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郝堂|村歌音乐工作坊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郝堂茶人家”
2018年10月23日至24日,信阳郝堂村。
爱故乡·郝堂村歌计划正式开始。
“村歌里面有村庄的生命故事和文化历史,更多的是将个人故事与村庄联系起进行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共同合唱。”
——段钰
“……在这里,不是只有景物,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卜卫
村歌计划,“不是给与而是参与,不是失去自己的文化,而是自己创造自己的文化,又主动传播自己文化的过程。”
——孙恒
相信三位老师为时两天的郝堂村歌音乐工作坊也由此缘起。
一首村歌如何创作出来呢?小芷带你来回顾。
上 午
老师们用音乐带领近20位参与者(有本村村民,也有外来参与者)相互认识,做基本的气息及发声练习。在练声和5声音纸片的排列中参与者慢慢开始参与进来。
随后老师邀请每位参与者唱一首歌并要教唱其中一句。这时候,才发现参加者里高人辈出。有叔叔自己创作了一整首歌曲,有阿姨歌声婉转唱出自己编的《郝堂故事多》,有唱出民间喝茶歌,也有借歌声向家人表白的,还有随歌声起了舞姿的……一首首歌曲让大家脸上笑容满满,笑声阵阵。
随后亲友团、围观村民也愿意加入其中,一曲村民用二胡伴奏,参与者共同演唱的《东方红》让气氛高涨。
“我的生命故事”分享环节,大家分成三组交流童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因为很多参加工作坊的阿姨们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协作者一个一个倾听她们的生命故事。说到过去的时候,几位阿姨提到儿时因为家里穷被送人、上不起学又渴望上学的辛酸往事时禁不住湿了眼眶,她们的有些故事从未在别人面前提起,也没有合适的机会被诉说。年轻人则是在想起外出打工的苦楚时感慨颇深。
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家庭也都有故事。
最苦,有心酸的过往;最甜,有现时的荷塘、乡土,岁月安好。
我们记录下他们真实的表述,也记录下一些村民们对于郝堂的关键词。
协作者在倾听村民的成长故事
年轻一辈讲述自己对郝堂的感受
部分关键词
下 午
下午时段,醒脑热身游戏后各组分享上午的交流感受,一段段感人的家庭故事或者郝堂故事通过参加者的诉说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
一个节奏敲击游戏打破了有些沉重的气氛,无论多少痛苦挫折,音乐或能让人重获精神和活力。
只见孙恒老师的百包袋里出来一件件乐器,鼓、锣、沙锤、木鱼、铃鼓、沙蛋、铃铛等。
老师百宝袋里的各式乐器
参与者选取一件乐器找到自己的节奏,团结协作从而奏出大家的音乐。
体验过把握自己的节奏又加入大家共同创作的过程后,村歌创作真正开始了。
在孙老师和卜老师带领下,小组再次通过分享对于现在郝堂的感受,讨论精华出更多关于村庄的风景、事件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用画的,有人用写的,有人用唱的,分组唱出了对于如今发展中的郝堂的感受。
阿姨们用画的方式,不仅画出了风景,还标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哥哥姐姐们用写的方式,描述出自己眼中的郝堂
参与小组自己写的歌词
各组用唱的方式表达出郝堂情
晚 上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晚间,中国社科院教授卜卫老师为村民开设了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主题的讲座,一个小时的讲座中,卜老师讲解了如何用文艺推动社区建设的思路,并从地方特色文化发掘和文化自信的角度介绍几个用村歌唱响村庄的案例,如大陈等地村歌的特色激起了几位参与者的创作热情,有村民连夜贡献出自己关于村歌创作的灵感。
第一天工作坊结束了,郝堂故事特别多。
这一天里,通过村民们的诉说、外地参与者的感受,在彼此参与的智慧里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郝堂精神”。
第二天(10.24)
相约郝堂·村歌音乐工作坊第二天
上 午
村庄文化讨论+初版歌词
段钰老师用一个身体游戏打开大家的感官,开始新一天的集体探讨与分享。
热身游戏学什么,像什么,将身体和精神打开来
在第一天工作坊的分享基础上,中国社科院教授卜卫老师介绍了村庄文化探讨的具体操作,参与者们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协作者引导下从自己的角度讲述村庄的历史、文化、村庄精神以及自己对于郝堂未来的想象。
年长的参与者说起村子里的事,如数家珍。
乌云有个寺庙,里面有个老和尚姓郝,香火旺,住的人多起来,村民为了纪念他,将聚居的村落叫做郝堂村。
——郝堂由来之一
村里有个庙,是为了纪念农历三月廿的庙会而建的。村里有古树、神仙洞、南天门还有二龙山的龙鼻子泉。村艺术团张团长能将地名故事说得有声有色。
郝堂最引以为傲的是空气环境好,还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
——郝堂邓丽君
我们当时读不起书,未来希望郝堂的教育能更好。
——阿姨组对未来的期待
回望过去,立足现在才能畅想未来。两组村民分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老师团带领村民们提取了对于他们来说都重要的东西,比如路、房子、文艺、教育。
卜卫老师在介绍村庄讨论内容
分组开展村庄讨论
村民展示讨论成果
至此,所有关于村庄的关键词通过两天的集体努力呈现了出来。
接下来,小蓝觉得村歌计划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写歌词、谱曲子。
几乎每个参与者手头上都握着好几张描述郝堂的纸,上面凝结着两天来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
一点点梳理出逻辑,从那么多关键词里定出重要的歌词。参与者们在大概确定歌词后主动尝试哼唱出调子并反复修改合适传唱的歌词。(不自觉加快了进度)
像头脑风暴一样,每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笔笔都是上心,句句都是参与。大家一起理顺每一句的语调,一个字可以改好多遍,追求韵律感的参与者们甚至很在意“板栗、茶叶、荷花”三者的先后顺序。各种精彩的押韵歌词先后来到。
(横屏观看更佳)
参加者反复改词
如果你在这里,会感受到这个创作空间中叽叽喳喳充满着各种声音,笑声、歌声、念词声、哼唱声、讨论声、打拍子声,这些声音仿佛喜鹊报喜般提醒着我们一首郝堂村歌会在不久之后完成。
两组展示创作成果,郎朗上口的曲调中有郝堂人爽朗好客的气质。
小组展示创作歌曲
不同风格的歌曲创作出来后,以创作一首歌为目标,老师团协助我们整合二者,凝练出村歌的整体架构和重要元素。
期待下午歌词曲调的完整结合。
老师团上午结束后还在不停打磨村歌。
下 午
谱曲难题+村歌出炉
清早起,打开我家菜园门
花喜鹊,空中喳喳叫几声
银杏树,风雨百年看郝堂
粮食关,泥巴路呦茅草房
村村通美丽新乡建
旧房改造换新装
龙泉老街茶人家
白鹭鱼儿戏荷塘
清早起,打开我家菜园门
花喜鹊,空中喳喳叫几声
银杏树,风雨百年看郝堂
粮食关,做梦都想上学堂
夕阳红下老人乐
返乡青年把业创
登山步道山相连
天南地北聚郝堂
郝堂之夜
村歌靓舞齐登场,天南地北聚郝堂
村歌创作完成,我们的郝堂之夜大地民谣音乐节便可顺利启动,音乐会由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的姜佳佳担任主持人。当晚,村歌预计通过参与者合唱的方式亮相。
听说村子里有音乐晚会,喜爱文艺活动的阿姨们报了三首广场舞,换上统一的鲜红服装,希望献上整齐的舞姿。
统一服装亮相郝堂之夜
村民还有游客们带着孩子早早前来,正碰上老师带领参加者练习村歌,老师当下召集愿意唱的村民学唱起来。于是郝堂之夜,村歌通过一种即时加入、即时传唱的方式在郝堂人里传播开来。
众人一起学唱村歌
郝堂之夜·大地民谣音乐会,寒夜里篝火起,村里的老一辈(爱编歌的吴叔叔)以及年轻一代(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罗姓小伙)用歌声、吉他传达着对村庄的情谊。音乐会还邀请了同为信阳人的叶林作为嘉宾来演唱。
孙恒老师也代表老师团用歌声传达了这两天来他对于郝堂的感受和思考。《想起那一年》的歌声想起,很多曾经有过离家打工经验的郝堂人,在篝火前是否会感触良多,忆起村庄的发展,设想郝堂的未来。
郝堂之夜的篝火
村歌《郝堂聚》创作完成了,郝堂之夜在村歌的齐声合唱中结束了,而关于郝堂的故事,村民的音乐体验依然会继续。
欢迎你,天南地北的朋友。期待与你相约郝堂,听一曲郝堂聚,续一段郝堂缘。
感谢:
刘青、刘静母女三人作为外部参与者全程参加本次音乐工作坊,来了解郝堂,乐意在工作坊中分享她们的家庭故事。
邰升文、魏玲参加本次工作坊并作为协作者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部分图片视频由老师团拍摄提供。
30多位陆续参与工作坊的村民,愿意参与其中并贡献智慧。
推荐阅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