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学部团队研究揭示非临床成人饮食障碍症状的神经基础

西大心理 西大心理 2022-04-29

饮食障碍和相关饮食失调行为是十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社会行为。以往有关饮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主要聚焦于临床病人,这些研究揭示了大脑网络(参与异常行为控制、奖赏反应和过度自我参照加工)在饮食障碍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运用大尺度静息态功能网络探讨神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奖赏网络和自我参照网络)在饮食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涉及非临床样本。





近期,心理学部陈红教授团队围绕非临床成人饮食障碍的症状开展创新性研究,旨在提供有关“非临床成人饮食障碍症状的神经基础”的证据。本研究在经过初步的数据筛查后,共纳入693名健康青年(68.69% females; mean age, 18.37 years, standard deviation [SD], 0.87; 89.61% right-hand-dominant),采用Stice等人的饮食障碍诊断量表(The Eating Disorder Diagnosis Scale, EDDS; Stice et al., 2000),并通过从执行控制网络、基底神经节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先验模板中选取兴趣区(Stanford 90 ROI atlas)以及基于兴趣区-兴趣区方法,考察与饮食障碍症状相关的网络连接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饮食障碍症状与自我参照、执行控制和奖赏敏感相关的网络内/间的信息交换效率更低有关。且本研究结果不受BMI控制与否、剔除BMI异常被试(即,过瘦,超重和肥胖被试)、剔除饮食障碍症状离散值所对应被试、采用其他脑网络模板(即,Yeo network)、纳入其他脑网络分析(如,视觉网络和突显网络)的影响。



图1:饮食障碍症状显著相关的静息态功能网络连接模式




探索性分析进一步考察了:1)与饮食障碍症状分维度(如,厌食症状、贪食症状、暴食)相关的网络连接;2)与饮食障碍症状总分相关的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3)潜在干扰效应分析,用中国和国际BMI分类标准剔除BMI异常被试,重复主分析;4)其他网络与饮食障碍症状的相关分析(如,突显网络,视觉网络,楔前叶网络)。以上分析进一步表明非临床成人饮暴食水平与自我参照、执行控制和奖赏敏感相关的网络内/间的信息交换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其他网络中没有发现类似的网络连接模式,这表明了本研究结果的特异性。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执行控制网络、基底神经节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的参与可以解释异常执行控制、奖赏敏感性与消极自我参照的潜在相互作用在异常进食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些网络连接改变的行为与认知后果,以确定这些神经影像学发现能否用于指导那些有针对性的、神经回路水平的预防和干预的发展,从而减少不适应饮食行为。



本研究发表在NeuroImage: Clinical(5-Year IF= 4.79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陈红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陈曦梅为论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771237)和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SWU 1709106)的支持。


论文信息:

X. Chen, X. Gao, J. Qin, C. Wang, M. Xiao, Y. Tian, Y-j. Luo, J. Qiu, T. Feng, Q. He, X. Lei, H. Che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underlying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NeuroImage: Clinical (2021). doi: https://doi.org/10.1016/j.nicl.2021.102671


排版 |  石爱英

责编 |  肖叶菲

稿  |  刘永

图文源于学部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