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述说百年荣光】爷爷们教我的党史

幼时的我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距南昌市中心约45公里的江西省第二劳改支队农场,清晨伴着六点半的广播起床,上学路上一边是下大夜班的叔叔们,一边是上日班的伯伯们,午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新闻中开始,下午放学有时还能看到叔叔们收队回监舍。


学校路上最高大的建筑是办公大楼,楼前的横幅和宣传栏让同学们记住了所有的节日和纪念日,走到家属区时总能碰上左邻右舍的爷爷们拿着锄头整理门前的小菜园,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问小伙伴们当天老师教了什么,有没有调皮捣蛋,考试成绩怎样。


平静的生活让我觉得爷爷奶奶们就是平凡普通的老人家,直到年长懂事后才知道普通的爷爷们当年创造了多么不平凡的成就。




战火纷飞中走出来的王爷爷


▲后排右起第四人:王爷爷(王克模)

▲王爷爷(王克模)党龄71年


王爷爷 王克模


东边隔壁的王爷爷,名叫王克模,打我记事起就已退休,晚年生活的全部重心是伺候自家门前两垄菜地。两块小菜地被王爷爷收拾得精细之极,一年四季不见一根杂草,多年精耕细作的土壤已经褪去红色土壤的特点,呈现出黑土地一样的肥沃。夏天干活太热时,王爷爷撩起汗衫擦汗,肚子上就有一个像陨石坑一样的凹陷,特别扎眼。一直不明白是什么伤才会有这样的疤,直到有一回听负责老干部工作的二婶聊天才知道,王爷爷身上的“陨石坑”是枪伤,战争时代留下的。


王爷爷大约是1932年出生在四川,具体什么时间,四川哪个县哪个村他自己也不知道。王爷爷打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十几岁开始参军打仗,打过军阀,打过土匪,也打过国民党反动派,革命了一辈子的他直到整编至解放军,分配到农场才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曾经的王爷爷居无定所,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没有出路,也看不到希望,直到跟上了中国共产党才得以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筚路蓝缕中成长的夏爷爷



▲第三排左二为夏爷爷夏家柱

夏爷爷被评为“感动成新十佳人物”


夏爷爷 夏家柱


夏家柱夏爷爷,常年穿着一身八三式警服,推着轮椅在花园遛弯,跟所有老干科的离退休同志一样享受安宁的晚年生活,只是偶尔听到叔叔、伯伯们喊夏爷爷为夏队长,直到今年3月在一公众号上读到一篇关于农场历史的《建场元老夏家柱》,才让我知道夏爷爷原来这么牛。


夏爷爷1928年出生,今年已经93岁了,1949年参加工作,1953年公安局安排他和另外两位干部带一批人围垦红源农场。1954年2月开始挑堤围垦,5月13日遭遇特大洪水,新筑的圩堤崩堤,干部和服刑人员搬到珠湖山上暂住,无房无水无被褥,连基本的饮用水也供应不上,直至当年10月份洪水仍未退去,故省公安厅决定改建鄱阳县和余干县之间鄱阳湖东岸的珠湖农场。1955年12月开始围垦农场,熬冬为夏、蒸春为秋,酿苦为酒、润涩为甘,短短半年时间,爷爷们在荒滩草洲上围湖建监。


以前也偶尔听我爷爷说起他们建场时砍芦苇,住茅草棚,睡稻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说不完的艰苦,却完全没想到现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5.4万亩土地,3.6万亩耕地都是爷爷们一肩肩、一担担土挑筑而成。















家人分隔两地的郑爷爷


▲我的外公郑阿开年轻的时候

▲外公郑阿开 右起第二位


郑爷爷 郑阿开


郑爷爷,全名郑阿开,是我的外公。出生于1933年的他,曾经是福建省的一名公安,1962年因工作需要,带着一批福建服刑人员转移到江西。彼时上级要求福建公安局的警察交接并安置好人后返闽,但1962年的第二劳改支队狱警少,监区简陋,建场任务和管理服刑人员双重任务极重。


外公和同批的福建公安同志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部留在了江西,转为狱警建设监狱,至此外公与家人开始了分隔两地的生活,外公的父母兄弟姊妹在福建,五个孩子三个在福建两个在江西。


也正是这分隔两地的生活,这些年外公一家亲历了新中国铁路发展全过程,从燃煤时代几天几夜的闷罐车,乘客到站后满鼻子满头都是煤灰;到电气时代鹰厦线单双号通行,大冬天裹着军大衣彻夜排队买春运火车票,一手牵孩子一手提行李,爬车窗、挤火车、站过道、睡行李架一天一夜才能到目的地;到现在的高铁3小时候到家,一幕幕场景如影片划过。















传递责任与担当的杜爷爷




▲爷爷杜香魁 学生证照片

▲爷爷杜香魁 1996年60岁光荣退休时


杜爷爷 杜香魁


杜爷爷,全名杜香魁,是我的爷爷。1955年,20岁的爷爷从江西农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省第二劳改农场,至此一辈子就在农场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而爷爷的四个孩子也在他的影响下全部投身监狱事业,成为了狱警。


因农场是围垦鄱阳湖荒滩而成,气候和地理因素使得狱警每年还需承担防洪、抗洪的艰巨任务。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因雨季来临,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爷爷。因为农场里所有的男同志都要上堤抗洪。每每那个时候爷爷都会变得黝黑黝黑的,偶尔见他回家换身衣服时也总是打着赤脚,一身泥巴,双眼通红,放在桌上的对讲机不停地叫着听不懂的人名代号。


爷爷亲历并参与抗击了92、95年的特大洪涝灾害,96年光荣退休后每年的抗洪任务就交到了叔叔们的肩上。仍清楚记得98年的夏天,四叔突然半夜回来,让奶奶赶紧收拾家里所有东西搬到三楼邻居家,场里所有的老人、妇女、小孩全部即刻撤离农场躲避洪水,外出投靠亲戚,男人则留下抗洪。那年的暑假婶婶和姑姑带着我们几个小孩辗转在福建各个亲戚家,舅舅家住几天,阿姨家住几天,姑婆家住几天,爸爸同学家住几天,在外的我们时刻关注农场的水位,担心抗洪一线家人们的生命安全。


年年的防洪抗洪都让我们的心揪着,担心又害怕,而这样的提心吊胆终于在土堤坝变成钢筋混凝土堤坝,在三峡大坝建成后才得以缓解。去年2020年夏天的特大洪水大有超过98年的形势,农场的狱警们又如往年一样坚守在堤坝上,但当洪水超过最高警戒线后,福建的人民子弟兵便连夜赶来支援,表弟在朋友圈自豪的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还自带粮草,堤固心安”。



2018年堂弟结婚,我们堂表兄妹五人一车,恰好是1998年特大洪水“逃难”的5个小孩。大家一路回忆,当年跟着姑姑婶婶坐渡船,乘火车,坐汽车,搭三轮车四处躲水,根本体会不到大人们的难,还觉得很有意思,现在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才体会到当年农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抵御住98年特大洪水,堤坝没有决口,人员没有伤亡,服刑人员没有越狱是多么不容易。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党史是千万万共产党员点滴力量凝聚而成,我敬爱的爷爷们在百年历史长河中无名无姓,他们被统称为“中国共产党员”。看似平平无奇的他们是在祖国需要时大无私大无畏的战士,是洪水来袭时冲锋在前的抗洪斗士,是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的普通干警,是为了中国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女的退休老人。叔叔伯伯们接过爷爷们的担子,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巨变,如今也陆续到了退休的年纪,也成为了爷爷、外公,现今担子逐渐交到我们这辈人肩上,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我们又将昂首阔步开启我们奋斗的新征程,且听且看且待!


作者:杜琳国家统计局吉安县调查队





往期推荐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