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羚说】第10期|李丰&桂耀敏:做自己生命里的旁观者

2016-09-18 青领会订阅号

《青羚说》第10期邀请到了青羚学院一期1班的学员、思宇责任社会公益项目负责人、The One 书吧创始人桂耀敏分享她的支教经历和创业故事,同时邀请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前IDG资本合伙人李丰老师作为点评导师。

来自厦门大学的萌妹子桂耀敏分享了哪些故事?公益创业给她带来了哪些改变?对此,李丰老师又给出了怎样的建议呢?究竟如何做到自己生命里的旁观者?下面青青带你一探究竟:


青羚说·青羚学员分享


桂耀敏

青羚学院一期1班学员

思宇责任社会公益项目负责人

The One书吧创始人


做自己生命里的旁观者,很难,但我愿意尝试


“做一件有时代特征并且符合自己能力的事情,今天你去看它好或者不好其实不重要,可能三年以后你再去看会好很多”,这是李丰老师在第三届青领会上给现场青年人的一个建议。真的很巧,三年前20岁的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转折,三年后的今天才发现原来一切真的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支教,改变了我对未来所有的妄想

看到思宇计划支教报名的最后一天,我在兼职,中途请假去网吧报名。因为没有续钟,导致报名表没有被保存;害怕错过最后报名时间,千方百计找创始人微博;拼命留言,才得到简短的“可以”两个字,同意延时提交报名表。接到录取通知时,害怕、激动和自卑的心情交加,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志愿者,也是整个思宇计划团队中唯一的专科生。

一支教就是四年,虽然只有暑假,但是在这里的成长塑造了现在的我。从一名不入眼的志愿者到部门主管,到地区负责人,再到现在的主席,很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曾经因为高考失利、早恋失恋等原因而自卑消沉的意志找到了归属。一次支教改变了我对未来所有的妄想,整个成长的道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

其实,每年支教过程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每年都还是会集结很多的公益小伙伴,能够集结大家到一起的,所传播的公益信念是什么?能让我坚持的理念又是什么?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或者志愿者来说,使命感都是不同的。我没办法真正意义上的全盘认可并坚持前辈留下的理念, 但是我们自己经历的,从团队零基础到现在遇到问题一起解决,就是理念诞生的过程。

现在的我们,包括每一位青羚学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责任社会这样的大环境里,如何去见证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又如何去证明我们自己的价值?这都是需要我们去寻找、探索和挑战的。的确,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但是公益能塑造我们,教会我们摒弃在成功道路上所要消灭的个人缺点和社会锋芒,只有这样的精神磨砺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未来的光。我想,这就是支教和公益对于我们而言最真实的坚持。在我看来,公益组织所构成的第三方部门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是弥补国家和市场失灵的重要力量,公益组织与政府在大扶贫领域的合作前景是广阔的。

学业,不满意既有的结果,那就去改变

说到自己的学业,我参加支教之前是一个专科生。一直不满意自己的高考结果,参加完公益之后,下定决心往专升本的方向去走。最初考取了自己本校的中文系,后来被推荐到厦门大学,我对此感到非常意外,但对我而言确实是实现了一个心愿。托斯托耶夫斯基说过一段话:“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有人冷淡下去不做了。因为他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知道这种痛苦。”

创业,因公益起步

创业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的,非常意外的一个机会,和福州师范大学杨子老师合作,在杨子美学生活馆里开了THE ONE书吧。我们一起用七天的时间,完成了书吧的设计,现在书吧在二次装修的阶段,预计年底营业。THE ONE书吧的建立和公益相关,也因公益起步。思宇计划会涉及到图书捐赠,而好的图书资源又很稀缺,这对我们的管理以及筛选造成一定困难。我们希望爱心人士将图书寄到书吧,由工作人员进行筛选,然后寄到需要的学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图书的使用率。书吧也会承接一些公益摄影展以及沙龙,还有手工艺品售卖。

我不是一个专职创业者,创业也是刚刚起步,只能分享一些故事。我是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和开支都是自己通过跟项目或者奖学金得到的。在创业之前,我做过很多兼职,包括在肯德基兼职、摆地摊、电影院做销售、甚至栏目主编等。所有能想到的我都有涉及。

而警醒我以后要努力的一件事是,因为学校离兼职的地方特别远,有一次为省房租,一个人睡在马路旁公交站座位上。半夜被冻醒后发现身边有一个流浪汉,当时脑子里就在想:我的人生到底是不是就这样结束呢?还是从今天起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折腾成那个样子,可能因为失恋或其他原因,而自己又太自负。


偶尔停下脚步,组合生活中不相关的小美好


我生活中爱好特别多。去年跟着我的佛教法师参加了一场朝圣游学,用15天的时间从上海走到九华山。那段时间,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觉得是人生中一个有趣的经历。我还参加过架子鼓比赛和厨艺大赛,可能脱离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是特别自信,但是只要碰到和吃和架子鼓有关的话题,我就立马像变了一个人。我有一个小愿望,就是在25岁之前能走遍中国,所以我会有一个手账,把自己在旅行出差中经历的事写成攻略。我还很二次元,闲时会在b站看各种动漫。

这些不太相关的事情,组合起来就是我的人生,偶尔累的时候想想还挺美好的。面对选择和压力时,偶尔真的停下脚步,看看自己身边原本最喜欢的事。把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组合起来,就会形成你工作学习之外另一方小天地。比如前段时间我曾接受过轻度抑郁症的治疗,组合不相关的小美好属于我的释压方式。


公益,源自对世界和生命的爱


目前我们国家公益慈善事业还不是很成熟,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误解普遍存在。简单点说,公益就是公益,慈善就是慈善,两者不可以互相包括,也不能比较谁的范围更大谁的范围更小。公益和慈善都是对世界和生命的爱,也就是博爱精神和利他主义。但在行动层面,他们两者的概念指向两个维度。

公益的维度其实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政府力量之外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满足与维护。公益行动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组织,有时政府和企业也会参与进来。公益的受益方通常并不是一个个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获益,比如环保可以改善空气、水源质量,不论穷人、富人甚至动植物都会因此受益。

而慈善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怜悯、同情或者不忍之心,致力于帮助因社会问题陷入困境的一个个体或者让这个个体获得正常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正常的生存发展权利包括自然的、受法律保护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受尊重的健康的无障碍的状态。也就是说慈善满足个体的利益。慈善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比如针对个体疾病的救助、精神的抚慰等等。

公益和慈善这两个维度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或者同时推进的。当慈善主体从关注个人利益转变为关注群体、社会公益的时候就必须解决背后的根源,也就是社会问题,这就切换到了公益的维度。那反过来说,在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时候,开始为满足个人利益而行动时就进入了慈善的维度。

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慈善。如果是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人民增收,或是推动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促进教育权利公平享有,这就上升为公益。无偿帮助一个人戒烟是慈善,但通过政策、立法、社会监督推动公共场所戒烟就是公益。有一些行为或活动会同时具备公益和慈善两个属性。比如素食,因为低碳节能产生垃圾量少在客观上有利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公益;同时因为其不使用动物制品,客观上减少了对动物的伤害,这是慈善。


众多选择下,如何断舍离?


目前对我个人而言,离“公益人”三个字还很远,现在也没考虑自己以后的方向。我非常珍惜厦大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在兼顾书吧的发展。很多前辈告诫一定要断舍离,但现在每一件事都舍不得放手,也不放心交给别人,因为知道自己这几件事都没有做的特别好。所以最后我有两个问题想听一下李丰老师的意见:

第一个:在面临这么多事情中,其实我个人与家人会产生一些矛盾,加上个人情绪原因,前段时间会有一些轻度抑郁症状况,现在也不太会和家人朋友相处,也没有之前开朗。手上事情很多,不知道怎样选择。我是否真的应该断舍离,去删掉某一项么?

第二个:在中国的大环境中怎样看待社会企业的发展?个人感觉社会企业在国内不如在国外发展前景大或是成功率高。


青羚说·青羚导师点评


李丰老师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

前IDG资本合伙人

李丰老师拥有北京大学化学理学学士学位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化学理学硕士学位。曾为 IDG 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曾主导投资了宜信、韩都衣舍、河狸家、Ripple、Coinbase、百分点、挖财、万学等优秀项目。2015年成立FreesFund峰瑞资本,主要对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传媒和通信领域,与互联网结合的金融、教育、医疗健康领域,以及企业服务领域等进行股 43 35397 43 15287 0 0 809 0 0:00:43 0:00:18 0:00:25 3053权或与股权相关的投资。


关于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前景


我们先来讨论桂耀敏同学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从结论上来看,我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需要社会企业的阶段,社会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因为它们是新一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环境体系的变化,中国越来越需要具有强社会责任的企业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在这次转型中都得到更大的提升和发挥,或者说社会整体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从国家现在所面临的行业更迭来看,我们整个社会正处于人均GDP八千美金的阶段——一个接近消费升级的阶段,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医疗、教育、金融三个社会基础服务领域的企业出现(或者现有的企业往医疗、教育和金融涉入、改革或转变)。医疗、教育、金融这三个领域天生带有社会责任,因为他们既带有市场功能,又有基础服务功能。随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人均GDP八千美金以上的阶段,这三个领域的转化、改革和演变必然使得在这三个领域当中诞生出比较好、具有强社会责任特征的大公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企业。 

从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讲,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上,一个社会在进步过程当中,最终不会允许具有不好的初衷的企业或者说作恶的企业成为它的基础设施,因为这样的企业多多少少会阻碍到社会整体的进步。

综上,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现处阶段,以及涉及到的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在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企业的出现。


关于众多选择矛盾下的断舍离


现在回到桂耀敏同学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个人而言,很难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取舍,但从你的经历分享中,我想有这样两件事值得你好好考虑一下:

第一: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包括年幼的时候,尽量多的拥有不同的经历或遭遇,通过它去看到这个世界上不同事物和人是件对所有人而言具有巨大帮助的事情,因为在未来当你想要做出一个对自己长时间负责任的选择时,这些经历会使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宽度和信心都有所增加,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第二:(我想以我为例来引出我的观点)2015年40多岁的我重新开始创业,可以算是高龄创业了,但当我去回看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经历和变化的时候,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我做了很多事情,我看到了自己在这么大年纪上还能有很多的成长。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在年轻的时候一直未曾注意到的一点:放得下自己,才能看得见世界。

从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来看,有很多有精力的、聪明的或者说能干的、有思想的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或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都太在意自己的想法、判断、观点、意识正确与否,放不下自己的内心的执着。当然放下自己,并不是说去否定基本原则,而是说你把心里的自己尽量放下来,更多地去看别的事情、别的人,再具体一点就是看到其他事情发展的本质问题,或者别人身上的本质特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当你先腾出来更大的空间去想、去容纳更多的别的人和事情,然后再去做判断,会比较容易,同时减少差错。 

我说的这么容易,是因为从道理上讲,越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想的越清楚,自己就会越不容易焦虑和烦躁。

对于桂耀敏刚才所提到的抑郁问题和事务繁杂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阶段性的、表象性的,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终将会过去。

如果你能很清楚知道自己最终或者说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想要什么和什么是对的,那么这些事情就会相对更容易过去。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也经历过一段很长的比较严重的抑郁症问题,从大一到大四,当时我的治疗方法是:我相信这个事情一定会过去,同时我尝试去换个场景,换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头再来。所以我大学一毕业就立刻选择出国,摆脱那些固有的环境和包袱带来的影响。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是很有效的。

所以,当你在面对各种麻烦的琐事时,一定要相信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相信这些事情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很多事情在经历的时候可能会很痛苦,但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会发现都是好的经历。


青羚说·自由问答互动


提问1:在进行投资时,投资人更关注的有哪些点?什么样的创业者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李丰老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我们的投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我们会先分析一些行业的发展方式和趋势,研究出什么东西是会变好和注定会变好的趋势,想的比较清楚的那些方向,我们是会有意的进行自上而下的找项目。

自下而上的方式是,随机的碰到一些比较不错的创业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一些方向(我们没有考虑过的方向)上进行过思考而且比较深入,能力比较契合,我们也会进行投资。

创业者的选择上,大概有几个方式:第一,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和方向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比较长远的判断,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深信不疑,这是他的长期动力,毕竟创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第二,他的背景资力和经验最好能跟他将要做的事情有明确的延长线关系,也就是有一个可以推导的过程。当你把你的事情做的很大之后,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有一定的延续性。第三,个人能力素质要好,比如执行力和团队等。


问题2:您觉得品牌建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当时三只松鼠是如何打动您的?


李丰老师:首先,品牌的本质是什么。通常一个消费者在进行任何一项消费时,他所支付的,除了工业成本之外都是情感溢价。

品牌形成的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各种方式、手段、环境和趋势,来唤起用户心中的情感或脑海当中的情感。举个例子,我们听一首歌儿,大部分时候都会想到以前听这首歌时的一些心情和场景,这是比较显性的感受。品牌在消费过程中,原则上除工业成本之外都是这种情感。

三只松鼠,当时和他们的CEO聊的时候,感受最多的是他对什么是品牌和新的销售渠道(电商)变革引起的品牌建立形成和巩固过程中的方式手段的变化的认识做得都很好。零售行业产品最大的核心能力是供应链的管理和产品的管理,他在这件事上有十几年的经验。刚刚讲的选择创业者的三个条件,他都符合,所以我们选择投资。


问题3:在您看来,未来5-10内中国的商业机遇有哪些?您会看好哪些领域?


李丰老师:现在看的比较多的是跟实体经济相关的一些技术和科技行业。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必将面临到一次工业升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主要是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上的升级,这是一类方向。第二,从大方向上来讲,中国在新结构调整当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镇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大概只有40%不到,相比发达国家还差近一半儿。城市化过程当中又叠加了中国的消费升级,简单来讲就是再造一次品牌,因为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消费品牌更多的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很多已经不符合现在消费升级后的用户需求。第三,在现阶段的中国,服务行业当中的教育、金融、医疗等正在经历较大的变革调整,同时它们也正在经历市场化的过程,所以蕴含巨大机遇。


问题4:您站在投资人角度,可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


李丰老师:第一,看清趋势。创业者在看得清趋势的基础上做的事情,永远都是一些可能今天看起来多少有点不合理的事情,但因为趋势导致了它在五到七年或更长时间之后注定要发生。这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既能给创业者带来在犹豫不决和焦虑不被理解,能够带来碰见困难时更长期的坚持和信心,同时也能够使创业者做的事情最终是符合趋势或事物发展规律的。

第二,对自己的准确判断。创业者要在自己已经被证明适合或积累过经验能力或具备相关资源的事情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创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大部分人的失败是在长期跋涉过程中,因为左右摇摆或者来回转换而耗费了太多的资源,同时又没有一直前进的动力,或者做了不适合自己能力、资源和经验的事情而最终导致的。




本文内容源自

青羚学院《青羚说》第10期

  欢迎点赞和分享给朋友!

▎出 品 :青领会·青羚学院

▎责 编 :青青

▎记 录 :青羚一期 刘思洁 胡明阳 徐宝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文章来源!

▎More :推荐阅读《青羚说》往期内容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青羚说】第9期|艾诚&唐凌:创业者要多些智慧和敬畏


———— End ————



“跨界互联·青领未来”——第四届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 将于 2016 年 11 月12日在中国北京·清华科技园举办,更多大佬出席、更广校园覆盖、更大品牌影响,欢迎有意向赞助支持、企业参展、品牌合作的朋友联系晏先生(手机18701423337|邮箱yxl@cuyls.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9期青羚说精华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