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慢来,比较快”——一位706er入住DNA的感受

Kate 水光清弦 Cyanlibra 2023-11-12

不了解DNA数字游民公社的朋友,请先看我写的:

DNA数字游民公社 | 全方位生活体验评测


下面这篇文章是专门从一个706社群建设者的角度写的,比较了DNA和706两者既有相似又很对立的思路。



前两天看到小管家在协作群里面说到在大理做一个创作者的公社,“我觉得适合在大理搞个Cabin模式的空间”,“而且应该尽快做”。
这个时候,我想起来许崧的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然后突然知道这篇感想该怎么写了。
 
我来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之前,其实是期待这里会有很多的活动,工作坊之类的。我自己满脑子还是706的风格:聚集相似兴趣/想法的人,先碰个头,大家聊聊,然后做活动、共创。
然后发现DNA的逻辑是反过来的。来DNA的人,不是来“做活动/搞事情”的,而是来生活的。
我们在706的参与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DNA的生活,就是完完全全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过来住,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DNA,有这样一个公社、外部的田野风景、里面的人、你完整的非割裂的生活在,把你“托”着,并不觉得有很强的需求(包括物质上的、或是精神追求上的),就好像忘了在全球各个城市还有一个叫706的青年社群一样(开玩笑)。
 


虽然有这句“全世界有趣的人联合起来”宣传语吧,但其实许老师认为,不是“有趣的人”才来DNA,而是人到了乡村的环境,自然而然就会卸下城市生活的面具和思考方式,变得真诚、有趣起来。DNA当然“欢迎”活动,但不会去刻意“鼓励”活动。一切等着它自发地形成。

自发形成,有效果吗?要等多久?我慢慢观察着。


至少从硬件的角度,自从2022年初开始内测,这里慢慢地出现了零食共享区、物品共享区、共享药箱、健身房、KTV……等等。老许一边带着我看,一边讲给我听,喏,这个本来是没有的,这个是谁谁谁带来的,慢慢凑起来的……
从活动共创的角度,据说刚开始有段时间活动很多,现在的话大概就是一周一回电影,偶尔有分享会,体育类打球飞盘经常有,其它“智性活动”很少。社区氛围呢,就是大家相互都很真诚友好啦。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一起玩个飞盘,拿个快递,吃个饭,就熟了。熟了就会多聊一会,就会一起玩,讨论更深的话题,没有刻意的“破冰”,更无须过多担心他人的偏见,滤镜和质疑。反正,这儿能让你对几乎所有人都相熟。
 
我觉得706的小伙伴有一种急切,我也是,因为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很多状态急需被改变,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706的愿景在。而且,从2022年开始,自从有了notion这个协作平台,我感觉大家的相互之间确实比以前透明多了,知道一个个小group都在做什么了,我对这样的改变非常欣喜,也非常愿意继续投入在社群建设中。
 
来了DNA之后我的想法稍稍有些改变。具体改变在哪呢我也说不好,大概就是“慢慢来也不错”的一种心态。小管家有问Demian, 最近怎么啦,好像没看到你活跃发言了。
其实我们没有变,只是在生活,在体会。
 
大家如果有做个城市客厅(或别的什么事情)会很有体会,就是搞活动之类的琐事很磨人,做久了会“心累”,慢慢会变成为了责任/社群建设的使命感而做。每个人做事的节奏不一样,我们就是这样在一点点的进退中慢慢发展的。
DNA的想法则是,你怎么舒服怎么来。你是来生活的,想做就做,只要不犯法都行,没有一定要建设什么,也没有小管家来push一个想法。(当然入住的一些规范什么还是要培养的)
 
在这里比较深刻体会的是,城市思维与乡村思维的区别。在城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工作、生活、娱乐、社交,都是被对应的“分工”所包揽的。来参加706活动/社群共建的朋友,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认识伙伴的愿望,因为我们就是冲这个来的——比如约了明天20点,那大家这个时间就是要社交、讨论的,而且是要求一定效率的。

在DNA呢,认识人来自生活——吃西瓜、拿快递、玩飞盘,一来二去就熟了。熟了就会多聊一会,就会一起玩,一起讨论更深的话题,一起去城里。做这些的都是这些人,你的生活就是完整不割裂的。
在706,我们相互认同分为某种706er的精神;在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源于大家都相互认识。
 

DNA有配套一个ACDC安吉创意设计中心,住DNA就可以过去,里面有很舒服的办公空间、讨论空间、放了很多原版艺术书的图书馆、印刷工作坊和一些展览。这些理念的超前或许与当前这里的使用情况不配——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用起来,自然而然地。换句话说,DNA和ACDC的成熟期可能期待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

DNA的种种给人一点“率性而为”的意思,不过也算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艺术吧,就是它看上去都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部分是隐藏的、但是存在着,很潜移默化的。
 
我非常建议各位706的朋友都来这个国内游民公社的样板住一个月,亲自体验一下。(这里的人和故事,@DNA数字游民公社 的公众号上有很多,在地文化可关注@白茶原)
 
当然还有创始人的个性在里边。大家可能知道大理的海豚阿德书店,阿德也是DNA的创始人之一。我感觉那些嬉皮士做事情的动机就是一个“喜欢”,开书店也好、做DNA也好,没有什么很大的使命感。不过他们做DNA背后的愿景其实是让更多人来乡村,有些人来了之后就慢慢喜欢上这里,进而做一些当地的文创项目。老许经常跟参观者说的一句话是“有趣的人联合起来为乡村创造有趣的内容”,来解决乡村问题。
 
DNA懂得如何投政府所好(比如强调人才引流、乡村建设),乡镇领导不说,甚至有省发改委的过来参观,跟706形成鲜明对比哈哈。还有外省的过来看着这个乡村建设的样板,也许未来在中国大家会有更多数字游民的站点可驻留。
 
总结下来就是:

DNA vs. 706 = 让一切自然发生 vs. 用活动拉动人员的凝聚

某种程度上也是 “去乡野吧” 和 “去城市里找年轻人” 的区别


两者定位不同,我觉得两者之间其实是不可比较的,只是在借鉴思路。我自己会更喜欢706一点,因为能相互讨论的点更多。


不论怎么说,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尝试去实现心中美好社群的样子。


——写于入住一个月时,2022年7月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