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充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铆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南充日报 2019-04-06

  在距西充县城区18公里的义兴镇殿子山村,有个总面积452万余亩,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示范区。一个个标准的蔬菜大棚,一块块四四方方的产业基地,瓜果飘香,藤上枝上挂满红红的番茄、长长的黄瓜,生菜、西芹等蔬菜青翠欲滴。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采用农场与商务、观光与科普、科技与扶贫“三结合”模式,在育种、新品种引进推广、病虫害防控、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已引进驯化红心火龙果等果蔬新品种40余个、藏香黑猪等畜禽新品种20余个,开展60余项优新试验研究。


  2200多年前,因为“诳楚救汉”的忠义之士纪信,西充有了“忠义之邦”的美称。现在,在这方历史悠久的热土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西充县全力提振现代农业,倾力打造智慧农业:高起点、大手笔规划80平方公里的南西田园新城呼之欲出;在建成六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打造覆盖金泉、太平等15个乡镇103个村的金太线百里百村柑橘产业融合示范园;占地4500亩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样的场面得益于西充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铆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全县农业农村发生大“蝶变”。


智慧农业 推动农业发展华丽“蝶变”


  农业要实现由大到强,必须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西充县着眼自身自然生态良好、农业基础厚实的核心优势,响亮提出擦亮西充有机农业金字招牌、打造“有机农业排头兵”,积极推进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发展华丽“蝶变”。

  “有机农业是西充产业的最大优势,必须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全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推动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成为全省标杆、全国示范。”西充县委书记孙骏如是说。

  赵克勤是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大棚管理员,每天早上上班,他没有像其他农户一样,到大棚里做着通风、补光、增温的工作,而是坐在办公室里,运用电脑远程监控,鼠标轻点,就可以完成远在两里之外大棚的所有管理。远程监控系统运用的是智慧农业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手机、电脑相连,借助安装在大棚内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能通风、智能降温、水肥一体化、智能补光、智能喷灌等远程操作。

  农业“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使农民更便捷地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在园区总控制室,赵克勤打开监控屏幕,便能及时了解农作物长势,而且可以对大棚内的温度、土壤酸碱度、湿度等环境要素进行24小时实时数据采集、监测分析与智能调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一旦指标超标,系统会立即报警,自动生成解决方案。“之前在家种地需要的人工劳力特别多,人也特别累,现在有智能一体化系统,工作轻松,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点一下,就能完成各项工作。”赵克勤介绍说。

  漫步西充乡村田园,但见群山如黛,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整洁,别致的农家小院点缀于青山绿水间。当天,记者在西充县中岭乡楼子寺村的广绿生态农业园看到,园内蔬菜瓜果间,分布着各种感应仪器和喷灌系统。200余亩火龙果依托农业科技,年产量可达200吨。在与此相距不远的百科有机农业产业园,凭借733.33公顷有机果蔬、5万只有机“葵花鸡”、2万头“牛奶猪”,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机产品指定基地。航粒香米业带动近2000户农户种植有机稻,亩增收1982元……

  农业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管理技术上,也体现在经营理念上。近年来,西充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7.3万亩,其中11万亩基地、186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被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授予“亚洲有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西充县严格执行有机农产品“四有一可”生产标准,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500盏,配置黄板150万张,建成腐熟池2600口,建成龙兴、百科等4个可视农业平台。“全县近70万人中有近10万人吃起了‘有机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成功创立‘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涉农商标128件,培育天盛‘竹娃娃’‘元斗’等省市著(知)名商标63个,‘充国香桃’‘西凤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充县农牧业局局长程忠良说。

  借力现代农业,西充县农业发展后劲十足。近年来,西充坚持农业融合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为引领,联动推进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的种植养殖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年加工农产品20.3万吨,产值30亿元。其中,星河科技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食用菌研发生产企业;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基地,建成万亩青龙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万亩充国香桃博览园、万亩充国故里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景区20个,争当“有机农业排头兵”、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被提上议事日程。



创新方式 “小农户”变身“小股东”

  思路决定出路,梦想创造奇迹。刚刚闭幕的西充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擦亮西充有机农业金字招牌,建设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有机农业排头兵”;坚持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打造立足成渝、面向西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坚持西充向南、融入南充、同城发展,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明晰战略路径,通过决胜现代农业、工业振兴、旅游康养、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五大战场”,做强“三大定位”重要支撑。

  9月3日,西充县双凤镇跳蹬河村兴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多名村民正在柑橘产业园里忙碌。跳蹬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江介绍,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该村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民们自发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劳动力和现金等入股,把撂荒地变为丰收的果园。

  曾经的跳蹬河村果蔬种植零散、管理粗放,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5000余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近年来,该村集中1150亩土地统一规划产业,在全县建成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吸纳农户分散资金150万元、劳务股金16万元,部分贫困户通过“扶贫特惠资金”入社发展,按照供种、供肥、供药、指导、销售“五统一”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规模发展大雅柑等特色产业,新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农家乐,联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们自建合作社,不仅有保底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上班挣钱,盈利后还能分红。”胡江介绍,现金入股的农户按“利息保底、持股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2017年,全村实现人均经营性增收5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0%。

  为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带动效应,助力脱贫攻坚,西充县探索形成了农民“土地入股、现金入股、资产入股产业园区”三种模式,把分散的“小农户”培育成产业链上增收致富的“小股民”,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身。

  西充县紫岩乡观音庙村以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全村规模发展青见、春见、爱媛38号、沃柑等优质柑橘1100亩,已经挂果300亩。村集体以“集体所有基础设施+集体闲置资产”折资入股合作社,采取“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招引龙兴、航粒香、中收农机等公司实施产业经营全程服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服务全覆盖。村集体和农民以“资产价值保底+入股分红”方式按股分享收益,实现壮大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突出农业与科技相结合,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7个、专家大院35个。

  相隔不远的西充县古楼镇以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依托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由村党支部牵头,在不改变入股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把土地入股盈利部分进行分红,采取当年行情议价、动态调整土地租金的方式,按程序规范流转到合作社。

  目前,西充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粮油”总体布局,规模化推进“有机粮油、有机畜禽、充国香桃、西凤脐橙、充国香薯、二荆条辣椒”“2+4”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5万亩、万亩亿元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0个,招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1678户,带动4.2万户群众入股经营,年可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农旅融合 增添发展新动力


 发展旅游康养业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西充提出以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西充县乡村旅游从无到有,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9月2日,记者看到,位于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核心区的桃文化博览园已拔地而起,该园包括桃文化艺术博览园游客服务中心、桃花文化艺术展示区、花海荷田休闲养生区、农耕体验区、桃品种与科普展示区的“一心四区”精品景点8个,集中展示西充生态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川北独特的民俗文化。“桃文化博览园将打造成为桃树品种和桃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把各地的桃树品种、充国香桃的栽种历史、栽种技术,以及各地的桃文化和有关桃的诗词歌赋、书画摄影作品等集中展示,倾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桃文化博览园,展示丰富多彩的桃文化,该景点将在今年9月举办的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上惊艳亮相、开门迎客。

  顺着蜿蜒的产业路驱车前行,一路领略处处是景的生态乡村。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农村新居点缀在桃园中,放眼望去,村景交融,犹如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几天,西充县古楼镇过江楼村元斗桃园合作社的村民们正忙着把晚熟桃子、红翠李等进行打包、装箱,通过快递送到北上广客户家中。元斗桃园合作社负责人高元斗介绍说,今年,园区产的桃子通过扫码、套袋后,有30%的桃子通过网络销售出去,还有70%的桃子被外地经销商和游客直接进村买走了,根本不愁销路。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西充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过江楼村,利用互联网搞营销的果农不止高元斗一人。“全村300多户果农,人人都兼职网店老板。”高元斗说,今年该村的“充国香桃”网络销售量超过100吨,销售收入预计超200万元。

  数据显示,通过互联网,西充县每年有50%以上的农产品销往外地。“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帮助村民生产、加工、销售桃子酒、黄金桃罐头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古楼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采用“互联网+”模式,培育电商企业,创建农村电商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被誉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的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房前经果园,将民居建设与生态保护融合,成为一处靓丽的田园风景区。伴随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振兴不但美了乡村,还富了村民。“在家门口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小孩和老人,再也不用在外奔波务工了。”双龙桥村村民何华平开心地说起自己生活的改变,自双龙农牧业公司打造1600亩有机生态产业园以来,他们一家经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茶坊等服务,旺季收入一天可达5000元,淡季收入也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目前,全村80%的村民当上产业工人、老板和服务员,围绕旅游观光,自主开展乡村旅馆、农家乐等经营服务。

  而今,西充跨越赶超的自信更加坚定。西充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打造立足成渝、面向西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突出“有机农业公园”的旅游品牌,形成集有机发展理念、有机生产模式、有机生活方式、有机文化涵养为一体的“大公园”。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体验游”“有机美食品鉴游”“有机健康养生游”“有机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提升西充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与其他县(市、区)旅游线路串联、旅游景点联动。力争旅游人次与综合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西充坚持把加工作为延伸现代农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抓手,打造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的核心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崛起!以“有机农业排头兵”的名义,发展有机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产村相融,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城乡宜居画卷在美丽西充版图中徐徐呈现。(记者 张德利 张蓉萍)


内容来自南充日报

-- 精彩推荐 --

乡村五个振兴,四川这样干!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大会上作部署

宋朝华:主动认领问题 主动对照检查 主动整改解决

凝心聚力、建言献策,2018第九届C21论坛在南充开幕!

宋朝华带头参加全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法纪知识考试

宋朝华会见第九届C21论坛参会客商代表

最终确定!沥青路面铺设完成,育英路9月1日恢复通车

宋朝华赴长沙铜官窑古镇考察:推动更多重大项目落户南充

“熊猫队长”回南充了!将在西山运动场免费向市民展览一周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