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土:那年月,那青春

郁 土 郁土 2024-02-05


——读徐铸成《旧闻杂忆》有感

 

从路边旧书摊淘到徐铸成先生的《旧闻杂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口气读完,收获颇为不小,不止增长见识,了解到诸如阎冯倒蒋内幕,《大公报》《文汇报》办报之艰辛等等,而且对民国时期的大学有了进一步认识,而感触尤深者,则是清华大学与武汉大学学生对待官僚的态度。

在《罗家伦与吴南轩》一文中,作者谈到清华学生与国民党官僚及校长所作的斗争,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张人杰当面回击张继的例子,十分精彩:

有一天,张(张继,北平政治分会主任)到清华去视察,并在大礼堂演讲,他不分青红皂白,大放厥词,大意说,清华有这么考究的房子,这样好的设备,一年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造就出一个有用的人才,“试看,我们的中央委员中,各部部长中,有哪一个是从清华毕业出来的?”当时,台下的学生听了个个怒火万丈。张讲完后,学生会主席张人杰接着说:“听了张主任的训话,我们有一个疑问,不知所指的人才,是按什么标准的?如果按学识、专长和成就来说,清华的毕业生中,却不能说没有。”他接着列举了科学、技术、工程、建筑各方面杰出知名人士的一大串名单,然后说:“就连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陵墓的建筑图案,不也是清华毕业生设计的么!如果人才是指党棍和官僚,清华的确一个也没有。”这一番话,立即爆起雷鸣般掌声,真是“经久不息”。把张继“鼓”得两脸通红。他确也不愧党国大人才,能屈能伸,立即当众承认自己“失言”,总算找到了下台的台阶。

此则逸事,以前在他处也读到过。徐先生是记者,更印证了此为不虚。尤其是后面张继“立即当众承认自己‘失言’”,还是第一次看到。

另一则是关于武汉大学学生与张学良的。在《珞珈山与张学良》中,作者写自己于一九三四年的某天去武大采访的见闻:

那是因为听说张学良将去视察(那时,张回国不久,以副司令的名义代蒋主持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想乘便采访一些新闻。想不到却碰上一个十分意外的场面:好几辆小汽车刚驶到运动场大门前停下,张“副司令”跨下车子,还没有来得及步上台阶,忽然,所有大楼的窗子同时推开,每个窗口探出二三个人头,同时高喊“不抵抗将军,快打回东北去!”喊罢,人头缩进,窗子乒乓乓乓关上了。当时,我看到张学良脸色煞白,恭迎如仪的王星拱(武大校长)等也吓得手足无措。张学良定了神后,立即制止随行的卫士不许妄动,并再三嘱咐王星拱等,对此事不要追究。关照完后,他就乘车回去了。

这则逸事尚是头遭读到,至可宝贵。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与不惧权贵之精神溢满纸上。

当时全国的高校廖若晨星,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武汉三镇,不过只有三所大学,分别是私立中华大学、教会办的文华大学,及国立武汉大学。其中文华大学主要是图书馆系,学生只有区区五六十人(均据上文)。而今日,武汉已有大学八十二所,是当年的二十七倍之多。但是,多则多矣,当年青年学子身上至可宝贵的精神面貌则荡然无存矣。

读完这两则趣闻,我不禁深深为当年青年学子蔑视权贵的气概所折服。要知道,张继可是国民党在北平的最高负责人,而张学良那也不是吃素的。张人杰之回击,武大学生之高喊口号,搞不好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可他们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当然,也难得张继居然能当面道歉,而张学良也没有事后追究。我之上大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虽然在校期间发生过罢灶罢课运动(因伙食不好引起),但断无民国时期上述两所学校学生们的见识与勇气。今日之大学生又如何呢?恐怕只敢向美国总统发问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青年的问题,无论哪个时代,青年学子总是朝气、好奇心与追求真理的代名词。假如大学生们一身暮气,失去好奇心,无追求真理之志,而只知追逐金钱与利益,那不是青年的错,错在社会。

二O一五年十二月十日上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郁土:那年月,那青春

郁 土 郁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