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土:“火坑”里的老师

郁土 郁土 2024-02-05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一九九八年八月举家迁沪,离报社而进中学。一刚从中学调入机关的同学警告道:“我才出火坑,你又进火坑!”不顾也。“火坑”三年,写成《“火坑”纪事》,投某散文月刊,答应刊发,半年不见动静,去电询问,答“如发你稿,则杂志要被关闭”云云。于是此稿静静躺在抽屉里至今不见天日。第四年我调离“火坑”,重新为他人做嫁衣裳。但亲朋好友多有在“火坑”中苦苦挣扎者,就依然不能忘怀于“火坑”是也。不承想前几日,先后有一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与一年轻老师向我诉说,厌恶于应试教育,想辞去教职,另觅他业。闻此言而心惊——没想到我离开中学十又五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也高喊多年,可老师们依然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众人皆知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可又有几人清楚它对老师的戕害?记得当年在中学时,一老教师对我讲:“学生搬走了一座座小山进入大学,而老师则搬山不止!”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无人否认。可奇怪的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应试教育这座充满“噪音”与“毒气”的大工厂里,教师同样是受害者,他们受伤害的程度,更甚于学生!

 

翻开尘封已久的《“火坑”纪事》,凡十二节,两万三千余字,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且里面所记,迄今就仍然不算过时,可见应试教育生命力之顽强。这里不能照抄,姑且举几个小标题以窥一斑,分别有《升旗仪式》《尊重不易》《关于课本》《职业精神》《分数面前》《关于家教》《关于校长》《关于校训》《钓胜于鱼》等。其中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某朋友是市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师,深受学生爱戴。过教师节,她借此良机在班级发问:“谁将来想做教师?”结果全班只有一名男生怯生生表示愿意,而此语一出,全班哗笑。朋友把教育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弟子们却耻于继承自己的衣钵。此事对朋友的刺激甚大。可这哪里能怪学生呢?工作压力即大,收入又少,假如有更好的选择,谁会情愿去做教师呢?现在我回忆了一圈,当年所教二百多弟子,全部考入大学,毕业后当教师者,就我所知,是一个也没有。他们中,有出国定居的,有当编辑的,有做医生的,有任职外企的,有干刑警的,可就是没有做教师的!记得进入中学工作第三年,和我搭班子的两名年轻班主任先后辞职,她们刚工作两年,都是教英语的,一个北外,一个上外,分别去考法律硕士与进入外企。还有两名工作两年的从复旦毕业的老师(一教数学、一教历史)辞职去考研究生了。截至我离开中学,先后又有三名年轻语文老师辞职,一下海办公司,一去企业,一当律师。其中当律师的那位,曾在办公室吟诵过这么一首打油诗:

老师像把盐,吃着有点咸;

家家都需要,就是不值钱!

记得众同仁听了,深有同感。可谁又有力量去改变这个现实呢?看来当他吟诗之时,已萌生去意矣。

我所在学校为市重点中学,新来的老师中,不乏复旦、北外、上外、同济、华东师大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引进这些老师易,要想留住他们却大非易事,因为繁重之应试教育、较低之教师待遇等现实问题,不是一所学校能够解决的!当然,学校也在做老师们的工作。记得有次年级组开会,书记主持,谈师德建设,几位老教师大谈特谈自己是如何奉献的,比如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补课等等。我本躲在角落里,不准备发言的,可被书记点名,只好硬着头皮说了番不大中听的话。原文具在,抄录如下:

“到今天为止,我从事过三种职业:师专教师、报社编辑与中学教师。比较起来,中学教师既无师专教师之清闲,又无报社编辑的风光与实惠,算是工作压力较大而收入又相对较少的。但无论如何它是一种职业,而各种职业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扫大街的与当市长的,不可否认,这两种职业有高下之分。但我现在既然从事此职业,就要认认真真地做好它。假如哪天有了更好的选择,我会先辞去教师的职业再另就的。但只要在职一天,我就要做好它一天。比如外国的足球教练到中国的俱乐部执教,感受最大的就是中国球员缺少职业精神。与此相对,国外那些大牌球员,身上最可宝贵的,除了高超的球技外,就是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火坑”纪事》之《职业精神》)。

这番话讲完,就见书记脸色难看,可错不在我,是你硬逼着我去讲的嘛!

有所下上班打卡的市重点中学,其校训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此校训,我大为反感,既然一切都为了学生,那老师的地位又何在?既然学生就是一切,那还要老师干嘛?并且那“一切为了学生”,说白了,还不是一切为了分数吗?我想请问这位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校训的校长,你的眼中可有老师的位置?

 

应试教育对老师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不当老师实难体会。记得我不止一次做同一个梦:上课了,站在讲台上,突然发现没带教科书。发急,醒。我把此梦说与同事听,而做过类似梦者大有人在。记得有一学期,区里先后有三名教师自杀,可新闻中不见一字。虽说这些轻生事件各有其原因,但应试之压力肯定难逃其责!而就在几天前,“上海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报道,《三月,两起女教师跳楼自杀!关爱教师,刻不容缓!》(作者:陈乐 傅佳俪),轻生者一为安徽年轻高中化学老师,一为广东三年级英语老师,她们均患抑郁症!文章中说,“由于工作艰辛,待遇微薄,颈椎病、肩周炎、咽喉炎、抑郁症都成为教师多发病,且多数人无法得到治疗,一是没钱,二是没时间”,文章还提到,“最近公布的2016年教师平均寿命为59.3岁,比全国平均年龄72岁足足少了12岁多”此项统计数据网上有质疑声,在此存疑)。

应试压力外,就还有职称评审这根捆仙索。究其起源,职称评审本是教育管理部门为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所采取之措施,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为了评职称,老师们不得不在本已极为紧张的工作时间里,再挤出时间去考职称英语与计算机,撰写职称论文,并且要想方设法去发表。有此需求,就会有对应之市场,每年,光为老师评职称发表论文,就有多少杂志出版增刊,多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大牟其利,由此而造成之论文垃圾大山相当可观,所浪费之人力物力更是难以计数,鄙人曾在《职称论文是个什么鬼》中描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为了评职称,还要开公开课,再进一步,就要搞各种课题研究。应试教育本已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而职称评审等于火上浇油!固然,一名年轻教师,为评职称,不得不努力,可一但评上高级职称,其动力就大大削弱。于是教育管理部门就又有评特级教师之举措,可能评上特级教师者毕竟少之又少,不足以调动那些已评上高级职称者之工作积极性,不得已又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评正高职称,相当于大学教授,可这依然是杯水车薪,且真正能落实到一线教师身上者,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如此以来,外有应试教育压迫其肉体,内有职称评审炙烤其内心,再加上待遇不高,中小学教师之处境可想而知矣。

我曾向一位去美国私立学校交流半年的老师请教,美国中学教师评不评职称,有无名师、特级教师、班主任?开不开公开课?收入几何?职业忠诚度如何?他答“美国老师不评职称,也无什么名师与特级教师,但学生肯定会有口碑,督学也有检查;我所在美国西部私立学校,教师收入5000美金左右,但学校提供住房和餐食,所以实质上可能会更高!工作不开心,他们可以按合同约定随时走人,于一个单位一座城市生活一辈子,在美国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美国老师很敬业。”“(关于评职称)据我观察,应该是没有!该死的中国特色、劳民伤财”。“美国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专家、教育家”,“美国没有班主任,但有导师。一般来说,一个导师管十几个学生,但并不负责日常管理!以学科教师来固定教室!学生走不同的班级上不同的课!因为好多课学生有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个性课表!”当我问如此以来,学生如何管理时,他答“他们有生活守则,底线的规定!违反者坚决处理,包括开除”。我又询问一位在西雅图的高中生的陪读妈妈,她答“美国老师不评职称,也没有班主任,和国内不一样,学生都是走班的,每学期得选科目,有些是这一学年必修的,得修完”,“要保证各科全A很有压力,但是美国教育体制真的有神奇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女儿很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国内就是各种刷题,高中生哪有可能学陶艺、学室内装潢?下学期我女儿还要修吉他课呢”。“我女儿的老师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相比较,美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肯定不算高,但他们头上一无分数这柄达摩克里斯剑之高悬,二无评职称这根捆仙索束缚,完全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激发学生身上之潜能,以学识来激发智慧,以生命来碰撞生命,如此工作环境,虽算不上仙境,但肯定不是“火坑”,所以他们很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向在瑞士某私立学校任教的中文老师询问,答瑞士的中小学教师也不评职称,更无什么名师与特级教师了。其实,在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中,有评职称的,如英国;也有不评职称的,如美国、瑞士等。“英国的教师职称评定,不存在发表论文这一硬性规定,更不存在论文级别的区分,而是与其业绩、课堂授课表现、学生成绩的高低等紧密相联”(《国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扫描》,刊《人民日报》2015.10.4)。而“在日本,公立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属于教育公务员,在受到公务员相关法律约束的同时,也享受着优厚的经济待遇。日本的职业薪金排行榜显示,日本中小学教师平均年收入为742万日元(约合39万元人民币,当年比率),待遇优于一般地方公务员。高薪可以确保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也为他们终身从教提供了经济保障”(同前)。“美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是根据学历、教龄来确定的,不用评职称,也没有任何级别划分。学监(片区学校的校长)会去听片区内老师的课,看他们讲课是否受学生欢迎,只要学生对老师的课感兴趣,那就证明这是一个好老师”(据《广西教育》2015年第44期)。其实,无论是否评职称,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老师也是人,而非春蚕、蜡烛!是人就有人之正当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前三者属于较低层次之物质需求本拟不论,但时不时见诸报端的学生与家长在校园殴打教师的事件,则不能不令人警惕!否则,教师连最基本的安全需求也得不到保证矣。而后两者属于较高的精神层次。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实现吗?尊重分自尊与他尊,自尊不论,他尊则需要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来保证,可以教师目前之收入,能够保证他享有足够的尊严吗?在我们这个官本位的国家里,他不是官;在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收入偏低,老师的尊重需求如何实现?自我实现则包含着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之理想、抱负,充分发挥个人之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而深陷应试教育泥沼中的老师,学生的考分就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头顶,无论你是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生的考分一旦与别人拉下距离,都不太好向家长与学校交代。而目前的以发表论文、考英语与计算机为硬杠杠的职称评聘制度,更是在内心进行催逼。你能想象,一名教师,充满热情登上三尺讲台,却仅仅为了考分而执教到两鬓斑白?为了评职称而去考内心十万个不情愿考的职称英语、计算机,撰写莫名其妙的论文?甚而至于为争得十分有限的职称名额而去巴结讨好评委与校长?他们个人的理想、抱负、能力又如何发挥到最大?又从何实现自我超越?现实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么你向高级、正高、特级、名师目标进发,要么朝年级组长、主任、校长方向努力,一般而言,上了特级就会担任一官半职,或者说当了校长更易评上特级教师。对此我没做过详细调查,但我清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岳父在内地评特级教师,全地区评了十几名特级教师,只有他一人是普通教师,其他全是领导!

我不否认教师在职进修之重要性,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也。然进修亦有主动、被动之分。被动者,我们目前的硬性强加于老师的各种线上、线下之进修是也。主动者,比如任职于瑞士蒙塔娜学院的洪瑜沁老师,去年1219日,她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放假第一天,开启疯狂阅读模式:海子、洛夫、鲁迅、卡夫卡、叙事学理论、现代诗歌理论……十几本书需要阅读。1225日,我又读到了这样的分享:“哈哈,本周真是疯狂读书周!看完7本海子的纸质书,另外在‘微信读书’上看了7个小时的电子书,利用零星时间同时在读张新《20世纪中国新诗史》和武志红《巨婴国》这2本书。”7本书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抒情诗精解》《生如蚁,美如神我的顾城与海子》《海子的诗》《海子评传》《悲剧与超越——海子诗学新论》《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鄙人也曾做过四年中学语文教师,但据我观察,身边利用假期如此疯狂阅读的老师,恐怕一个也不曾有啊。而洪老师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她的学生最终要参加IBDP考试(国际文凭课程)。IBDP的文学课程设计是,高二、高三,普通课程学习10本书,高级课程学习13本书,而诗歌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她在微信中这样介绍道:

我们IB文学课程的同体裁部分研读现代诗歌,普通课程读顾城、北岛、海子,高级课程加台湾的洛夫。每一位诗人都要精读其15~20首代表诗作,历时一个月以上。其中北岛诗作的研读难度最大,不仅仅因为诗歌本身的深度,也在于市面上或网络中能够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非常有限,而且他的诗集版本还常常不标写作日期,增加了作品写作背景的考察难度。而且,似乎也找不到一本专业的北岛诗评论集,诗歌解析的难度大,参考资料也极其有限。

而洪老师之所以教这些内容并如此施教,是因为IBDP考试的内容是要写千字以上的文学评论(包括现代诗歌、散文、小说节选)与比较文学赏析,旨在通过此考察学生以下的能力:对知识的把握,从而生成自己的理解;对文化价观和语境的了解;用大量的文本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对文学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观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如此教学内容,逼着她必须加强阅读,非如此,不足以胜任是也,正所谓“教学相长”也。她阅读并快乐着,“我愿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语文之美;我愿陪伴学生,共同游弋于浩瀚的文学海洋”《深度阅读与个性化写作》刊《新读写》2017.4)。试问,能具有此种情感之语文老师,国内又有几人?

应试教育不但扼杀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而且摧残着一批又一批的教师!不但摧残其肉体,而且令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路途上步履维艰。

化名“海上飞”的老师在微信圈里说,“应试教育拼的就是生命!当年王栋生老师在绍兴讲座时就郑重提醒与会老师不要牺牲了,未来的中学还需要你们”。正因如此,教师们就对改革充满渴望。去年新教育部长履新时,教师朋友圈中就疯传郑学志先生向教育部提交的《关于切实改善中国教育的十三个建议》,位列榜首的两条分别是:一、切实提高教师工资性收入;二、建立称职就应该顺利晋级的职称制度。即学习、借鉴台湾等地区教师在规定职级任期内即无条件晋升的自然晋级机制,取消评优、外语考试等非专业限制,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根源等(据“搜狐教育”《新任教育部长能给老师带来什么?一线教师竭诚提出13条建议》,作者为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拙文有限,不一一罗列。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

是该拯救老师于“火坑”之中的时候了。不拯救老师,何来拯救孩子?又谈何民族的未来?

方法主要有三:

一、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二、       切实改变应试教育。

三、       改职称评审制度为称职就晋级制度。

不知老师们以为然否?

O一七年四月十五日上午

O一七年四月十七日上午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郁土:“火坑”里的老师

郁土 郁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