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科之友】王柏霜 ▍搜鼎记 ▍“青铜器”【总第24期】

王柏霜 百科诗派 2021-03-09

虎耳虎形扁足铜圆鼎

兽面纹双层底铜方鼎

立耳鱼形扁足铜圆鼎


 

1.

古代的“鼎”形制上面像一只缸,有圆形也有方形的,有的两侧带耳,下面有脚,通常情况下,圆鼎有三只脚,方鼎有四只脚,这种形制在青铜器时代最为典型。

但在我的老家闽南,鼎特指那种铁铸出来用于煮食物的圆形器皿,口很宽大——我曾在一座庙里见过直径一米多宽的大鼎,这种鼎一般来说深度与口径有一个比例,不会太深。因此,闽南的鼎与后来出现不同材质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做成的各种“锅”有所不同。

因为是铁铸,且一次成形,闽南地区称这种鼎的时候,会加一个“铁”字,叫“铁鼎”。

 

2.

柴草在灶腹里燃烧,温暖的气息盈满昏暗的厨房。

那口黑色油腻的铁鼎被嵌在黄泥筑就的灶台上,灶台的四角黝黑破损,但不影响铁鼎的使用,它历经了多少年不得而知。灶台的角落是出烟口,那里有一根用砖砌成的烟囱通往屋顶,炊烟就从那里飘向空中。

铁鼎是厨房的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它转。这是我回忆过往日子里最为深刻的认识。

 

3.

鼎是一个家庭必备甚至是最重要的器物。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鼎,就没有办法煮东西,人要生存就要饮毛茹血,就要回到原始人状态,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了鼎,火才有用处,人才不必生吃——当然,那也是在人发明了可以用来煮东西的器皿之后,我以为,鼎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发明了陶、青铜器和铁之后,人类的食物也才丰富起来,活得像人的模样。

 

4.

我的老家闽南形容一个贫穷家庭无物可食叫“鼎吊起来”,可见一个家庭是围着“鼎”转的。

大锅饭在闽南也叫“大鼎饭”。

 

5.

在我小的时候,我家只有一口大铁鼎,安放在厨房一角的灶台上。日常煮粥、炒菜都用这口铁鼎,煮完一家人吃的饭菜,再煮给猪吃的猪食。过节时候用这口铁鼎蒸年糕,炸肉丸,熬骨头汤。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杀猪的时候,用大铁鼎烧水汤猪毛。我记得有一年家里要用酒娘蒸白酒,酿酒师傅砌了一座专用的大灶,搬来一口专用大铁鼎,将蒸酒用的器材架到大铁鼎上,搬来木材烧起旺旺的火,才能将白酒蒸出来。

 

6.

通常来说,鼎与灶相依相存,有鼎须有灶。因此,就会出现一种罕见的职业——做灶师。

做灶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手艺,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我看来,其技术含量在于空气动力学方面。因为当时烧柴草,灶做得不好,柴草产生的烟不会听话地顺烟囱排到室外,而是会倒灌在厨房里,柴草有可能点不着,人会被熏得流泪不止。小时候我听大人讲过这方面的故事,笑得眼泪都出来。因此,做灶的时候,要好吃好喝好抽的招待师傅,不可慢待,否则做灶的师傅一不满意,搞点小动作,主人家就有苦头吃,到头来还得请人重做,很不划算。

 

7.

在我小时候,社会上还有一种职业——补鼎匠。这种职业技能普通话叫补锅,在闽南则叫“补鼎”。

因为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家家的年代,不仅是衣服鞋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的铁鼎破了也要去修补。很好理解的是,家里唯一的那口铁鼎,因为天天用日日铲,经年累月,即便是铁做的也会变薄,有一天就会破洞,破了洞煮饭炒菜就会漏水,又没有钱去换一口新的,只好先修补修补,延长铁鼎的使用寿命。这个时候,就需要补鼎匠。

有一次家里的铁鼎破了,终于等来了补鼎匠。他自带火炉,炉上有一个耐热的器皿可以将锡之类的金属放在里面,架到火炉上加热熔化,然后用带着护套的双手,动作敏捷地将熔化的金属倒在已经清理干净的铁鼎的破洞上,再用一种我说不清的什么东西在破洞的两面挤压,直到冷却下来,鼎就算补好了。我还记得,补鼎匠为了补好破洞的铁鼎,会将破洞弄得再大一点,当时很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必备的程序——破的洞沾了油渍,如果不清理,熔化的金属就无法粘合。

补过的铁鼎自然可以继续使用,但炒菜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翻炒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不能铲到补过的地方,否则那个洞又会破掉。

 

8.

在柴草为薪的年代,煮饭炒菜煮猪食都用同一口铁鼎,时间稍长一些,铁鼎受热度就会变差,这是因为铁鼎的底部积了一层碳垢所致。

这个时候就要将铁鼎搬到户外,找一块平一点的地方将铁鼎倒扣在地,取一把锄头从铁鼎的边缘往铁鼎的中心位置轻轻地刮刨,将积在铁鼎底部的碳垢刮下来。刮的时候会发出尖利的“吱吱吱”声,十分难听。如果突然遇到一阵风吹过,刮下来的碳垢会吹得人满身都是。除去碳垢的铁鼎再去煮饭炒菜煮猪食,就跟往常一样的好用了。

 

9.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蜂窝煤到煤气,从铝锅、不沾锅、高压锅到微波炉、电磁炉等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人却反过来怀念柴火烧铁鼎煮出来的饭菜,城市里兴起时髦的“柴火灶”,人们趋之若鹜,一派返朴归真的样子,不禁引人思索。

 

10.

铁鼎是我艰难岁月成长历程的见证。它甚至比包括身体在内任何外在的东西都要重要。

它承载着维持我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给予我成长所需的哪怕再粗糙的食物,只要它是可以裹腹的,是熟的,是热的,是母亲或我自己用一把把柴草烧煮出来的。

为了那口铁鼎里有食物,尽管我年少,仍为之努力奋斗。它是生命的能量所在,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那个时代里所有人的希望。

 

11.

这个世上,有“钟鸣鼎食之家”(唐·王勃《滕王阁序》),也有诗人杜甫为之咏叹的为秋风所破的茅屋。

我少时懂事之后,经历饥寒与困顿,因而曾一度认为,农村乡下那种惨淡而绝望的日子仿佛永远没有尽头,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逃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春天——这个农村经常属于食物短缺青黄不接的时段,不仅几个月不见油星,而且最基本的食物都没有了,不要说大米,就是吃了经常会吐酸水的地瓜干都没有,只好将淘过的地瓜渣挑干净的,放到那口久不沾油的铁鼎里炒熟了充饥。

那个时候,铁鼎张开它的大口,却什么也吞食不到。它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因为无法发挥它的功效,空置于灶台之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它像是奋力呐喊的大嘴,空张着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况下,鼎也像是一个无辜的人,尽管它也想填满自己肚子,却因为这个贫穷之家已经空无一物,它也只能沉默着。它的沉默像那个木头做成的盖子,捂住它张开的巨口,却无法改变空荡的现实。

 

12.

我曾参观某博物馆。那里陈列展出的展品中,青铜鼎是其中的一类。我想象不出在古人们如何用如此笨重厚实的青铜做成的鼎煮东西,也不知道从何时起,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在有的朝代,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如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但这些似乎与普通百姓、升斗小民的生活关系不大。普通如我家的百姓,家里只要有一口铁铸的普通不过的鼎用来煮熟一日三餐,喂饱一家人就算是幸运的了。

 

2020年3月11日

 



鬲形鼎

甗形鼎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图片及简介来源于网络)



王柏霜

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反克诗派创始成员,现居福州。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大学期间曾任《采贝》诗社主编;曾在国家级军队广播电台任编辑、记者。

在《诗选刊》、《中国诗歌》、《诗歌月刊》、《作品》、《福建文学》、《厦门文学》、《青岛文学》《黄河诗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副刊、《反克26°》等专业诗刊等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收入《中国诗歌——2018年度民报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南风——抒情诗、朦胧诗选》(鹭江出版社)、《等待中的雨景——当代青年爱情诗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采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辑》(九州出版社)、《诗歌榕城》(海峡文艺出版社)、《一意孤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诗集《不雨之秋》于2005年11月香港中国理想出版社出版;诗集《无所不在》2011年11月作家出版社;诗集《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于2015年6月香港中国理想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影子的盛宴》于2019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王柏霜全集:

【贺岁档 · 百科之友】2018年度主题创作成果展 ▍王柏霜

【2020贺岁档•年度主题创作成果展】王柏霜(百科之友)

【百科之友】王柏霜 ▍闽南小吃三题 ▍“中华美食文化”【总第21期】

【百科之友】王柏霜 ▍《吾栖之肤》 ▍“密室电影”【总第22期】


同一系列:

【百科之友】古剑 ▍秦公簋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马英 ▍晋侯鸟尊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古剑 ▍虎戟镈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程志强 ▍何尊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草率高菡 ▍莲鹤方壶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海昕 ▍越王勾践剑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潘黎明 ▍神兽尊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李元业 ▍中山王铁足鼎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叶如钢 ▍三星堆青铜神树 ▍“青铜器”【总第24期】

【百科之友】赵川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器”【总第24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