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猛如虎,防疫大过天。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



    谣言“群魔乱舞”


    但与此同时,让人惴惴不安的,是连日来各类谣言的滋生流淌。“网传香油滴鼻子可防新型冠状病毒”到“政府将安排飞机喷洒消毒药水”,从“某医院一疑似新型肺炎患者乘出租车逃离”到“某城出租车停运”,形形色色的谣言装扮成“有鼻子有眼的真相”,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谣言,挑拨着人们本就紧张的情绪,迅速传递恐慌,扰乱了抗击疫情的公共秩序。

    某些地区传谣“断网”“封城”“封路”,导致居民恐慌性屯粮,一度“搬空”超市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人缺乏辨别力,轻信那些治疗的“偏方”和所谓的“真相”,并“善意”地转发给亲朋好友,造成谣言大面积的“叠加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权威信息的正当渠道



    造谣、传谣危害无穷


    有学者指出,焦虑恐慌的心理和巨大的群体压力是谣言产生并造成影响的直接原因。这也能够理解,毕竟,面对来势汹汹的生命威胁,对疫情有恐慌、对平安有牵挂,这都是人们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公众迫切希望到更多与疫情有关的信息,以对切身环境做出新的判断。至此,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必须警觉的是,传谣是更危险的扩散。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手握麦克风的当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节点,如果不分真假、不辨对错,对各类信息未经思考就“随手转发”,那就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成为“假善意”的“放大器”、“伪科学”的“二传手”,损害当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防疫工作大局。



    防击谣言,两方着力


    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总结出经典的谣言公式:R=I×A。即: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传播学者克罗斯将这一公式发展后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说明谣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也取决于受众的判断水平。


    从这一点来看,在疫情防控中对舆情进行引导,还要两方着力,一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要真真切切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以最大限度挤压谣言的传播空间;另一方面,大家也应当提高自身谣言辨别能力。


    官方

    1

    信息公开主动抢先

    官方在信息公开方面,要做到不心存侥幸,不“捂盖子”,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实、揭露真相,回应社会关切。

    近期,各地政府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民众介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2

    信息公开走群众路线

    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做出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么我们的信息公开也必须走好群众路线。比如,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深入到网民中间去,准确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关注社会情绪,赢得公众理解。

    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河南省官方被网友称赞“操作硬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信息公开走了群众路线


    3

    信息公开不间断

    疫情的事态随着时间推移不停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还应当根据有关工作进展不间断发布信息。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给予必要的纠正和补充,把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况及时广而告之。


    民间

    防控“病毒”需要抵抗力,应对谣言也要增强免疫力。风雨同舟,人间值得。对抗疫情,全国上下无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要求官方加强信息公开的同时,我们广大网友们也应当有所警惕。既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也要保持耳清目明、科学研判,及时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疫情信息,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不发布、不转发、不评论,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总之,全社会战“疫”面前,每个人都应多一些定力,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客观地认识疫情、科学地预防疫情,相信党相信政府,让谣言的生存空间少些、再少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更多正能量。


    本期编辑:高  健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