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近400名来自思想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外知名专家和专业人士参加活动。▲活动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学院院长郝明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国,中国外文局局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杜占元,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贾德永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吉林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主持大会演讲环节。▲蒋建国致辞。
蒋建国表示,要以建设推动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以发展实现人类文明普惠包容,以安全守护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以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中国贡献。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实践,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杜占元致辞。
杜占元表示,中华文明是独具魅力的人类文明代表,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把钥匙;中华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也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有益启示。他强调,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华文化,深化文明互鉴,更好地认识、发掘和传播好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让世界更好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吉林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论坛总结。
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吉林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总结发言。吉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为中华文明造福人类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王蒙作大会演讲。
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王蒙表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和驱动力。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带来的危机,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莫言作大会演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互相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文学能够被翻译,是因为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精品意识,让中国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杨丹表示,我们要深刻把握当前全球文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探索新理念、新路径,践行新使命、新任务。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出发,扎实做好区域国别研究;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眼,主动将中国立场与国际表达深度融合;从“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力,自觉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融合研究;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手,积极与国际学者携手合作。▲贾德永致辞。
贾德永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为各国共同促进文明发展进步,为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精神指引与行动指南。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进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要担当时代使命,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秉持包容互鉴理念,推进国际交流与互动。▲专家和海外青年学者视频致辞。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杨耕,以及海外汉学家代表通过视频方式发表致辞。▲论坛大会演讲。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主持大会演讲环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中联部原部长助理朱锐,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分别作大会演讲。▲圆桌论坛现场。
论坛开设两场圆桌论坛,分别聚焦“中国当代文艺作品创作与海外传播”和“全球化视野里的中华文化”,探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道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发起,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图书中心、中国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外文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美术报、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文艺网等联合主办。9月14日,首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成功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
供稿、供图: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
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