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经典诗词,学百年党史(3)|《七律·长征》



朗读者:毛文军


前言


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生动的再现了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的发展进程。毛主席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



诗词鉴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品读鉴赏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综观全诗,诗人驾驭重大革命题材和古体诗词写作的高超艺术手段可谓炉火纯青。作为格律诗,这首七律章法严谨,对仗工整,炼字老到,风骨健朗,气韵浑成。特别是以寥寥八句,包容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庄严庞大的题材,可谓“尺幅万里”,非巨擘大家不能为之。从叙事铺排上看,虽引“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等地名入诗,但毫无堆砌板滞之感,在工稳精当的对仗句中,按时间地点的顺序,勾勒出一幅“长征路线图”,叙来条理井然,逻辑清晰,犹如行云流水。在抒情咏志方面,以“不怕”、“只等闲”为抒情主线贯穿全篇,一气贯注,层层推进,可谓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长征路线图


党史知识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途中纵横11个省,进行600多次战斗,攀越40多座高山险峰,跨过近百条江河,行程二万五千里。路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苦难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动摇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次足以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图谋失败,红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将士们在长征中跨越岷山的时候,回顾一年来的经历,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会师,豪情万丈,奋笔写下长征诗作中最有名的《七律·长征》。诗中把崇山峻岭比作“细浪”、“泥丸”,只用56个字,红军不畏艰险的豪迈气魄就跃然纸上。


《七律·长征》就是毛泽东在红军通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所写的颂扬红军长征的壮丽诗篇。



诗词知识:


注释: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来源:公司团支部




更多精彩内容


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