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赵伟:新时代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分析

2018-01-22 德隆校董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理论判断,是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年是毛泽东著名的哲学论文《矛盾论》发表80周年。重温《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加深对十九大提出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认识,研究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的反映,以此缕清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一、矛盾分析法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用以认识世界、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1937年,为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写作了《矛盾论》这一光辉的哲学论文。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以它为核心的矛盾思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生产力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分析各种不同矛盾诸多变化演进关系,从而确定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十九大报告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矛盾法则和矛盾运动的规律。他在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之后,又分析了事物中同时存在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任何矛盾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两点论与重点论,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换言之,事物的普遍联系即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特殊联系和性质即矛盾的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运动中新、旧事物的更替即矛盾的斗争性。关于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毛泽东有着精辟的论述:“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按照《矛盾论》的基本观点,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最活跃的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处在调整变化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每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阶段,必然会对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同生产关系中已经逐渐不适应于生产力的部分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解决新的主要矛盾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新的平衡或实现新的适应关系。因此,生产力发展与主要矛盾的变化相联系,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家发展阶段相联系;为解决主要矛盾或实现新阶段的新发展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加强国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党的八大阐述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了1981年,因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主要矛盾做了重新阐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特征,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只有正确掌握了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路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这就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比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文字表述的变化,从需求侧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从供给侧的 “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人民需要历史发展的具体性与丰富性展开的过程,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应该看到,经过近4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以此为基础,人民在社会领域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日益广泛,对于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也日益增长。所有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日益广泛与增长的各种需要,总体上构成了中国人民在当前阶段上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新阶段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前一个阶段“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的,是一个总体性的概括,也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丰富、日益具体的需求范畴,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


社会主要矛盾不是抽象的。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诸多矛盾,都有着各自的主要矛盾,但每一个领域的主要矛盾都与社会主要矛盾直接相关,由其决定、受其制约、为其服务,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在该领域的反映。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他们的生涯发展和技术技能教育的需要。考察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认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技术技能学习的需要,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更加平衡、充分发展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才能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完成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


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同样存在诸多矛盾,其中也有着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学习需要和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同样决定于、制约于、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需要


考察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需要,首先要看到人民个人的需要是和国家的需要密切相关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从宏观上说,人民个体的需要集合起来就是国家的需要,在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指向。将国家发展与人民个体发展和幸福需要结合起来,人民对技术技能学习的需要就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民个体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要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需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无论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还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都离不开教育、人才、科技的升级,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第二,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国家发展宏伟目标需要职业教育支撑。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将分两步走,朝着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继续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还是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仍然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没有就业的支撑,没有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就谈不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是有序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健全配套城镇化进程的职业教育网络,服务提升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使他们带知识、技能转移为新市民、新产业工人,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了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在知识总量迅速增长、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生产服务一线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够匹配的问题。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调整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基本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五,人民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直接面向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解决好就业问题,必须加快构建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六,人民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需要职业教育支撑。随着温饱的解决,物质资料越丰富人民对个人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提高的向往和追求就越强烈。就业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也是生涯发展的平台,其内容包括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学习技术技能的需要,也包括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学习更多更高层次文化科学的需要,也就是让每一个国民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内容,是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需要有多种与提高生活品质相关的技能学习机会。职业教育加强对职前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加强对职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能为人民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提供支撑。


(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


 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学习需要相比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主要表现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指的主要是结构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指的主要是发展存在短板问题。而且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互成因果的,不平衡是因为存在发展短板,也因为发展不充分才存在不平衡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发展才能解决不平衡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从宏观上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一个国家或组织中有能力并愿意为社会工作的经济活动人口,以及这些人口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知识和技能即劳动能力的总和,构成人力资源。就其知识和能力来讲,人力资源有文化科学资源,也有技术技能资源。只有文化科学基础而没有技能基础的人力资源,是残缺的不完整不科学的人力资源,反之亦反是,是不能够适应需要的。与此相对应,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有文化科学基础,也有技术技能基础。按照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人力资源中的文化科学基础的形成和含量积累,主要由普通教育来完成;而人力资源中的技术技能基础的形成和含量积累,则主要由职业教育来奠定。同样,一个社会公民,只有文化科学知识而无工作和生活技能,就属于功能性文盲,其基本素质就是残缺的不合格的,反过来也一样。可见,在人力资源中文化科学与技术技能同等重要,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实现文化科学和技术技能的传承与积累同等重要,任一不可偏废。


然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偏小、程度偏弱,这是宏观上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表现。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那么在人力资源结构中就应该大大提高技术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全面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九大报告着重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然而,比较2016年相近阶段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普通教育几乎全面优于、大于、强于职业教育。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相当明显,应该实现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


先看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比较。除了“生均仪器设备值”一项,在其他6项指标中职教育均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即便“生均仪器设备值”一项,由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不同,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惯例,职业教育应该是普通教育的2~3倍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再看大学阶段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比较。除了“生均建筑面积”高职略高于本科外,其余重要指标如“校均规模”“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校均上网课程”,高职均大幅落后于本科。


 我国教育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规模偏小、投入偏低、条件偏弱,导致质量偏差。要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满足国家完善人力资源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优质教育需要,就应该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应当是优先发展教育的应有之意,这样才能实现教育体系的平衡发展。


 2.职业教育体系不稳,变动的方向,可能会加剧职业教育不平衡,需要更充分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新时代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却出现体系不稳的情况。体系不稳,谈何平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运动发展的,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这种不稳或体系变动的方向,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所规划的方向。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却没有朝着合理的方向充分发展,建立新的科学平衡。


事物的体系,主要由构成体系的基本要素和这些要素间的比例关系来体现。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国务院决定》中做了阐述: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二是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三是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四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阐述,清晰而明确,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由这些基本要素组成。有了基本要素,还要有基本要素间的合理比例,这样才能构成科学的稳定的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体系的综合作用。


 然而近几年来,在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要素间的比例关系,其变动却出现了问题。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出现难以遏制的下滑。《国务院决定》明确提出“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然而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却连年下滑。2009年,中职招生868.52万,在高中阶段招生总数中占比51.12%。然而到了2016年,该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为42.26%,以至于许多人提出需要重新定义“大体相当”的含义。二是许多高职院校对专科办学层次有不安其位现象,普遍有升格冲动。而且,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难问题,国务院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难以实现。这就意味着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稳定。三是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理解国家要求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政策,实际推进效果有限。到现在,连《国务院决定》提出的“本科职业教育”的提法也受到许多质疑,更不用说专业硕士和博士了。四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职业院校办学中本来就有开展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的职能,但现在却有着制度性障碍,即现有绩效工资总额政策影响了院校的积极性,这方面工作困难重重。职业院校功能向社区教育拓展,也收效甚微,等等。


何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决定》有经典表述:“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九大报告也有明确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就是说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但还需完善,而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就是中央一再强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自身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对接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是大国,其中人口规模全球第一,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国土面积全球第四。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大国体系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我国必须要有完整的经济体系、科学文化体系、职业岗位体系和就业体系;也决定了我国要有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对应完整的职业岗位体系。就是说,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部门、行业都得具备,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得应有尽有,其中,技术技能的岗位不可或缺。与此相对应,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需要覆盖所有技术技能工种和岗位,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达到足够的规模。而且我国的国情,是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微企业、高端技术和低端技术并存,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技能培训到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及专业硕士和博士的所有层次,都是需要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基本面。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所设有岗位群概念的专业有近1000个,专业点近10万个,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技术技能岗位。


因此,新时代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在纵向的层次结构上,要建成短期培训、中职教育、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本科应用型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教育所有教育层次都具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在横向的规模结构上,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到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具体地说,新时代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需要把握这些要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引领;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推动职普沟通、中高职衔接等基础制度和关键机制的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在院校层面的反映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即前述所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学习需要和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矛盾是有特殊性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毛泽东还说:“这些矛盾,不但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宏观层面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反映到微观办学层次则会有特殊性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在微观办学层次也就是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之中,由于面对的范围不同、承担的职能不同、实施的措施有别,在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相互达成的前提下,职业院校所面临的或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与宏观问题是有差异的。


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在院校办学层面的反映,或微观层次的院校面临矛盾的特殊性,集中反映为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上的矛盾,即校企合作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有其特殊性,但同样决定于、制约于、服务于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毛泽东还说:“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赵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与研究会副理事长。




德隆校董会  请联系: 0991-6267199


   

德隆校董会简介:德隆(注册商标)校董会全称为德隆校长私人董事会,旗下拥有西安德隆仁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德隆智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发源于新疆,服务于全国的民办校长互助学习平台,成立于2014年5月,至今已举办三届“丝绸之路民办教育节”,三届“新疆民办教育单位校长(总经理)团拜会”,二十余场大教育行业私董会。协办过十余起国内大型教育会议!是真格基金、桃李资本、树人资本新疆区授权业务合作伙伴。与国内几乎所有的民办校长服务平台皆有合作。拥有登记会员4000多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