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部团队发文揭示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神经环路在日常应激影响急性皮质醇分泌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2022年2月10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杨娟教授团队在JCR一区期刊《Psychosomatic Medicine》(IF2021=4.321)在线发表研究论文“The hippocampal-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neurocircuitry involvement in the association of daily life stress with acute perceived stress and cortisol responses”, 揭示了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神经环路在日常应激影响急性应激皮质醇分泌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日常应激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小事件,这些事件的主观影响较小,但频繁、重复和长期的特点可能会导致个体“日常困扰的叠加效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为了揭示日常应激对急性应激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活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综合心理学测量、内分泌激素指标以及脑科学血氧信号,发现经历了频繁或/和长时间的日常应激会导致个体通过调整应激反应系统对新应激源的敏感性从而下调应激皮质醇激素的分泌。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频繁的日常应激源暴露实际上导致海马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急性心理应激情景下对HPA轴的负反馈调节的代偿性下调,而海马与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反映了个体在面临急性心理应激时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功能增强。
该项成果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Jens Pruessner教授合作完成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01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ct2019jcyj-msxmX0016)和重庆英才计划配套项目(2021YC029)的支持。西南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任曦和2019级博士研究生赵小淋为共同第一作者,杨娟教授是唯一通讯作者。
“应激心理学”是杨娟教授团队的重要研究方向,团队重视早期生活经历、人格和环境因素对急性应激反应个体差异的影响。截至目前,该团队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等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50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英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H指数为22,中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两项成果获评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排版 | 贺怡菲
责编 | 肖叶菲 彭瑞瑶
图文来源于学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