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科之友】哲学和经济学博士这样看世界 ▍《洞穴之光》(组诗)

刘李胜 百科诗派 2020-09-09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一群囚徒被铁链锁在幽暗狭长的洞穴,

终日只许面朝后壁而蒙蔽的苟活。

洞内的中央高地一堆篝火燃烧,

火光把洞口经过的人、动物、景象映照在石窝。

囚徒们相信这些阴影就是真实世界,

心灵为此满足,梦想变得活泼。

终有一天,一位囚徒被获准走出洞外,

第一次看到天地原貌和物体本色。

在刺眼的阳光下,他啜泣起来——

说出真相或躲避现实都是苦果。

难道我要从此摧毁囚徒被蒙昧的快乐?

难道我怕被同伴当作疯子和傻子把生命剥夺?

啊,先知者为真理(事实)奔波应不惧怕死亡,

他毅然返回洞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Π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 年~ 前347 年) 认为, 哲学集求真、创美、行善于一身。他在《理想图》中,以著名的 “洞穴之喻”,形象地表达了其哲学理想 :其中终极“光源”被看作是使一切存在得到照亮的最高价值 ( 至善 ) 本体,而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解放”历程遵循着“灵魂转向”的基本原理。他以此来说明哲学家对最高理念——善的追求。


 

 

他超越老式的物质与精神划分方法,

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发现了三个世界或三个板块的存在。

 

世界1:纯粹的物理世界。

单一的成分代表了简约的适用性原则:

山峦,河流,树木,动物,和肉体的人。

薄雾在晨间弥漫,曙光随后将它驱散;

月亮在夜空露脸,众星朝它挤眉弄眼。

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始的,物理的,——

光谱原色的时代。

 

世界2:深奥的主观精神世界。

人的思维活动建构了宏伟的精神殿堂,

带着文明枷锁的人类在世界各地活跃。

头脑绽放精神花朵,灵魂的脚步徘徊;

图形拓展直线,概念脱离事物。

一切都是有灵的,理性的,或感性的,——

意识、心理、经验萌生的时代。

 

世界3:客观的精神产物的世界。

主观精神外化为客观事物的文明世界。

理想变为现实,蓝图形成建筑,

技术变成机器、设备、工具,语言物化为声波、符号、软件。

一切知识都是客观,物化的,有形的,——

主观知识与客观载体相互渗透的时代。

 

在这整齐排列的三个世界中,

一个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问题被整合,而非解析。

在这样的复杂性中,崇尚文明的风格得以重启。

在既非主观又非客观的第三个世界中,

人类的眼睛知道该去关注什么。

 

●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评判理想主义的创始人卡尔·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说:“第一世界”(“世界1”)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2”)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世界3”)又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他认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而“第二世界”在新的层次上出现,“第三世界”又出现在更高的层次上。

 

 

我如此害怕人类的语言,

它们将世间的一切谜底揭穿::

这叫作爱,那属于恨,

这个是宝贝,那个是异端。

 

我真不情愿直接地自我表白,

用语言扫帚把心灵殿堂打扫一遍,

没有哪一个眼神再令你神魂颠倒,

没有哪一丝微笑再拂动你心湖的清涟。

 

哦,我把心灵的秘密一再遮掩,

用表情,用肢体,用呢喃,

亲爱的人儿,请倾听我的心跳,

不要让我托出它隐秘的全盘。

 

●20 世 纪 语 言 哲 学 的 奠 基 人、 数 理 逻 辑 学 家 路 德 维 希 • 维 特 根 斯 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 就应该沉默。 ” 所有自然科学的命题, 都是可说的;生命、 伦理、 价值、 情感、宗教、激情、想象、直觉,形而上的本体⋯⋯一切可以赋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是如此神圣之物,以至不能被说,只能在沉默中显示。

●德国哲学家、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丁 • 海德格尔 (MartinHeidegger,1889~1976) 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人,诗意的安栖。”

 

 

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

不仅要看说了什么,更看什么没说。

黑色字体固然显赫,

可它边缘的空白更加广阔。

宫殿坐落的广场,海底隐藏的世界,

太阳背后的蓝天,编钟之外的音乐。

人心是叵测的,诡异的,

往往只说七分话,留下三分不说。

这里很可能是陷阱,

是魔鬼藏身的细节。

也许作者出于技巧,故意留下悬念,

像说书人那样:且听下回分解。

许多时候,作者是诚实的——

只说他认识的部分,未知的,等你去发掘。

啊,虔诚的读者,带书卷气的学生,

要症候式阅读,看它已说什么,什么没说。

 

●20 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路易 • 皮埃尔 • 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1990)认为,由于问题式是一种隐性的理论构架,要把它从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深处和文本中挖掘出来,一般的研究和阅读法是绝对无效的,惟一的通道只是“症候阅读法 (symptomatic reading)”。症候阅读就是“在同一运动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