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眼观事 十五: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陈琰 深海蛟龙 2021-02-11

文/254舵信陈琰





   再过两天,就是国庆六十周年了。今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所以最近阶段的新闻媒体中以及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中,说的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阅兵了。



  一九八四年,我有幸被选为水兵方队的一员,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的大阅兵。对于那次阅兵,人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基本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确实,那次阅兵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第一。比如,第一次有女兵参加,第一次展现这么多的国产武器,第一次有这么庞大的阵容等等。也有很多的亲身经历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我也在阅兵结束后,记录下了那五个月的训练生活和走过天安门的感受。这些年来,我看过了大量的有关国庆三十五周年的报道以及很多亲历者写的回忆文章,对于他们那种自豪的心情,我是有心灵感应的,每当看到这些文章,我常常是禁不住地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下面我只想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纠正一些报道以及回忆文章中的误区,同时透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首先,阅兵指挥部没有进行过评比,只有观摩和合练。我看过很多参加那次阅兵的战友写的回忆文章,在文章里,他们都把他们所在的方队,写成是在每次阅兵指挥部组织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各个方队间的不可比。在参加受阅的十八个徒步方队中,挎枪方队是四个,即仪仗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和女民兵方队。徒手方队是四个即军事学院方队,海军学院方队,空军学院方队和女兵方队,其余的均为托枪方队,其中最难走得整齐的是徒手方队。徒手方队,在行进的过程中,主要靠固定的步幅步速和双眼的余光标齐排面。而托枪方队在行进的过程中,只有到了向右看的时候,可以依靠双肘抵靠两边的战士来感觉,其余的时候基本和徒手放队一样,甚至抗着枪走的时候,难度更大。最划算的是挎枪方队了,从开始齐步行进到向右看,再到齐步行进,他们既可以和徒步方队一样,靠固定的步幅步速和双眼的余光标齐排面,而且从头到尾都可以靠双肘抵靠两边的战士,靠感觉来标齐排面。综上所述,因为难度的不同,考核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在阅兵村是不可能举行十八个方队来评比的,即使要评比,也是单项科目的评比,如步幅步速,而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方队是不标准的。每分钟走一百一十六步、每一步七十五公分、距地面二十五厘米。可以说,随便从哪个方队挑一名战士出来,都是分毫不差的。因此,阅兵总指挥部只是组织了几次观摩活动,并未进行公开的评比和排名次。


   其次,有关阅兵人员的身高问题。很多文章都说到了关于受阅人员的身高要求,普遍认为是在一米七到一米七五之间,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拿我们方队来说,我们当时都是一九八三年底入伍的新战士,整个潜艇学院训练团大概也就一千人左右。那么要想在这一千人中挑出这样标准的战士,那是绝对不了能的。我记得我们方队的排头兵,叫杨军,是无线电中队的班长,他的身高大概是一米八二,而我们方队最小个子的好象是一米六五。还有就是,我们每个方队的总指挥都是副军级干部,那就意味,其他的方队可以在整个军里面挑选,那是多大的比例啊。再拿男民兵来说,他们是从首钢两万多名职工中选出来的,女民兵是从朝阳区十七家纺织厂近两万名职工中选出来的。还有武警方队,是从北京武警总队挑选出来的。也许上述的标准在其他方队适合,但最起码我认为,不适合我们方队和那些学院方队,因为我们这些方队可供挑选的人数实在太少了。


    第三,究竟能不能看到“小平,您好”的标语。阅兵分列式结束后,随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活动。当游行的队伍行近金水桥,突然,人群中的打出一条横幅,绿底黑字的“小平您好”,在欢呼的青年学子头顶上方迎风展开。很多参加阅兵的亲历者都写到了这一事件。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我们的分列式结束后,我们便迅速疏散,所有的部队全部集结在西长安街的两侧,观看群众游行。而那幅标语是在金水桥前展开的,在人山人海的天安门广场上,这个长不过两米的简陋横幅,就像一枚小小的叶子,在浩瀚海洋中浮现了几秒,就被一朵又一朵欢腾的浪花淹没了。因此说,参加受阅的部队根本不可能看到这幅标语,我也是从后来的电视转播里看到的。


   第四,究竟哪个方队走的走得最好。很多参加受阅的战时都认为自己的方队走得最好,这种自豪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既然没有评比,有怎么知道是谁走的最好呢?以我的眼光来看,除掉三军仪仗队,走的最好的应该算是我们海军了。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们沾了服装的光。北京是个内陆城市,除了海军大院能见到一些海军官兵外,平时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人数的海军官兵。所以如此多的海军官兵出现在北京是首次。记得我们刚到阅兵村,还没有来得及放下包裹,就接到通知,说是女兵方队要来参观,因为她们从来没有看见这么多的海军。当时国防部长张爱萍来视察的时候,也说过,海军真漂亮。再有我们的服装蓝白分明,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享受,而且能掩盖一些小小的瑕疵。不象其他兵种,一身国防绿,整个方队看上去很混沌的感觉。当我们阅兵完了,走过大街小巷的时候,到处是掌声,人们不停地喊着,海军万岁!因此来说,要说是我们走的好的话,也是沾点服装的光,其实后来我们自己看,走得也真是很一般。



    以上便是我对有关那次阅兵的看法,下面再透露一点鲜为人知的消息。


    一,邓小平为什么不穿军装。邓小平作为军委主席,在很多公开的场合都是穿着军装的。在八二年华北军事演习结束后,他也是穿着军装检阅参演部队的。而在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上,他却穿了一件深色的中山服,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在 阅兵之前的会议上,军委决定在这次阅兵式上,所有参阅部队官兵均穿新式服装,当时在场的一些老帅们也表示,将穿上将帅服。那么作为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又该穿什么服装呢 ?他既非元帅又非大将,对于他的着装,大家一时难以定下来。这时小平说,我将穿中山服检阅部队,因为军装只代表了一个军队,而中山服则代表了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我要代表全中国人民对世界发出庄严宣告,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检阅的服装就这样定下来了 ,而那些老帅们也没有穿上将帅服。


    二阅兵口号的变化。以前,领导人检阅部队的口号大都是检阅人在车上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下面参阅的部队回应:“万岁,万岁!”而这一次,检阅口号改为检阅人在车上高喊:“同志们好!”下面回应:“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并且今后一直以此口号为标准,作为阅兵的通用口号。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将人性化体现到更细的环节中。


    三、为什么要练站功。从早上七点三十分列队,到十点领导人检阅,这其中两个多小时, 是要求受阅人员眼睛不眨身体不动地站立着的。这需要良好的军人姿态和扎实的队列功底。当时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就忽略了这一环节,结果,在 第一次天安门预演的时候,整个受阅部队里,除了仪仗队和武警方队,其他方队的 ,站了还没满一个小时,结果因为大脑缺氧,大部分战士晕倒了。那一次预演很不成功,阅兵指挥部首长很不满意。于是回到阅兵村后,我们又增加了一个训练科目,那就是练站功。


    四、翻车事件。第一次预演结束后,受阅的受阅部队原路返回,结果在返回的 途中,当十八方队(女民兵)的车行驶到沙河桥的时候,正好此桥和路成九十度的直角,而司机由于经不住睡意袭击,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车上坐的是十八方队(女民兵)的第十三排面,经抢救,有三人死亡,其余均受伤。对于后事的处理不知道是怎么样的 ,有消息说是:北京军区追记上死者二等功,北京市追认为烈士,家属在外地的调来北京。不知是否可靠。不知道那些受伤的女民兵们现在怎么样了 。


    二十五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还是那样的清晰。一九八四年大阅兵时这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却永久地成为了我记忆深处的珍藏,无法忘怀!人这一辈子能赶上这样一次阅兵,真的是死而无憾了。那种心情,那种自豪感,不亲身经历,你是永远也 体会不到的。我常常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总认为命运对我不公平,到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命运是很垂青我的 ,因为它让我遇上并参加了那次大阅兵。那份荣耀,那份收获,不仅永远难以忘怀,而且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这么多年来 ,在我的人生岁月里,我一直用阅兵精神激励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从容应对,像参加阅兵一样在人生道路,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2009年9月28日


“西沪港战友之家”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短文、小说、诗歌、视频、图片等均可,可通过如下方式发送:

1.发到邮箱:154443939@qq.com;

2.登录“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bbs.xhgzy.cn)发帖;

3.发到微信:15444393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