建构了理论框架,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韦民教授的研究历程和科研成果,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聆听他十余年来在小国研究之路上的经历和感悟。
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整体而言,小国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学界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认为小国的研究价值不高。”在采访中,韦民指出,小国研究在国际、国内都算得上冷门,这与小国研究本身较高的难度是密切相关的。
小国研究较大国研究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据韦民介绍,小国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外交等多个领域以及全球、地区、国家等多个层面,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同小国展现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独特行为特征。在小国背景下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述,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修养,同时也要应对层出不穷的特殊性和反例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文献的匮乏也给研究增添了更多难度。“现有研究不足意味着收集资料文献比较困难,研究中需要搜集大量英文参考文献,花时间慢慢啃,所以我写第一本书就花了七八年的时间。”
这些挑战让小国研究成为国际问题研究中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而囿于传统观念中对小国地位的轻视,小国研究更容易被置于次要地位。在国际范畴,大多研究资源仍然侧重于大国研究,小国研究的主体往往都是研究资源和学术影响相对不足的小国学者。而中国的小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国外而言,“不仅落后,而且可谓匮乏”,几乎难以找到系统性的当代小国研究文献。
在这种背景下,韦民将他的研究比作“上了贼船”——“在主题选择上,这或许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冒失之举。我最初开始进行小国研究也是很犹豫的,常常在‘弃船而去’的想法和心有不甘的纠结中彷徨”。而在彷徨之后,他还是选择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为韦民的著作《小国与国际安全》题写序言时称:“韦民的这两部专著均具有弥补空白的价值……真为研究界多了一扇观察国际问题的窗口而高兴。”谈及此文,韦民笑着说:“不敢说是弥补空白,但谦虚点说,至少算是为中国的小国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小国研究是国内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希望能为国际关系学界提供一个小国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一条意义重大的路
面对小国研究遇冷的境地,韦民指出,小国研究的现实是残酷的,这可以理解,但并不合理。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群体,小国正演进为国际关系的重要构成,小国研究意义重大。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小国研究可以为国家行为分析提供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轻视小国研究及其理论价值无疑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一大欠缺。“如果说以前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对西方大国的资金、技术、学术资源都有所需求,因而主要把眼光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不同,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资金也比较富裕,在经济基础、理论基础较为坚实的背景下,放弃小国
48 30832 48 14940 0 0 1075 0 0:00:28 0:00:13 0:00:15 3203仅仅盯着大国是不合适的。毕竟无论从哪个标准来看,小国的数量都是地球上国家中最多的。”
韦民指出,除了理论层面上的研究价值,小国研究更大的价值在于现实层面上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从现实来看,中国要崛起,就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不仅要走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走向广大的发展中世界,而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国家——‘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小国。不去研究小国,不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政策、行为方式,怎么能做好投资、进行更好的战略布局?所以小国研究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同时,从国家发展的多种角度看,小国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韦民指出,在经济管理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管理模式即取经于新加坡这一先进小国;在观念进步上,小国敢于冒险、创新,一些前卫的观念往往产生于小国;在外交事务上,小国注重智慧,我国很多精巧的外交策略也都是从小国学习而来。“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夜郎自大,要善于发现小国在众多领域中亮眼的表现,并虚心学习。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范大国,而非一个只会赚钱的‘跛足巨人’,就要把眼光放到更为宽广的世界各个领域,让中国在富裕起来的同时也更具包容性——这样中国才真正成熟,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会得到提升。”
韦民认为,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正到达一个临界点,即从只关注大国过渡到既关注大国、也关注小国。而由这个临界点向前进步,还需要外力的助推。他希望学术管理机构能进行有选择的、有前瞻性的引导,鼓励学界脚踏实地,进行更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国别研究,从而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条坚定前行的路
据韦民介绍,“小国与国际关系”这一研究主题酝酿于新加坡。2006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交流一年,对这个小型城市国家有了全新的体验,由此产生了小国研究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他在国外完成了大量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工作,努力克服文献不足的障碍。“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有大量关于小国的著作,回国的时候背了很多资料;确定选题后,我又委托在美国、日本的熟人帮忙买书。”从2006年至今,他已经在小国研究的路上走了十年有余,并将继续走下去。
对于本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韦民表示,获奖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对自己科研成果的质量是有信心的,但毕竟我觉得中国学界对小国研究还是不那么关注的,所以得知获奖还是觉得挺意外。无论如何,这次获奖于我而言是一种肯定和认可,它让我知道学界对小国研究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是让我最高兴的地方,也是我之后继续努力的动力。”
谈及今后的研究计划,韦民说,小国研究还有太多值得探索和挖掘之处。他希望从小国经济发展模式等其他方面对小国进行更多研究和探索,同时,他希望研究课题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国怎么看待小国?小国怎么看待中国?中国和小国应该如何互动?这些都是我认为很有趣、也比较有意义的话题。”他也期待更多对小国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的加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北大的同学愿意加入进来,让小国研究的队伍扩大一点点,我也非常欢迎。”
回顾自己的研究历程,韦民说,作为北大的学者,总要有一些情怀和担当。“北大人常说要‘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引领’就意味着要在学科、议题上站出来,做领头羊。事情总得有人做,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文 | 杨宁
编辑 | 张守玉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校报1456期三版)
北京大学校报网址:http://xiaobao.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