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王史往往就是强盗史

文字客魏剑美 魏道非常 2022-04-17

怀侠肝义胆气魄,写痛快淋漓文章

老魏出品,篇篇原创,欢迎关注


对帝王的崇拜算得上也是“传统文化”之一种吧,当下正好又赶上“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高潮,于是各种各样的颂圣之作粉墨登场,尤其《大秦赋》更是赤膊上阵,几乎已经将暴秦捧上了为民众利益呕心沥血的至圣地位。


一个只看电视剧的现代人,一定恨不得立马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去沐浴“理想国”的光辉,去感受始皇帝的温暖。


史册上赫然站着的都是赳赳武夫。


身为帝王或者帝王后裔,秉持帝王史观倒也罢了,但最有意思的是,越是平民阶层,往往越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帝王史观,对帝王特别是嗜杀好战的帝王,痴迷有加,心向往之。

 

秦皇汉武的时代,“文治”如何不甚了了,但“武功”赫赫自不必说的。唯其杀伐无度,威震四方,才让几千年之后的小民都意乱神迷,尽情想象自己祖先的骄傲与荣光。

 

自然,那骄傲与荣光也延伸至当下的自己,所谓“与有荣焉”。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自己”很可能乏善可陈,甚而至于是人微言轻、进退失据的“蚁民”和“屁民”。

 

柏杨先生有遗世名言,“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帝王唱赞歌”,其史学名著《中国人史纲》就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史。

 

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不过是无数个连环幸存者留下的骨血。单说“秦灭六国”这事,“六国”人口就在战乱中损失三分之二,至于秦自己,甚至比“六国”更惨。天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侥幸偷生的,是否忍受过屈膝臣服的耻辱或者刀锯斧钺的惩罚?

 

统计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幸存者偏差”。而在历史学上,留下的多是“成功者”的丰功伟绩和“幸存者”的山呼万岁,又哪里会有累累白骨的呻吟?

 

“不为帝王唱赞歌”作为平民史观者最基本的一种治史态度,不仅仅是对过往生命的敬重,也是对现实政治的警惕。礼赞战争和暴力,本质上都是对当下用强的一种怂恿。

 

战争对于推动人类的发展,客观上确实起过作用甚至是巨大作用,但这恰恰是人类的悲哀而非荣耀。对人类战争胜利一方的崇拜,与对斗赢的那头公牛的称赞,或许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所谓“正义性”的赋权,多半来自胜利者的话语霸权,所谓“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人类的战争固然有正义战胜邪恶的时候,但邪恶战胜正义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更多的时候,“正义”与“邪恶”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孟子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话之所以得以流传,一是因为已经坐拥“天下”者正好可以逆推用以自证正义性与合法性,二是百姓也大可以拥“心”自重,作为与权贵讨价还价的资本。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哪有如此简单的逻辑主线?一个人只要真正读过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就一定会为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混乱与繁杂而震惊。所谓的“历史逻辑”或者“演进主线”,常常不过是“成功者的叙事学”,正如刀尔登所指出的那样,“得天下者得民心”。


 

对于手握权柄的人来说,宰割善良、屠戮无辜、欺瞒天下不过只是家常便饭。两强或者多强斗狠,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无论胜负多半都是天下苍生埋单。虽也有“愿世世代无生帝王家”的悔恨与悲痛,但相较其未亡之时所荼毒的百姓而言,实不过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

 

相较刀枪相见,我始终认为学会妥协才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以妥协、协商为基本方式的社会管理模式,才是真正文明的模式。好以“正义”“真理”为议事立足点的人们,最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你们的“正义”和“真理”是由谁赋权的呢?

 

他们习惯性的回答是“人民”,那么请问:“反对你们的就不是人民吗?”若对方也是同一种赋权模式,则你们与他们又有何高下之分?

 

“成王败寇”模式之中,倒过去整理史料,是诸多“正统历史学家”的拿手好戏。而诸多半通不通的人,又常常以这些“史料”来批评他人“不懂历史”,或者教育他人要“尊重事实”,殊不知,他们嘴里的“历史”与“事实”早就是经过了意义选择和道统审查的“历史”与“事实”,而与之相反的材料根本就没有被拿出来对比、鉴别的机会。


老魏文章:

将不同诉求者视为“敌人”,是一种致命的大倒退!

对那些照稿子念的领导,我满怀由衷的敬意

鲁迅活到1937年,他会成为大汉奸吗?

答案早已给出,你只是还不死心而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