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意花城”开卷广州系列阅读活动3|“心怀天下”的杜甫,让我们看到真实大唐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我们能从杜甫身上读到什么?5月21日,继解读“诗仙”李白之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再度作客学而优书店,带领读者们走近“那个心怀天下的杜甫”。这是第十三届广州学术季“品读诗意花城”——“开卷广州”阅读活动第三场讲座。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参加活动并做小结发言。
一开场,谢教授开宗明义,“判断一个作家、诗人是否伟大,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笔下创造的人物,创造的词句有没有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深深影响我们并内化于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
谢教授表示,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生前都不受同时代人尊重和认可,晚唐以后才逐渐受到文人推祟。而后世对杜甫的评价更超过李白,其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这是因为他的道德、人格及其作品展现的思想,值得成为世人敬重学习的楷模。
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相比李白“一辈子没受过什么穷”,他一生命运多舛,只活了59岁。杜甫经历了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坛上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谢教授从杜甫的家庭、个人经历、历史环境等角度探讨杜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与李白商人之子的身份不同,杜甫其实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杜预是西晋开国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之一;父亲杜闲也做过县令。杜甫出生于开元盛世,但其幼年失母,少小多病,寄养在姑母家长大,其家学渊源深厚,曾言“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也曾自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他官运不济,两次考科举都没有考上,久居长安十年而生活落魄。中年时期杜甫曾当过几个小官,但并不得志。46岁时被肃宗李亨任命为左拾遗(从八品的言官),后因替同乡房琯讲好话被贬为华州参军。53岁时,经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举荐,杜甫担任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也是一个从六品的闲职,因此后世也称杜甫为杜拾遗、杜工部。在严武病逝后,失去“靠山”的杜甫携家带口告别成都,颠沛流离至荆湘等地,最终在湘江上去世。杜甫死后,儿子无钱把他的遗骸送回洛阳老家安葬,直到四五十年后他的孙子才得以让祖父“魂归故里”。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50年间,正好与杜甫的人生重叠。因此安史之乱对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对杜诗中悲悯情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构成了杜甫沉郁悲苦的精神底色。
——谢有顺
”
谢教授说,安史之乱前,大唐全国有5800万人口,而十年之后的764年只剩下1690万。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像杜甫这样的诗人,将这段苦难历史记录下来,今天我们讲起安史之乱,可能只会是这些苍白冰冷的数字。在“三吏三别”里,我们可以看到官兵抓壮丁时的蛮横,新婚夫妇告别时的悲痛,返乡士兵失去家园时的凄凉。这些真实的细节无不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低层人民的苦难和眼泪。“这好比我们读鲁迅的小说,读孔乙己、祥林嫂、阿Q,就能知道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那些底层百姓是怎么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假如没有作家的记录,我们对那个时期的认识可能就会变得很抽象。”
他还例举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虽然在诗的前半段写了自己生活的凄惨,但转而却期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这种由己及人的品德非常之可贵,如果他没有真真实实地体察人间疾苦,就不会有这种悲悯情怀。
杜诗里大量普通百姓贫苦或悲惨的描述,是留下后世宝贵而巨大的财富。杜甫用他的诗,像摄像机一样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老百姓的痛苦和苦难真实记录下来,并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悯。没有“三吏三别”,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盛唐何以会衰败至此,何以满目疮痍到如此程度,我们更不会记住那些卑微无名的人。如果没有杜甫的记录,这些人在历史上绝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像草芥一样随着时间的洪流销声匿迹。
——谢有顺
”
知名史学家洪业认为,杜甫是古今中国诗人中的大家长,代表了中国文人最广大的同情和最高的伦理。谢教授认为这一评价是精准的。他说,杜甫一生并没有为百姓做什么,他没当什么有实权的官,没钱财接济穷人,他也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但杜甫之所以能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尊敬的“诗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心怀天下”,他能走出 “小我”的天地,把个人融入到广阔的世界,看见真正的民间和民间苦难的人,把百姓的悲苦当做自己的悲苦,把他者的人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这种“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的伟大品格,才当得起“诗圣”赞誉。
当天的讲座吸引了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所有听众无不沉浸在谢教授抑扬顿挫的演讲中,听到精彩处不约而同发出会心的笑声。还有多位青年人边听边做笔记,在本子上奋笔疾书,犹如在课堂上一样认真。
在互动环节,谢教授回答了读者关于对杜甫作品理解、对文学认识、当代知识分子的作用等问题。谢教授感叹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体察和同情他人的痛苦,有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如果眼中只看到个人所谓的痛苦,只会写自己的那一点小伤小痛,难以称其为作家。知识分子包括作家,要有文化育人的责任,要有敢于为他人发声的使命感,让无声者变得有声,让无力者前行。
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就是要通过这种文字的浸润,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敏感,变得具有同情心、同理心,变得能够感受他人的遭遇和痛苦。除了关心自己的家事,也要关心国事天下事,要认识到眼前的和远方的人都与我有关。当有一天你真正读懂了杜甫,像杜甫那样有广阔的同情和伦理的时候,也意味着你的精神发生了转变,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开阔,更有意义。
——谢有顺
”
最后,谭晓红副主席在小结中表示,广州正在全力打造“诗词之都”,希望市民群众能在品读优秀诗词作品的过程中,理解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读懂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并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同时希望更多的人能像李白、杜甫、屈大均等诗人一样,用诗词让历史更鲜活和丰满,用诗意的语言来书写我们美好的时代,美好的山河,美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
图文:信息时报记者 李晓雯 通讯员 许畅
编辑:李晓雯
第十三届广州学术季报道回顾
“开卷广州”预告 | 与文化名家面对面,共同“品读诗意花城”
时间:5月8日(星期六)15:00-16:30
地点:学而优书店
主讲人:张海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李白所想象的世界时间:5月14日(星期六)15:00-16:30
地点:学而优书店
主讲人: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
3.那个心怀天下的杜甫时间:5月21日(星期六)15:00-16:30
地点:学而优书店
主讲人: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
4.从《广州塔赋》的创作实践谈岭南诗风的赓续(线上直播)时间:6月11日(星期六)10:00-12:00
直播平台:新花城,广图直播、广图微博、广图视频号,虎牙直播
主讲人:雍平(著名学者、诗人、世居广州)
5.岭东山区走出的中国象征主义先驱李金发时间:6月11日(星期六)15:00-16:30
地点:学而优书店
主讲人:陈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6.张九龄诗歌创作及其影响时间:6月18日(星期六)10:00-12:00
直播平台:新花城,广图直播、广图微博、广图视频号,虎牙直播
主讲人: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7.文学地理学视野中的羊城竹枝词时间:6月25日(星期六)10:00-12:00
直播平台:新花城,广图直播、广图微博、广图视频号,虎牙直播
主讲人:曾大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8.南国诗人梁宗岱的传奇人生时间:7月2日(星期六)10:00-12:00
直播平台:新花城,广图直播、广图微博、广图视频号,虎牙直播
主讲人:陈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9.越王台:广州诗人的打卡地时间:7月2日(星期六)15:00-16:30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
主讲人:彭玉平(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10.广州:一座两千多年的诗性城市时间:7月9日(星期六)10:00-12: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