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殷玉珍:农家妇女中的治沙英雄|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5-09-28 白国林 爱故乡行动
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殷玉珍

她是一名毛乌素沙漠中的农家女,是一位与沙漠拼搏的斗士,是一名绿色的使者,更是一名誓将一生献给治沙事业的女强人,她就是殷玉珍。


与沙漠拼搏,建设绿洲

1986年,19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嫁到鄂尔多斯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这个荒无人烟的居住地方,一个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就成了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他们的新房,方圆几十公里除了他们的家,就剩下茫茫无际的沙漠了,风一起,小屋随时有被沙漠吞没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便赶快用铁锨把门口的沙一点一点挪开,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可以遇到。沙漠中的沙棉蓬、沙蓬子、沙米就是他们的主要下炊之物。丈夫偶尔从靖边县捡回来的死猪、死羊,竟是全家难得的一顿美味,剥下的皮子就是家里做皮袄的材料,说到这里殷玉珍眼睛不停的流出泪花,也许谁也想象不到这样的场景,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她们过了多久。

对19岁的殷玉珍来说,最难以忍受的不是生活上的贫困和艰难,而是沙海中无边无尽的寂寞才是最可怕的。殷玉珍清楚记得过门的第40天时,才看见一个人从她的家经过,待她惊喜地跑过去时,那人已经走远,她便回家拿了个盆,把那脚印扣住,每天都要来看上一次,就是这个脚印,陪她度过了许多寂寞难熬的日子。

沙化的土地连起码的生存都难,更别说是发家致富了。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荒漠,她咬牙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为了这个誓言,殷玉珍打起了家里的主意。她家里最值钱的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只三条腿的羊,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三条腿的羊换回了600棵树苗,把它种在房子周围,每天细心地照料着,那时殷玉珍每天除了给树浇水,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呆呆地瞅着这些小树中度过的。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载下的600棵小树只活了不到10棵。殷玉珍并没有失望,反而看到了希望,只要有一颗树能活,就说明有希望,看到这些在风沙中飘摇的小树,殷玉珍和丈夫开心地好像看到了一片绿洲。从此一场持久的人沙战斗开始了,没有钱买树苗,丈夫就到外面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殷玉珍和丈夫合计好了,他们打工不要钱只要树苗,人家树上修理下来的树枝他们一背回家就赶紧栽到了那片沙地上,为了种树,殷玉珍一家的收入除了勉强填饱肚子之外全被投入到治沙上了。刚栽下的树苗被风沙吞噬了,再栽,再吞,再栽……这样反反复复栽植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谁也记不清了,沙漠中的绿色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一年年艰难地扩张着。



一次,她和丈夫在离家几十里地外挖树坑,突然来了沙尘暴,两人看到赶紧往回跑,但是摸了半天也没找到家,后来竞还是听着自家的狗叫声才摸回了家。这样的日子,殷玉珍过了整整19年,19个冬去春来,当初用来插眼撒树籽的钢钎被磨掉了一尺多,当年的新媳妇已经人到中年,孩子们也长大了,她克服了无水、无电、无路及病魔困扰的种种困难,坚持自采、自育、自栽,二十几年如一日,艰辛劳作,栽植柳树、杨树、侧柏、云杉、樟子松等近160万株,种植沙柳、草不计其数。在毛乌素沙漠中修筑简易公路3条40公里,筑防风沙屏障50000多亩,打机井12眼,开发水浇地500多亩,在沙漠里种植樟子松10000亩,还建了120亩樟子松育苗基地,养400多只羊,30多头牛,使7万多亩荒凉的沙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从治沙状元到致富能手

殷玉珍的治沙奇迹震惊了华夏大地,媒体纷至沓来,法国、韩国、日本、蒙古国等国外电视台、中央1台、4台、7台、9台,各省市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殷玉珍治沙事迹,这个沙窝子深处的农家女成为治沙英雄的故事广为传颂,她的执着、坚韧、不畏艰难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如今,殷玉珍在“生态园”中建起了1000平米生态餐厅和400多平方米二层办公楼,5000平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体已完工,2014年底投入使用。成功成名后的殷玉珍在自己绿化致富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农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热潮,涌现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240户,全旗森林覆盖率达32.5%,周边近10万亩荒沙彻底披上了绿装。殷玉珍的造林治沙事迹,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防治沙漠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殷玉珍改变生态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美国自由民主基金会的赛•考斯基来到殷玉珍的林地上种树,并资助给殷玉珍5000美元。新疆小伙子何新强来到内蒙古,给殷玉珍送来了哈密瓜种子,并跟着殷玉珍夫妇造林育苗,一住就是两个月。北京退休专家陈淑琴先后四次来到殷玉珍的住地,带来树籽,表示要搞航天育种,法国的两位作家、韩国KBS、SBS电视台主要负责人、蒙古国的知名学者,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大学生纷纷来到她的林地参观学习,每次有人来都总要给殷玉珍种几棵树……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来到她家参观完以后感慨到我们应该“学习殷玉珍艰苦创业战风沙”的精神,新华社社长李从军问道:“如果要用一颗树来形容您,您认为您是什么样的一颗树”时,她回答说:“我认为我是一颗花香槐树,我也希望我能成为一颗花香槐树,因为它既可以为我们遮阳又能让我们闻到香味,而它的香味能散发到世界各地,大家都能闻香相聚。



2014年,殷玉珍把现代农业与观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筹和向上级争取,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建设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治沙教育为一体的沙漠生态示范园。主要由主题生态园、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配套功能区和运动休闲区四个功能区组成,主要建设内容概况为“一廊”、“一院”、“一营”、“一居”、“一园”、“一厅”、“两基地”。“一廊”:即建设一条从生态示范园大门口到园区中心公路两旁的绿色长廊,长廊两旁主要以栽植樟子松和柳树为主,地面种植花草,打造立体生态绿色长廊。“一院”:即建设1处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的农家大院,主要体现陕北餐饮文化。“一营”:即建设1处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的蒙古大营,主要体现蒙古族餐饮文化。“一居”:即建设1处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的农家乡土居,展示塞外居住风情。“一园”:即建设1处占地500亩的生态园。“一厅”:即建设一处以全国劳模殷玉珍治沙造林过程中的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劳模事迹展厅。“两基地”,即分别建设以西瓜、葡萄、苹果、山药、小米等为主的绿色基地和以樟子松、云杉等园林树种为主的经济林基地。



殷玉珍憧憬未来时曾说:“种了30年树,恶劣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我们治沙人的生活质量也该提高了,这个钱也要从沙漠里挣。我不仅要做治沙状元,更要当致富能手。”如今,她的这一目标得以如愿,实现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的精彩转型。她还说:“我们家现在的境况与三十年前相比,那真是天上地下。据我所知,目前,乌审旗大概有200多人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而他们的生活虽说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与之前相比要好很多很多。”


---------------------------------------

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成立于2014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史淑俏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