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警方连端3个传销式网恋诈骗团伙 涉案20余万元
警方打掉传销式诈骗团伙。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3日电(吴坚 王一伟)以美女照片为诱饵,在微信里主动添加男性为好友,随后向对方展开“温柔攻势”,待双方确定“网恋”关系后,“美女”便假以多种借口骗取钱财。今年9月起,盐城警方就连续打掉3个“传销式”网络交友诈骗团伙,共抓获29名犯罪嫌疑人,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受骗加入传销组织,经过组织者的洗脑,反过来诈骗他人谋取钱财。
微信“恋人”竟是男儿身
警方揪出一网恋诈骗团伙
如果不是网聊“恋人”突然把他加入黑名单,家住盐城市亭湖区青墩镇的李先生还会以为那个信誓旦旦说要与他结婚的“女朋友”是真实存在的。
今年7月份,他的微信突然收到一个好友的添加信息,虽然与对方并不认识,但面容姣好的微信头像还是吸引了李先生的目光。一来二去,他便于这个自称叫小娟的年轻女网友熟络了起来,对方对李先生异常热情,时不时地嘘寒问暖,让李先生逐渐对其心动,很快,双方便以“老公、老婆”相称。7月下旬的一天,小娟表示已经买好了去盐城的火车票,并把火车票拍照发给了李先生,得知“恋人”要来看他,李先生激动不已,而就在他望眼欲穿之际,小娟却突然发来信息,称自己的家人遭遇车祸,急需用钱。“恋人”有难,怎能不帮?李先生想也没想,便将微信里仅有的5054元全部转给了小娟。可是,按照车票显示的到站时间,李先生却没有等来“爱情”的降临。焦急的李先生再次通过微信联系小娟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将他加入黑名单。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结果,李先生在气愤之余,选择了报警。
接到报警后,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民警通过小娟微信的转账记录“顺藤摸瓜”,查到一个以武某为首的传销式诈骗团伙。9月29日,盐城警方远赴山东一举抓获该团伙共计13名犯罪嫌疑人,经审讯,从今年6月份开始,该团伙以每个组配一个女性传销人员的形式,实施网络交友诈骗,相继有50多人受骗,案值达20万元,其中最多一个受害者被骗了36000元,事后,当李先生得知与他日夜热聊的小娟竟是一个大男人时,哭笑不得。
传销团伙集体“转行”
化身按剧本行骗的“戏精”
今年9月初,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组织民警开展“梳网清格”,在市区盐业巷进行走访时,发现其中一间出租屋内居住了六名男女,据周围邻居反映他们很少出门,外出也都是集体行动。根据这些信息,民警初步判断这里隐藏着一个传销窝点。
男女混住,屋里随处摆放的励志书籍以及账本,每个人只顾着不停地玩手机、发信息……经突击检查,种种迹象显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传销窝点,但是警觉的民警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查看这些人员的手机时,发现他们统一使用着年轻貌美的女性头像,在微信上忙着与他人热络聊天,时不时收到红包。
梳网清格捣毁传销窝点。
随后,盐城警方将这6人带回派出所,经过审查,警方确认这是一个新型的“传销式”网络诈骗团伙。而就在民警对该团伙进行调查期间,警方通过“梳网清格”在市区东园南巷还发现一个类似的传销诈骗组织,涉案人员达10人。
以杨某、宋某为首的16名嫌疑人悉数落网。经过审查,这些嫌疑人交代,他们大多是今年8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被人拉到盐城传销窝点的,之后便由杨某、宋某对他们实施集中管理。由于传统“拉人头”的传销日子是越来越难过,增长人数有限,渐渐地,日常生活开销都成问题,为此,杨某、宋某便让手下的传销人员“转变思路”,以窝点为单位,以谈恋爱为名义来实施诈骗,这样来提高业绩。
传销人员诈骗得手的金额作为业绩来考核,可以凭业绩从普通业务员升到主任级别,获取利润分成。一般情况下,嫌疑人都是在微信上广撒网,随机添加男性为好友,通过认证后,由男性传销人员负责和对方热聊,想方设法与之确定恋爱关系,之后着手诈骗,如果遇到有人不信,便换团伙里的女性传销人员进行视频聊天。嫌疑人为了诈骗得手费尽心机,精心准备了数套“剧本”,从佯装生病、路上遇事故到家人有难,甚至还伪造了出行火车票、旅途中的照片等,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盐城警方接连端掉3个这样的“传销式”诈骗窝点,查实近百人受骗。
“传销式”婚恋诈骗持续多发
专打“感情牌”更需多加防范
据了解,这种利用传销模式拉拢团伙成员进行婚恋诈骗的新型诈骗案件在全国陆续发生。区别于传统的婚恋诈骗,当前出现的专门以婚恋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组织中,有专人管理,定期培训,分工严密,层级严格,呈“传销式”诈骗,涉案范围更广,涉案金额更多。犯罪组织成员通过冒充年轻女性以婚恋为名在互联网上寻找诈骗对象,然后再虚构各种事实,相互配合,骗取被害人钱财。而大部分诈骗人员同时也是传销案件的受害人。在传销组织的洗脑式“教育”下,他们认为这类诈骗手段并非犯罪行为,且心甘情愿将诈骗来的钱悉数上交。
警方介绍,这种专打“感情牌”的骗局,主要目标锁定在单身群体上。骗子利用单身男女缺乏异性关爱的情感需求,以各类“嘘寒问暖”的问候迅速拉近双方关系,借机向对方索要钱财,实施诈骗。
盐城警方提醒,网上交友是“脱单”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轻信网友,个人隐私信息更不应透漏给对方。当遇到对方要求微信红包、银行转账等“老套路”时,更要时刻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警方报案。另外,也可在手机上安装相关智能软件,拦截垃圾、诈骗短信,标记和识别诈骗电话,从手机源头出发,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文章来源:中新网江苏,特此鸣谢!
往期推荐
更多反传防骗资料请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qq微信1505304892,电话1311795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