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南充市委作出这项重要决定!
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全面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在南充落地落实
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提供根本遵循的决定
(2018年7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南充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南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推动治南兴南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根本遵循,中共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体会议就此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用以指导南充各项工作
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坚定用以武装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治南兴南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捍卫者。
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坚定用以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坚定对表看齐,坚决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科学理论变为具体实践、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全面贯彻指示精神,坚定用以推动工作。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开新篇、重整行装再出发,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系列部署在南充落地落实,不断开创治南兴南各项事业新局面。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深刻领会省委对治蜀兴川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进一步丰富完善南充发展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确立了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全市上下必须以此作为谋划推进治南兴南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在全国全省大局和时代大势中把准方位,进一步明晰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和阶段特征。 南充是国省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地带、川渝陕甘4省(市)结合地带、成渝西“西三角经济圈”腹心地带、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前沿地带,是全省的人口大市、经济大市、农业大市、教科文卫大市。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接续奋斗和艰苦努力,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进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进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当下南充,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大城崛起的宏伟目标。
清醒认识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南充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实力不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创新能力、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也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布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南充交汇叠加。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将南充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支持南充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明确提出建设成都经南充至达州350公里时速高铁,加快汉巴南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成南高速公路扩容;明确提出推动嘉陵江流域经济协作,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明确提出支持高坪机场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改(扩)建,支持南充新设综合保税区;明确提出协同推进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建设,推动南充港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协同合作发展,赋予了南充更高定位、更大平台、更多机遇。
丰富完善战略体系和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等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155发展战略”,始终聚焦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战略目标,大力培育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交通枢纽、教科文卫、旅游三产、产业园区“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培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事业发展“100件大事”,高质量追赶跨越发展、高品质建设“成渝第二城”、高要求保障落地落实,不断开创南充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坚定贯穿到南充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省委牢牢把握治蜀兴川总体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作为做好四川一切工作的总纲领。全市上下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和省委治蜀兴川总体要求坚定贯穿到南充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南充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紧扣南充发展实际,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进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在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动力转换上进,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上进,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上进,在思想文化、依法治市、党的建设上进,保持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区域的良好增长态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加注重质量与速度的统一、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治蜀兴川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全力推动南充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省委着眼于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出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市上下必须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坚持核心带动、点轴开发、一体发展,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做强主城核心,引领全域发展。坚持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优化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推动国土、城乡、产业、生态、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中心城区功能协调、产城共兴、山水相融,形成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支持西充、蓬安撤县设区,加快推动“南西蓬”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200万人,成为全省非省会城市中首个“双超两百”城市,实现城市能级整体跃升,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和资源集聚能力。
壮大县域经济,推动竞相发展。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大力实施“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坚定支持主城三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区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到1500亿元左右,其中顺庆要建设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高坪要建设城市门户新高地、空港经济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嘉陵要打造实体经济主战场、新城新区主战场、创新创业主战场;积极鼓励其他县(市)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一个县(市)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到600亿元,其中阆中要成为旅游的龙头、对外的名片、发展的主力,南部要争当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乡村振兴发展的排头兵、生态绿色发展的排头兵,西充要成为有机农业排头兵、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城一体示范区,仪陇要建设老区振兴示范县、红色旅游示范县、美丽乡村示范县,营山要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综合交通次枢纽、商贸物流集散地,蓬安要建设生态宜居江城、历史文化名城、融南发展新城。
强化区域联动,促进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省委“五区协同”发展要求,加强与川东北经济区各市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相融,努力在重大产业布局对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与达州“双核”联动,与广安融渝协同,与广元生态共建,与巴中发展互惠,全力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积极融入成都、重庆发展,推动区域同城、基础同网、产业同链,主动承接成渝两地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南充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省委牢牢把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强化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力支撑。全市上下必须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增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动力活力。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增强新的发展动力。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完善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断深化金融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切实抓好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突破口,结合国省改革试点项目、“五个一体化”示范项目和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微改革”行动,打造改革品牌,提升南充改革辨识度和影响力。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设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重点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努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化体系建设,推进新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融合聚变,促进经济发展质量迈向更高水平。
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嘉陵江英才工程”为统揽,深入实施“高端人才领跑计划”“高校人才聚集计划”“优秀乡友归雁计划”“名家名匠招引计划”,加快创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省“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建设一支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支持中省在南企业、驻市高校、科研院所与南充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努力在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中把南充打造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省委牢牢把握我省服务全国开放战略的方向,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全市上下必须坚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更深层次推进全域开放、全程开放、全面开放,加快形成“招强引优、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深入推进全面开放合作。 坚持把营造良好开放环境作为开放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打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亲商护商的人文环境,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充分利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精心组织“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100件大事”等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瞄准主攻企业、主攻区域、主攻产业,开展以商招商、集群招商、沿链招商,全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坚持以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地区全面合作。
建设重要交通枢纽节点。抢抓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着力铁路发展提速度、航空运输扩能力、内河航运上等级、公路网络加密度,加快构建区域性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畅达东西、贯通南北、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重点推进成南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建设,加快接入国家高铁大动脉。大力推进高坪国家开放口岸机场和阆中机场“双机场”建设,建成区域航空枢纽。大力推进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协同推进利泽航电枢纽建设,建成连接长江的黄金水道。大力推进成南高速(扩容)、南充二绕、南潼、绵西、阆仪营等高速公路和西顺嘉、顺蓬营、顺仪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持续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和农村公路建设,打通对外大通道、畅通内部大循环、实现城乡大联网。依托交通大通道,健全服务支撑和政策体系,吸引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
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 积极创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和通关便利化,释放空铁公水集成优势。务实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和南充现代物流园4个“国字号”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以南充经开区为龙头的“1+9”工业园区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支持建设“飞地园区”,积极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实施“留学南充”计划,依托驻市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基地,创造条件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自主品牌,打造市场化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开创南充“三农”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省委坚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市上下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往深里做、往实里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围绕“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扶贫与扶智(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扎实做好住房安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等重点工作,深化对口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努力构建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割型向融合型转变,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持续推进晚熟柑桔之乡和木本油料之乡“两乡建设”,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积极推进“美丽南充·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污水处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增强乡村善治能力,着力建好农村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新乡贤队伍。
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交通、集中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南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省委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发展巴蜀文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全市上下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急难盼愁”民生问题。
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特等各级各类教育,支持驻市高校内涵式发展,打造高中优质教育品牌,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健康南充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业,优化完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医疗卫生违法行为。稳定增加就业岗位,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全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
推动地域文化发展更加繁荣。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感动南充”“身边好人”等典型评选活动。构筑鲜明的文化地标,重点围绕“三国之源”“丝绸之都”“非遗之乡”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工程。加快推进“九馆六中心”等基础设施和“书香南充”建设,完善南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响独特的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国际木偶艺术周”等国际国内知名文化活动和文化会展,积极推动“川北大木偶”等独具南充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强地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市、数字南充、智慧社会。
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和诉非衔接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严密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推进平安南充建设,切实加强反恐防暴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以创建平安社区(村社)为抓手,以社会组织为支撑,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下沉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建强群防群治力量,形成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格局,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南充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省委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全市上下必须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打底、生态强市,守护好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川中最秀美的丘陵、巴蜀最宜居的环境,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面整改环保督察反馈突出问题,让绿色生态成为南充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深入推进“蓝天行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切实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深入推进“碧水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快推进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和小流域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到2020年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深入推进“净土行动”,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清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强化污染土地治理和修复,加强旱灾、洪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嘉陵江流域各地紧密协作,共同筑牢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扎实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扎实开展城乡绿化建设行动,持续抓好增绿、补绿、护绿,积极开展生态城市、森林小镇、绿色村庄创建,加强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加快建立绿满山川、绿满田畴、绿满城乡的生态绿网体系。扎实开展绿色低碳生活行动,深入推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餐馆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广泛推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政务,以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促进生态绿色发展制度化。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水资源消耗、环境容量等总量控制制度,健全环境资源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及交易制度,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配套性立法。健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等制度,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环保污染黑名单管理,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健全领导干部环境资源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环境质量下滑、环保工作履职不力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
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持续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南充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省委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推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全市上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市县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以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和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规范市县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城乡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南充群团工作体系。
大力推进法治南充建设。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落实依法治国要求,不断强化治南兴南的法治保障,巩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深化“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行动,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快法治南充进程。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全面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重点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涉众型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持举债有度、限额管理、严防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动态监控,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安全稳定风险,坚持“隐患排查零死角、整改整治零容忍、严管重罚零放过”抓安全,坚持“稳控治标、事了治本、依法处置”抓稳定,坚持“高威震慑、高压打击、高密防控”抓治安,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到省进京非访事件和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件。
十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以彻底肃清拉票贿选案余毒为抓手巩固发展南充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省委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市上下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彻底肃清南充拉票贿选案余毒,久久为功打好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南充有任何市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施工队长”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南充拉票贿选案余毒,进一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铲除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滋生的土壤,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核考察机制,大力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家风,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聚焦“四风”问题十种新表现,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效防范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纠正冷硬横推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始终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消减存量。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纵深推进巡察工作,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充分发挥审计促进反腐倡廉的作用,实现审计全覆盖。坚持标本兼治,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带动形成党员干部队伍良好风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落实做到“五个过硬”、增强“八项本领”要求,切实抓好干部常态学习和培训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等六个方面树标杆、作表率,发挥好“头雁作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严格落实“强化法纪约束持续正风肃纪100个不准”“正向激励干部30条措施”“容错纠错机制30条意见”,进一步激励全市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南充落地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由市领导牵头负责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带头抓好各项工作,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工作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工作不见效的人和事,坚决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
加强宣传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四川人民的关心关怀,大力宣传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特别是事关南充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决定要求,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市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狠抓工作落实。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敢于破除阻碍发展的制度藩篱,善于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坚持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深入推行开会一次见效、协调一次成功、督办一次落实“三个一工作法”,深入推行情况一线掌握、问题一线解决、工作一线推进“一线工作法”,深入推行走下去解决问题、走上去争取支持、走出去招商引资“三走工作法”,深入推行负责的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出手的事情达到最高水平、追求的结果达到最好效果“三最工作法”,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南充贡献。
内容来自南充日报
-- 精彩推荐 --
聚焦产业抓项目,助力经济加速度——2018年上半年项目会战连连看
总投资895.2亿元!南充市2018年第三季度11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宋朝华率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与会人员赴西充开展项目拉练
宋朝华率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与会人员赴阆中开展项目拉练
宋朝华率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与会人员赴蓬安开展项目拉练
千帆竞发势如虹,南充项目攻坚捷报传——“三场突围战”之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