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树华:当安全遇到AI,他要让安全认知无边界|新锐

2017-07-17 安在君 安在


“从四月份到现在一直在忙产品,很久没有这样坐下来聊聊天了!”

 

陈树华说话时表情专注,七月初的杭州已经热意来袭,桌上的冰咖啡在开始对话半个小时后被主人彻底忘记,只在他讲到兴奋时被双手挥舞的余波震荡起一点涟漪。

 

今年38岁的陈树华中等个头,一副黑色细边框眼镜和一身IT男的标准打扮,说话时声音平缓,缜密的逻辑让他的语速很快。



这是他创立顶象技术的第一个年头,作为一家以AI为主导的业务安全产品提供商,产品在研发阶段就吸引了很多人好奇的目光,公司成立几个月,便获红杉中国A轮投资。

 

我们的采访被安排在了他杭州公司楼下的咖啡馆,杭州市文一西路,这条路因阿里西溪园区而为人所知,从每天左转进入偌大的阿里园区,到如今右转走进自己顶象的办公室,陈树华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三年。


从0到1:阿里移动安全的引领


2014年1月,陈树华从腾讯转投阿里,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移动安全领域的专家,刚到阿里,摆在他面前的局面是:阿里移动安全团队不到10个人,而且其中只有两个具有移动安全背景。陈树华告诉安在(ID:AnZer_SH),当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人才的缺口,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阿里移动安全的产品体系也是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陈树华马上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找合适的人。有一次,赛门铁克裁员,他赶紧跑过去,但到地方才发现虽然是裁员,但裁下来的优秀员工都直接去了美国。现在说起这事,陈树华语气中还是充满了遗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寻找中,团队规模不断扩张。

 

半年后,阿里移动安全的三个项目:漏洞扫描、保镖、杀毒引擎相继对内发布,基本奠定了阿里移动安全的业务方向。

 

基础业务方向出来后,陈树华带领团队在三个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完善, 14年10月,阿里正式对外推出了面向企业用户的整合方案阿里聚安全,和面向个人用户的手机安全防护产品阿里业务钱盾。

 

当问及如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一整套的安全产品体系,陈树华告诉安在(ID:AnZer_SH):一是团队,二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交谈中,陈树华一再提及在阿里的日子给自己带来的帮助。高管们给了团队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很宽松的环境,这使得团队可以更专注地去把产品做好。

 

2016年底,在他和团队的不断打磨下,阿里移动安全产品已经覆盖近4亿终端。

 

也就是在这三年,陈树华也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去阿里之前,自己完全偏重于技术研究,而来到阿里后,产品、运营甚至人事,事无巨细地自己都要去做”,陈树华坦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因为这三年,为自己的成长和日后的创业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丽转身:当安全遇到AI 


交谈中,为什么会考虑离开阿里选择创业?这个问题不出意料的被抛了出来。

 

“我想改变业务安全的现状。”陈树华没有思索,直接平静地告诉安在(ID:AnZer_SH),“BAT由于有着复杂庞大的业务安全场景,都能在各自领域形成完整的业务安全产品体系。但中小公司没有情况多变的场景,在业务安全方面的能力也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安全产品都能覆盖到,那么,它们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陈树华同时告诉安在:目前主流的安全防控体系均是基于企业大数据的支持,而业务数据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之间的数据基本是封闭的,因此造成了企业之间数据缺失和封闭性。依靠大数据联防这一安全防控技术,使安全风险识别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安全防控会存在较大的缺陷。

 

说到这里,他的语速明显慢了下来,可以感受到,这是他在深刻了解行业现状后,不得不去思考和想去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陈树华想到了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趋势,为什么不将安全和人工智能结合?通过机器学习、智能分析以及特征工程构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安全知识分享,打造BAT级别安全防控能力,帮助那些没有能力的公司打造安全体系,输出专业的业务安全能力。

 

他用了一个新的名词为之做定义——克隆防御(CloneDefence),本质是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共享。即在保证企业业务数据独立性的基础上,企业间可进行风险模型的共享,最终能够做到在任一用户遭受攻击后迅速收到风险预警并传递风险模型给全网用户,让所有企业迅速建立防控能力,得以共同抵御风险。

 

他们的风险防控则利用了安全防御特征、安全模型等一系列从知识经验构建的安全体系,能够突破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为企业安全提供更高级别的防控。

 

而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在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上的突破。陈树华告诉安在(ID:AnZer_SH):他和团队的很多成员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上都已经有多年积累,他们要做的是打造具有推理能力的新一代风控大脑,通过大规模的企业间的模型和经验的迁移共享来打造适合“克隆防御”和“自我进化”的深度模型,不断突破安全知识的边界。

 

而谈及后续的产品的运营,陈树华同样充满信心,他告诉安在(ID:AnZer_SH),很多创业者都是出技术出身,对于市场、运营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他这些年已经充分参与了一个安全产品从无到有,再到用户数不断扩张的过程,对于产品的运营已经了然于胸。

 

讲到自己产品时的陈树华明显兴奋了起来,语速越来越快,不断变换着手势。从阿里的光环和荣耀走出来,他选择换一条跑道重新出发,看得出,时间并没有让这位安全行业老兵的激情退却。



这不禁让安在又一次好奇了起来,这种对安全的热情,对产品做到极致的追求,最初的火种又是如何被点燃的?


从电力专业学生到移动安全专家


Geek,翻译为中文是“极客”,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

 

这,很陈树华。高中的时候,陈树华第一次接触当时还被叫作“微机”的电脑,当时他就觉得这东西很神奇,虽然每次上机都要排队,等待的很煎熬。而不久后,当他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就马上一头扎进去开始研究,与计算机的缘分也就此开始。

 

大学时,陈树华学的是电力,和计算机的关系并不大。毕业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去电力系统。他笑言,那时候的电力系统新人要下基层,一般都是在荒郊野外,生活条件很艰苦,工资刚进去才800块。而当时他一位朋友毕业去了中兴,工资4000,做的还是他喜欢的计算机,于是,陈树华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去了中兴。

 

在中兴,他开始深度接触到Linux:先是通读Linux源代码,接着慢慢切入到整个Linux内核;由于对系统非常清楚,陈树华同时也开始尝试着将Linux运用到程控交换机上。完全钻研系统底层,对于他人可能显得比较枯燥、也很艰难,但对陈树华却是乐在其中。

 

而当时的安全就只做防火墙和杀毒,陈树华在研究操作系统的时候发现做安全很有意思,于是算是正式进入了安全行业。带着对系统底层的兴趣和执着,陈树华后来加盟趋势科技,在那里他正式踏上移动安全之路。

 

从Windows CE和诺基亚的塞班,到Android和Mac OS,在没有源代码的情况下,每出一个系统陈树华都要通读一遍,不仅需要将代码还原出来,而且每个月都要评估一个操作系统——能不能做?能做就要给安全解决方案。高强度的工作和专注忘我的研究很快让他在移动安全领域越做越深,越来越专业。

 

在趋势科技,他同样获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除了发现了诸多系统安全漏洞,还主导了业界第一代Android平台自动化病毒分析系统、第一代Android沙箱系统、国内第一版Mac OS杀毒引擎,从趋势离开时,他已经成为国内移动安全领域的专家。

 

2012年,陈树华加入腾讯,任职安全技术专家, 在腾讯,陈树华建设并完善了手机管家的杀毒引擎、分析系统和漏洞处理机制。

 

陈树华告诉安在(ID:AnZer_SH):在腾讯的那两年最大的收获来自产品思维和企业文化,之前一直在传统的IT企业,对互联网公司了解并不多。而在腾讯,陈树华接触到了如何做产品、如何经营用户、以及如何深度去挖掘用户需求。

 

而阿里的三年,又将陈树华带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境界。


再出发:执大象,天下往



交谈中,陈树华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团队,“起点高、技术好、经验多”,这也是让他倍感骄傲的地方。他告诉安在(ID:AnZer_SH)目前团队成员大都是来自阿里、趋势、腾讯、华为、Google、Intel、IBM、用友等全球顶级IT或互联网公司,均拥有深厚的行业技术背景。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和他的团队为什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拿到红杉资本的投资。实际上去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就曾指出:安全是目前网络空间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这位投资大佬当时就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安全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对于投资,陈树华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现在安全产业高速发展,安全行业即便是盲投,也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很多人是把团队包装一下然后就卖掉。但是这个对行业的发展很不好,毕竟做安全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事。”

 

陈树华向安在(ID:AnZer_SH)透露:他和红杉谈了两次就敲定了投资。同时,他将绝大部分股份留给了创业团队。

 

对于这一做法,陈树华看得很淡然:“即使股份百分之百都是我的也没有意义,公司是团队的,只是说是由我牵头,我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去做好这个事情。现在都在讲情怀,其实真正的情怀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推动力和进步”。

 

谈到发展目标,陈树华并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希望顶象每年至少是五倍以上的估值在成长。“因为我们的起点摆在那里,团队相对来说也确实很优秀,所以目标也相对会定的比较高一些。今年会瞄着10亿美金的估值去努力。”

 

陈树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明年团队要超过200人,人均产出要超过500万。“现在团队里面市场和技术都需要加强,市场发展太快了,我们必须跟得上。”

 

创业后的陈树华变得更加忙碌,产品研发、团队管理、拜见客户、参加各种会议,日程排的满满当当。在他看来,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在哪儿,是一个创业者基本的素养;而能为这个行业带来多大的进步,则决定了自己能够走多远。

 

“能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最专业的安全服务,从而推动整体的业务安全的进步”,陈树华满怀憧憬地强调了他所期待的未来。

 

采访临结束,我们参观了他的公司,他告诉安在(ID:AnZer_SH),最近一直在忙着七月底在北京的产品发布会,“希望到时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看着会议室里正在站着开会的团队,他充满期待地笑着说。

 

与陈树华道别后,路上收到他发来的消息,短短的一句话,那是他公司名字“顶象”的出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推荐阅读

◎◎◎◎◎

☞【安在专访】做一件事要多久?张耀疆说,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