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高等院校语言与国际传播教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5月20日,为推动新时代高等院校语言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人才,新时代高等院校语言与国际传播教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出席活动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处李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清华大学教授张文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吉林大学教授潘海英,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胡杰辉,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路云等出席会议。来自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外语院系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等1300余人参与线上线下研讨。
▲于涛致辞。

于涛表示,研讨会围绕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材设计新思路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携手合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二是聚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培养国际传播高端人才;三是统筹谋划、协同协作,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希望各高校积极参与国际传播人才建设,共同完善合作机制,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养更多国际化、专业化人才。中国外文局将进一步发挥多语种、多平台、全媒体优势,深化与高校的国际传播协同协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
何莲珍线上发言。

何莲珍表示,外语在国际传播中有着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外语能力。在思政课程背景下,今天的研讨会将为大学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出新思路,赋能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助力大学外语教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李淑静发言。

李淑静表示,高校应自觉落实国家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部署。大力培养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自信地走向世界的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感受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华语教学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于运全指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致力于国际传播建设,积极践行以媒体融合优化国际传播效果、以精准落地拓展国际传播效益、以数智技术提高国际传播效率、以合作协同提升国际传播效力。希冀与高校一起共同探讨合力提高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效能。
▲张文霞作主旨报告。

张文霞认为,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加强传播意识、明确传播内容、善用传播技能、达成传播效果。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李淑静作主旨报告。

结合《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实践,李淑静指出,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创新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潘海英作主旨报告。

潘海英指出,大学外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理念明确、目标清晰、科学设计,通过组织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叙事能力。

▲ 胡杰辉线上作主旨报告。

胡杰辉认为,基于国际传播能力导向的外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有利于展现外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基于目标导向的语言学习。

▲华语教学出版社《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发布。

本次教学研讨会由中国外文局所属华语教学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北京市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分会联合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高等院校语言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和国际传播战略。此次教学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高等院校语言与国际传播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END -

供稿、供图:华语教学出版社‍‍‍‍‍‍‍‍‍‍‍‍‍
编辑:白嘉懿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知识共享国际论坛在京举办非洲国家重点媒体国际部负责人研修班开班式在京举行中法文化界人士共话“文明交流互鉴”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之“中外青年翻译家对话”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共享机遇 共创未来”中国—墨西哥合作与发展论坛举行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

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外文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