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志锋医生:寄语读者

2016-10-20 黄志锋 指南解读

点击上方 指南解读 ↑↑↑订阅我们!


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挽救生命,减轻病痛,是我自小的梦想。硕士毕业后我留在了校附属医院上班,那是我们国家开始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候,第一年我轮转内科,令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个病例:


那是除夕之夜,值班室传来了康复科急促的铃声,接完电话我马上赶了过去。康复科护士长的外甥女,一位13岁的少女进食海鲜后突发皮疹、瘙痒,家人迅速将她送到病区。途中,她就开始出现了呼吸困难。当我赶到病区的时候,患者已经人事不省、口唇发绀,查体没有了自主呼吸和心跳。我当即对患者予以心肺复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等急救处理。很快,患者恢复了呼吸、心跳和意识,一条年轻的生命得以挽回。当时她的父母眼中充满了感激的泪水,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我想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如此。

 

现在想来,12年过去了,那个少女应该也已经大学毕业步入了社会。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我进入外科工作,后面又踏入肿瘤专科领域。面对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患者病情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无法手术,患者和家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还能帮到患者什么。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复发、转移,再次陷入绝望。而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仅仅通过手术,能帮到患者的是很有限的。

 

一个癌症患者的治疗,经常需要联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对症、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疗。

 


患者和家属在被告知肿瘤时因为医学知识的匮乏更多的是迷惘,不知道该去哪里治、找谁治、怎么治?常规治疗失败后更多面对的是无助,陷入等待死亡的恐惧。

     

   今年2月,我在门诊遇到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来到我院想为她们16岁、身患肝癌的儿子申请入组我院在美国临床试验网站上注册的NK细胞试验治疗。看了他们带来的照片,我惊呆了:这是一位身患巨大肝癌的患儿,一年半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手术切除,介入,后复发、转移。并前往世界肿瘤领域排名第一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靶向药治疗,回国后也一直尝试不同靶向药物控制。但病情还是缓慢进展,双肺密布粟粒至黄豆大转移瘤。


   经过闲聊,了解到我们是老乡,我很客观的告诉她们:预后极差,预期生命短,你们已经接受了目前世界上最好医院、可能做的基本所有治疗,要做好心理准备。患儿的父母告诉我:我们都了解,但是孩子就是我们的唯一寄托和希望,我们一直在为爱奔跑,尽一切可能给孩子哪怕唯一的一线希望,全力以赴去救孩子年轻的生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孩子!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卖了自己的房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们被深深感动了。在医患共同努力下,后续经过系列综合治疗,孩子奇迹般地得到了生命的延续。截至日前,孩子的最后一次CT扫描显示:


我们被深深感动了。经过系列的综合治疗,孩子奇迹般地得到了生命的延续。截至日前,孩子的最后一次CT扫描显示:

 

肺部转移瘤较前明显减少,肿瘤直径变小。

 

从他们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父母的爱,以及患者和家属对生命的无限渴望!

 

美国著名的医学前辈特鲁多医生在他的墓志铭上刻着: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铭言是对医学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它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

 

一名好的医生,只能帮助一小部分病人;一家好的医院,能帮助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一大部分人;但是一个好的科普平台,可能影响一整个社会的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陈良嗣教授,是一名专门研究先天性鳃裂畸形的专家,曾经说过:网络时代,科普宣教和患者口碑的无形作用,远远超越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鳃裂畸形,每年新发病例仅仅为百万分之一,由于是一个小病种,患者少,许多医生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专注于此研究、治疗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是陈教授却通过科普的努力让这个“小病种”成了“大品牌”,这就是科普的力量。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肿瘤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肿瘤治疗,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今年3月在网上热议的“魏则西事件”以及今年9月的“徐婷事件”,更是引起了很多人对肿瘤治疗的关注。什么是规范的肿瘤治疗?明星那么有钱都治不好肿瘤,我们普通人还有希望吗?我们怎样才能不受骗上当?从哪里可以得到正规的关于肿瘤治疗的信息?

 


现代医学认为:

 

肿瘤治疗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

 

而现代医学对肿瘤的诊疗有没有什么权威机构推荐的、可供选择的参照标准呢?如何让国民了解更多的医学科普知识,引导规范化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肿瘤诊疗参照标准,主要有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我国还有各专业委员会合著的中国诊疗规范。

 

我建立这个公众微信平台,就是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肿瘤相关科普知识,解读肿瘤治疗相关指南,争取让加入的患者或家属“病得明白”,共享各病种肿瘤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常规治疗失败后可供选择的临床试验,争取让大家“活在希望中”。

 

所有的一切科普知识、指南解读我将列出出处,仅限参考,不作为治疗意见,具体治疗以当地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为准。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平台,分享医学信息,共同传播正能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