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国最忌惮的一位中国人 “人间蒸发”30年!

2017-07-28 军事热播

点击上面免费订阅

问:怎么每天都能免费收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只需点上边《军事热播》免费关注

更多好文——请猛戳我

来源:观察者网

假如我是一只鸟,

诗和远方都会有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诗人艾青写的《我爱这土地》现代诗,流露的是对中国无限的爱!

是的,我们爱身下的这一片土地,只因为他叫做中国!

是的,因为深爱中国,所以很多人默默地为祖国奉献自己,他们心中装着祖国,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生活,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

“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泽东'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这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老先生壮怀激情的一段话!

当年年轻的黄旭华响应号召,大公无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所有,是大写的人!

1958年,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黄旭华,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被选中参加研究。

之后不久,苏联宣布撤回援华专家。毛泽东说出了让黄旭华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一句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到一个月,黄旭华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汇集到了那个寄托着他们理想的荒山半岛。“中国核潜艇完全是白手起家。”黄旭华回忆:“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人才。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有谁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模样,也许会大大缩短研制过程。”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外型是水滴型,因为摩擦阻力小,水下机动性和稳定性好。美国在研制中谨慎地选择了三步走。我们是也分三步走,还是三步并作一步?研制队伍发生激烈争论。34岁的总设计师黄旭华毅然选择了后者,“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少走弯路。”

没有犹豫彷徨,黄旭华带领大家通过大量计算和反复论证,仅用三个月就提出了五个艇型方案,然后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实验室。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摸索着一步一步往前闯。我们有的,只是不可动摇的决心!”他说。

没有知识只能从头开始学。由于当时相关资料很少,他们就像大海捞针一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集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但是国外的信息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都要带上三副'镜子',先用'放大镜'找线索,有了线索就用'显微镜'仔细看,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就用'照妖镜'来甄别。”黄老先生打趣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从国外弄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玩具模型。黄旭华如获至宝:“我们拆解分装了一次又一次,发现跟我们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大家高兴坏了!”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准确,他和同事们常常分组计算同一组数据,出现不同结果就重新再算,直到结果一致。为了一个数据,“噼噼啪啪”的算盘声经常一响就是一整夜。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要运用三角函数、对数等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模型。

8年!就算一穷二白,黄老还是用土办法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待的艰巨使命。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正如钱学森所说:“没有一万年,也没有一千年、一百年,只用了十年,我们就建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

  2008年10月19日,黄旭华指挥大合唱《歌唱祖国》

1974年8月1日,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回望过去93年,黄老说,自己曾三次流泪,让他刻骨铭心。

第一次是1988年4月,中国首次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  

由于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试验之前,艇员心情很沉重,面临着未知的生死,有人给家里留了遗书,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在动员大会上他说:“我们下去是做试验的,不是准备牺牲,我们要唱 '雄赳赳,气昂昂'!” 

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他的妻子李世英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你是总设计师,你必须下去,必须对这一百多名官兵的生命负责!

就这样,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

当实验成功,这位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激动得满脸都是泪水。出艇后,他即兴写下这样一句话:“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57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一来就“人间蒸发”了30年。

30年未能与父母谋面,唯一联系就是一个信箱号码!

直到1987年,上海一家杂志发表了关于黄旭华的报道《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他给母亲寄了一本。母亲把报道看了一遍又一遍,流着泪对全家人说:“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后来,当妹妹告诉他这件事时,黄旭华又一次落泪了。

1988年,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广东老家时,母亲已经93岁。“我离家30年,家人只知道我在北京的邮箱号。父亲重病,我回不去;他去世了,我回不去……”在父亲坟前,黄旭华第三次流下热泪。

“俗话说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黄旭华说到动情处,不禁激动哽咽。

而他的生活中没有助理或保姆

  老夫妻一直过着简朴生活

虽然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他们没有助理或保姆,83岁的李世英每天给两人做简单的三餐饭。去年开始,黄旭华“承包”了家里洗碗的工作,妻子评价他洗得还挺干净。

虽然年逾93岁,黄旭华每天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的。每周工作日,黄旭华早上从家中步行至办公室,8时30分 49 30912 49 15215 0 0 6253 0 0:00:04 0:00:02 0:00:02 6256开始上班。整理个人资料、开会、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中午下班的铃声响起,我才惊觉哎呀下班了。”他自嘲道:“我的工作效率不高,看文字不再是一目了然,得老花镜加放大镜两镜并用。”

  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问及老人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生活要有规律,心态要好。不要总是照镜子,看自己是否长了皱纹或者白发。

妻子则总结:“他的生活很简单,从不追求物质上的奢侈,心里只是记挂着核潜艇事业,没什么杂念和困扰,核潜艇是他最大的追求和快乐所在。”

1997年,黄旭华在办公室抚摸核潜艇的模型说:“发展核潜艇事业,必须全国大力协同,需要一大批为之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并且经常鼓励下一代,“不管美国人搞了没,你们要坚持自己的创新和研发”。

正是有像黄老这群人的存在,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牺牲自己,祖国才能得以繁荣昌盛。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为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牺牲奉献,淡泊名利。

余 !致敬那些为国奉献的人!

您千万别私存!一定给你朋友也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