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贺岁档•年度主题创作成果展】刘雅阁(百科之友)

刘雅阁 百科诗派 2021-03-09


亲爱的朋友们,在新年到来之际,祝福大家2020有梦想、有快乐!在干燥的生活中添加一把诗意。让百科融入生活,让诗歌融入生活。



刘雅阁

北京人,诗人、作家;老舍文学院诗歌高研班学员。著有《自驾万里征北极》。

曾荣获中国青年诗人奖,人人文学奖最佳女诗人奖,张家界国际诗歌节全民诗歌大赛二等奖,入围第五届海子诗歌节。

曾荣任:中国诗歌春晚形象大使;华语诗歌春晚公益大使;中国书画春晚文化大使。


主题创作索引:

【百科之友】刘雅阁(《自驾万里征北极》作者) ▍棍舞:重/3 ▍“舞蹈”【总第12期】

【百科之友】刘雅阁 ▍毕加索《牛》 ▍“名画中的动物”【总第13期】

【百科之友】刘雅阁 ▍黑牡丹 ▍“暗黑缪斯”【总第14期】

【百科之友】刘雅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最佳电影画面”【总第15期】

【百科之友】刘雅阁 ▍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古典钢琴曲”【总第16期】

【百科之友】刘雅阁 ▍雾凇 ▍“风云”【总第19期】


刘雅阁在北极


刘雅阁和她的散文诗歌集《自驾万里征北极》




天地一盏灯

灯下一个人

手持一丈棍


棍舞疾风起

棍收天河断


一霎时

混沌初开

倒珠崩玉

山河咆哮

风雷涌动


翻飞的棍

是月光,是闪电,是箫声,是呐喊,是刀剑

将时间切割成碎片

将空间突破到无限


从峨眉金顶到昆仑之巅

从桃花溪畔到大漠孤烟

天地间

唯有律动和旋转


舞者,用一袭黑衣裹挟夜色

用一支长棍搅动乾坤

花开花落花无影

大雪纷飞雪无痕


孤独,绝决

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生命之舞

因痴爱和转瞬即逝,而永恒

不灭




这部作品需要舞者用重量来消耗身体,用重复来解构时间。它的舞蹈动作本身便是一部严密的、身体逻辑的推演,需要舞者对身体达到极为准确、理性以及清醒的控制。而舞蹈的辅助部分,如道具、站位、灯光及音乐,却处处设限,从而完成理性运动的难度将被无限增大。

2011年,作品《重3》受邀在纽约城市剧院演出,现场5000座的观众席座无虚席,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纽约时报对此次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段妮极具天赋,舞动时的气势令人敬畏。在她旋转着,从背后、头顶交替舞动棍子时,那棍子就好似一柄追光的圆形锯刃,而叠加过程中使人专注的循环运动又让人眩晕着迷。”
通过这部作品,舞团打开了世界各大艺术节邀约演出的大门。这根棍子也跟随段妮去往了20多个国家40多个艺术节。
每次演出前,段妮都会紧握它,静默中聚集内在能量,准备下一刻在舞台上蓄势待发。
对于这部作品,似乎象征着舞团在黑夜中前行的精神灯塔,孤独的一束光、一个人、一根棍的循环对话勇敢面对极致的挑战,来战胜人性的虚弱。


(by 澎湃;原文标题:“陶身体剧场《重3》:段妮将沉甸甸的棍子传给了下一个舞者”)



空白的画布之外,是更大的空白

笔墨翻飞,第一头牛浮出画面

众人叫好,但他绝不动情

挥剑刺牛而死,再画


当最后一头牛自笔端生成

它已经第十一次穿越生死轮回

只寥寥几笔,便灵魂出窍

从具象到极简,线条


自己生成自己。思想攀缘着

线条,构筑自由与创造的意志

一边是减法,一边是加法

在方寸之间与世界交换有无


由此到彼,由已知到未知

毕加索重回童年的斗牛场

把一头头牛交给画笔,艺术史

绕着他转了一个大弯又向前奔去


2019.6.21



毕加索终生喜欢画牛。他对牛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时他画的牛体形庞大,有血有肉,威武雄壮。后来,他画的牛越来越突显筋骨。最后,他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那些牛的外在的皮毛、血肉全没有了,乍看上去就象一副牛的骨架。在美术的范畴内,抽象是美的也是丑的。抽象的表现是最简单省力的,也是最复杂费力的。体形庞大的牛是笨重的,寥寥数笔的牛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科普内容来源于网络)



黑牡丹将夜穿在身上,让白天

邂逅夜的美丽


姹紫嫣红中,孤独绝决

用一千零一种色彩缝制一袭黑衣


将黑调入花瓣、揉入花香,植入筋骨

用黑对抗荒凉,涂抹虚无

握住多少黑暗,便拥有多少光明

一团黑色的火焰在碧波间升起


它胸中的沟壑,已被岁月填满

历史的沉香到处弥散

曾经心碎,失去欢乐,花冠

跌落于地。若不是

拥有足够的绝望忧伤与孤寂

便不会如此神秘和旷世美丽


用一种黑创造另一种黑

黑牡丹将黑进行到底

越孤独,越惊艳

一场黑梦赫然惊醒

大道隐去

留下苍茫


2019.7.7



代尔夫特大雪纷飞

金色烛光照亮少女一脸娇媚

白云由几种颜色组成

珍珠在粉嫩的脖颈里闪着光辉


每一帧画面,都在油画里穿行

荷兰黄金时代的质感,如同触摸

这窸窣的锦缎,酒在杯中

闪耀光芒,且饮下这隐忍

而无果的爱情,让至美与哀伤

融入微妙精湛的笔端


当少女戴上珍珠耳环的一刻

她已成为艺术本身

万水千山在她眼中流转

永恒青春的美她欲说还休


当“沉睡的司芬克斯”再度醒来

在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

我的魂魄——瞬间被吸进

少女凝望的双眸,微启的朱唇


电影情节及文字刹那灰飞烟灭

而我也化为一粒微尘

飞上画面,和维米尔的光

一起共振


2019.8.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由彼得·韦伯执导,斯嘉丽·约翰逊、科林·费斯主演的爱情片,于2003年9月7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维梅尔以家中的一名女佣为模特,创作出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故事。少女葛丽叶是画家的女儿,由于父亲失明而家道中落、食不果腹,母亲只好让她背上简单的行李,到富人家帮佣。于是,葛丽叶来到了画家维梅尔家。在这个看起来富有的家庭里,维梅尔与妻子、岳母和六个孩子过着安定体面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不过是繁华的外表。维梅尔怀孕的妻子嫉妒成性,完全不理解丈夫的艺术,甚至不肯踏入他的画室一步;而主掌家务的岳母则威严又难缠。在这个母系社会的家庭里,维梅尔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人。然而这个家庭的全部生活来源却都要靠他的作品换来,于是,正处在创作盛年的维梅尔不得不屈从于一位赞助人的支配,画一些受欢迎的作品。这样岳母才可以继续在家中趾高气昂,妻子才能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葛丽叶开始没日没夜地干活,但仍不断遭到呵斥,甚至连孩子们都可以随时随地欺负她。葛丽叶默默忍受着一切,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了维梅尔的油彩世界。她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打扫他的画室;安静、深情而专注地凝视着他的每一幅作品。为了避开尖刻的女主人的猜嫉,她不惜凌晨为维梅尔调配颜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葛丽叶被维梅尔的工作深深地吸引了......(简介来源于网络)


月光轻摇着波浪,风儿擦亮

满天星辉。一场梦

正在另一场梦中进行,夜

如你我交汇的眼神


我们是G小调上的和弦

你吟,我唱

你升,我降

爱的双人舞

在黑白之间进退、缠绵、旋转

飞升……


你的笑容胜过桃花,回眸间

花瓣雨飘落纷纷……

这令人迷醉的美,莫名的忧伤

如同天空的微云,爱人脸上

幸福的泪


晴空下一缕醉软的游丝

牵动着心底的深藏之物,还有

那些不可言说的和弦外之音

都无法在一曲中诉尽。爱与悲伤

是生命永恒的旋律,美中

总带着伤,笑中又含着泪


梦中的婚礼——爱人的婚礼

我不是新娘,洁白的婚纱

已穿在了别人的身

在你最幸福的时刻,我行将逝去

化为一颗流星,坠落

恒久的夜空,如同

我为你流下的

最后一滴泪


2019.8.20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简介来源于网络)



既非冰又非雪,满目

都是晶莹,是谁将白银

诗句,长长短短

挂满了枝头山坡


手掌内是冷白

额角外是苍茫

我凝霜挂雪,心中

却燃烧着火,在覆雪下

醒着且笑着


无处不在,又不在

任何地方,我开始

化入草木,飞入山涧

飘散于微茫的虚无

和山川一起,凝华为

一种新的秩序


握住雾凇的手,至美

瞬间在纯白的离歌中摇曳





摄影:刘雅阁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科普内容来自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