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乡人李宗汉:守住乡土文化的“根”

2015-07-23 整理/黄志友等 爱故乡行动








编者按:记录平凡人的爱乡故事,传递守护家园的故乡力量。2015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寻找新乡贤——2015中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历时半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诚邀您支持、参与本次活动,寻找身边那些沉潜在基层一线,保护乡土文化、支持家乡建设的爱乡人物,并将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发到爱故乡组委会邮箱iguxiang2012@163.com。本刊将分期为您展示候选人的事迹,敬请关注。

守住乡土文化的“根”

——江西崇义县退休教师、上堡客家文化守护者李宗汉事迹



推荐人·语

推荐人:范金梅(四川农业大学学生)

推荐语:地方志,在我国的历史已超过两千年。中国人重修史,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各级方志,表现出中国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乡土的热爱。官家修史历来是传统也有优势,而个人撰方志能调动的资源少、所能涉猎的内容寡,难度更大。然而,在江西赣州的崇义县上堡乡,72岁的退休教师李宗汉仅凭一人之力,数十年考据,撰写出40余万字、跨度超过500年的《上堡乡志》。这位乡野史家与历代史家一样,有着自己修史的理念。他的特殊之处在于“虽微必录,无隐不宣”的艰难与执着,在于为守住上堡客家乡土文化的根,20多年行走乡间,笔耕不辍。


崇义山水养活李宗汉


上堡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部边陲赣湘两省交界处。境内峰峦起伏,是典型的山区乡。尽管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树林茂密,气候宜人,到处都有可供开垦的土地、山坡和林地。山林中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可供捕猎和采集,很适宜人们的居住。清康乾时期有大规模移民入迁,人们就在这里栖息繁衍,历经快乐与艰辛。目前,全乡有一万两千余人。

1944年,李宗汉就出生在这里。1963年,他高中毕业,因为父亲曾被打为右派分子,他过不了“政审”关无法上大学,只好回家务农。1965年,因为本地缺老师,他被派到小学当民办教师。1969年在文革“清理阶级队伍”时被当成黑五类子女而赶回生产队务农,期间他被生产队派到深山里造土纸、在大队当赤脚医生。1971年上堡中学缺老师,只好又派他去任教。改革开放后,1981年通过考试合格,由民办教师转正。2004年他60岁退休,从事教育事业近40年。



结缘文化,背负文化责任

李宗汉爱好文学,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有小说、民间故事、戏剧等。他说:“也许因为我有点文化吧,乡政府、村委会和学校常安排我做一些文化的整理、传播工作。”

上堡是块红色的土地,1927年朱德曾带领八一南昌起义最后剩下的部队在上堡进行整训,保留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上堡被称为“军旗不倒的地方”;上堡梯田如今享誉海内外,它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上堡的道教舞蹈“告圣”和民间灯彩“舞春牛”,被列为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堡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3万亩梯田凝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精华。

随着对家乡不断深入了解,他从本地一些零散的史料中发现,上堡的历史文化可圈可点的不胜枚举,可惜它们不够具体、不成系统。

1986年崇义县续修县志,上堡乡党委和政府委派李宗汉等将流散在本地民间的文字资料、口碑史料进行较全面的搜集、整理并上报。


李宗汉抄录廻龙仙庵碑

那时,李宗汉萌发了编撰《上堡乡志》的念头,决意乘机将上堡历史和文化汇编成册,将本乡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一方面让人们知古知今,一方面也为日后有志研究本地历史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基于这种考虑,近30年李宗汉利用教余时间下村进户和到外地进行民间采访和田野调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为了搜集资料,他走访了全乡所有村,探访二百多位知情人和事件亲历人。采访充满艰辛。为了了解上堡赤水稀有姓氏“侯”姓、“丁”姓、“王姓”的情况,曾步行二十多里前去赤水村采访。那天家家过年了,他直到晚上八点钟断黑才回到家里。

李宗汉在搞民间调查

有一次,为了解太平天国军石达开部西撤湖南汝城遇阻的情况,他和妻子步行一天到湖南地界的牛子塘村采访了二天,实地走访激战的地方,得到了当年激战的细节。

为了解上堡游击队与湖南桂东游击队之间的故事,他曾和妻子挑着竹箩步行百里到湖南汝城、桂东,贩卖谷箩解决采访费用,搜集当年汝城游击队帮助朱德开展“上堡整训”和后来组织上堡游击队的珍贵史料。

为了了解明朝王阳明在上堡镇压畲民起义和推行他的心学理论的活动情况,他根据本地的民间传说发现了赤水村的畲瑶图腾物、祭祀物“石狗”,请市博物馆专家来考察,认定上堡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在上堡活动的史实。

这样的采访往往一次要半天、一天、多天。时间晚了,还免不了借宿。

他说,有时为一件史料要对多个族谱进行互相参照,需要查阅本地不同姓氏的族谱。但在当地族谱被看成是家族的史料,不对外人展示。他查阅人家的族谱很不容易,要多次解释,说好话,人家才将族谱给他查阅。大家知道他做的是好事,人家才给看。于是他家里常常同时摆放七八部族谱供查阅。他曾阅读了本地60多个家族的40多部家谱,对零星的史料进行梳理、考证形成较全面、准确反映历史真实的资料。

五百年的沧海桑田,上堡的历史变迁、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可谓变化无穷。为了这,他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

2004年李宗汉退休。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将上堡史实留存于世的工作。他开始整理20多年来搜集的地方史料,还不断到上堡和周边地区了解收集资料,阅读资料,尽可能做到拾遗补漏。

黝黑的皮肤、皱削的脸,一身旧衣裳……一眼望过去,72岁的李宗汉老人与普通村民并无二致。老人的家在一条窄巷的尽头,三间低矮小屋,与周围一栋栋高层小洋楼对比,似显沧凉。房子除了客厅里摆放的一台旧冰箱, 最值钱的要算那旧台式电脑了,还有一台打印机,据说那是学生特意送的。

乡间的夜色里,李宗汉家的窗户总是透出明亮的光。为了尽快整理《上堡乡志》的资料,他顾不上多休息,不少史实在一个又一个漫漫日月中被发掘、整理出来,约有100万字的手稿。密密麻麻,抄写在草稿纸、备课本上,装了几麻袋。

为防资料丢失,2005年春他买了一台电脑,从零开始学打字、制图表,插入图像,将《上堡乡志》的资料一字一字的记录,输入电脑进行保存,只为给后人留下一段历史。

李宗汉有着农民朴实、勤劳的本色,也有着学者求真务实的风范。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播使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草根文人。

李宗汉整理的手稿,工整的字体透露出老人整理材料时的细致耐心(摄影:潘天宇)

他每月的退休金二千多元,只够在当地度晚年。但是,老人选择了这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为收集、整理、编撰乡志资料都是自费资金,常常出现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在所难免。不明情况的人说,他为乡里写志书一定得了许多钱。有人说,如今是经济社会,做事就要讲报酬,他会不要钱?凭他怎么解释,人家就是不相信。欣慰的是,妻子对他从事的这项只有投入而没有收入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李宗汉夫人唐氏在一起

2009年10月《上堡乡志》在李宗汉的汗水浇灌下瓜熟蒂落,出版发行了。《上堡乡志》分七编,40万字,反映明朝正德年间至今500年间上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情况。它向世人呈现,打开了外界了解上堡历史及其璀璨客家农耕文明的一扇窗子。《上堡乡志》深受大众好评,在乡亲们的眼里,他俨然成了一名家乡文化的“守望者”。而他自己认为,这只是他在完成自己的梦想。


致力传承上堡文化,推广上堡旅游

经过二十多年的宣传和打造,崇义县上堡的旅游业逐年发展。美丽梯田、美食九层皮、客家风俗“满月酒”,通过央视2014年5月2日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三集《时节》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上堡名声远播,旅游业日逐发展。在这背后,是一位默默地为拍摄团队服务的老者,他就是72岁的退休教师李宗汉。

李宗汉在电视机前看着自己的家乡在屏幕上呈现很喜悦。看到纪录片里的呈现的梯田美景、农耕文化、特色美食等向外界推介,他欣慰地说:“世人能欣赏上堡,上堡文化会随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这是上堡儿女应该做的事!”

李宗汉说,他对自己故乡的乡土文化,交织了自豪、伤感、欣喜的复杂情感。看着身边的乡土文化在传统与现实的困境中挣扎,他再也不忍旁观了。

上堡乡的乡土文化富有客家特色,其中以民间道教舞蹈“告圣”和民俗灯彩“舞春牛”尤为出彩。它们是民间综合艺术的表现,是一项充满轻松快乐、诙谐活泼的歌舞活动,向来为乡亲们所喜闻乐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告圣”和“舞春牛”这种古老的传统民间习俗,还有千百年传唱的上堡山歌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而日渐式微。怎样将它们保存甚至说“抢救”出来,这是迫不及待的事。

李宗汉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去赣州博物馆请求提供“告圣”和“舞春牛”的历史渊源、曲牌、人物角色、舞蹈技巧等,又到民间探访,终于整理出较完整的资料,他一边协助表演,一边协助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2010年6月,他参与保护、传承、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告圣》、《舞春牛》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他还挖掘了客家特有乡土文化的上堡传统山歌。目前,组织了山歌歌手十多人,他们唱传统曲调的山歌,李老还组织本地山歌爱好者作词、作曲,在传统曲调上自创的新时山歌。现在,上堡山歌不仅在本地唱,因他的的推介已在县、省、深圳和中央电视台播放。

为了传扬上堡的文化,前年他和上堡一些文娱爱好者组织了“上堡民间文艺表演队”。组织了二十多个人员,现在能演出8个类型的十多个节目。这些节目大部分是自己创作的,反映上堡历史的和现实生活的曲目。他和大家常进行野外采风和演出,目的是推介上堡乡土和上堡旅游。

去年,他发现了上堡赤水村有明朝时期的“畲瑶文化”和“石狗文化”的遗存,认为它们和世界名人王阳明在上堡一带的活动很有关系。于是通过县文化局、乡政府约请赣州市博物馆专家来实地验证。专家通过考察,说这对上堡历史和旅游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引起了县乡的重视,准备开发它为旅游景点。

上堡“客家方言”也很具特色,它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客家”特点。他约请乡间的文化人对上堡客家方言进行发掘、研究、收录和整理,给江西理工学院和县志办公室提供了《崇义客家方言》资料。

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李宗汉还自建了“上堡乡土文学”博客和“崇义联谊”QQ群,已上传了四十多份文字和影视资料,试图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传播上堡独有的客家文化风情。

李宗汉说:“乡土文化从历史走到今天,不能仅仅写进书页里,我们还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守住乡土文化。守住了它们,就是守住了我们的根本。”


但现实不无隐忧。今天,屋梁坍塌的“上堡整训”旧址、残存的红色标语,这些历史见证物的破烂不堪,令人痛心疾首。破败的墙砖,满地的青苔,飞来飞去的和更多倒挂在房梁上的蝙蝠,都在诉说着这座上堡整训时的水北大军营、曾经的李家祠堂已面临顷圮。他曾对中央到地方各个媒体进行呼吁:“朱德整训遗址现在变成了危房,不便人们瞻仰了。再不修护,以后就会不存在,我希望你们呼吁,保护好这些遗址文化。”现在有关部门拨下了几百万元资金,准备修葺红色遗址。他感到很欣慰。


继续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乡民返乡创业,这是上堡乡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出路。近几年上堡乡政府成功开发了水南梯田旅游项目后,现在又新开发了上堡赤水旅游项目。上堡赤水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第四世冰川遗迹、梯田群、瀑布群、奇山异水等自然生态景观游,王阳明清剿畲民起义、上堡整训、农民暴动、游击战争等人文游,还有华峰仙庵、牛塘仙庵等民间宗教遗存的宗教文化游,有久传不衰的民间传说。它风光优美,看点多,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经过考察和评估,他配合浙江宁波和云南大学有关旅游设计单位正在作出详尽的设计和规划,便于县、乡、村共同部署、积极参加,按计划实施。

李宗汉的事迹感动了崇义,感动了崇义人,2008年他被评为“感动崇义人物”、2015年被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被赣州市评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被崇义县委、政府评为“身边的榜样”。

上堡旅游如何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不知道李宗汉在此后为文化存根建档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不知道他能为后辈留下多少文化,也不知道他辛苦记录的文化是否会被年轻一代所接受,但至少,正是李宗汉为流失的文化奔走疾呼、默默付出,才守住了乡土文化的根。


在我们离开上堡时,他被县政协“借调”去协助编辑《崇义文化大观》,期间将有怎样的奔波?我们将拭目以待。



---------------------------------------

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成立于2014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史淑俏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