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民产业+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南充乡村振兴战略是这样做的…

南充日报 2020-11-05

南充日报社影视中心 陆待君 秦飞

张人夫 母丹 摄/制



  

民富天下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南充在“三农”领域落实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时代课题。



高坪区江陵镇凤仪湾,昔日荒滩地如今被打造成了风景区。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南充在广袤的乡村掀起了场场建设热潮,铺展开幅幅壮丽多姿的大美画卷。


富民产业支撑 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


顺庆区搬罾镇青山湖新农村天蓝水清,生态宜居


  南充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州)之一,2014年,全市有129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1万户、57.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省第三位。


农民不富,谈何乡村振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村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振兴乡村。对于南充来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抓住脱贫攻坚这个“牛鼻子”。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举,以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培育脱贫奔康长效产业,确保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在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群众入园发展、稳定增收。


现代农业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顺庆区渔溪乡集凤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萝卜、白菜、莴笋、花菜等蔬菜长势良好。村民伍志琼一边熟练地拔萝卜,一边跟身边村民聊天。


  “现在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园区务工收入,咱们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伍志琼丈夫常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44岁的她既没文化也不懂技术,除了耕种家里的2亩地,平时只能去到建筑工地提灰桶、当小工,这家没完工就得赶紧找下家,活又累挣钱还不多。


2014年,随着精准脱贫号角的吹响,集凤寺村通过流转土地,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伍志琼把家里2亩地流转出去,每年收取1000多元租金。手脚麻利的她又到产业园当工人,定期拿工资。“工作稳定,每天拿现钱,而且离家近,打工挣钱和照顾家人两不误。”伍志琼说。


占地3200亩的蔬菜基地是渔溪乡最大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已吸纳2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入园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目前,渔溪乡建有4个脱贫奔康产业园,有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30余个。


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产业园铺就百姓致富路


贫困群众往往因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等因素导致贫困,受自身条件限制,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脱贫奔康。针对这一问题,南充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成为业主大户或家庭农场主,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政策资金入股,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按照这一思路,脱贫奔康产业园在南充每个贫困村建了起来。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023个,带动贫困户9.1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全市共退出贫困村1217个、脱贫5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



基础设施打底 广袤农村面貌美起来


营山县朗池镇兴云村脱贫奔康产业园


老百姓收入提高的同时,村容村貌也发生巨大变化。广袤农村新风扑面,犹如一幅泼墨画卷徐徐展开,美景次第入眼。


营山县朗池镇兴云村,之前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泥土路与外界相连。如今,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起伏,道路两旁姹紫嫣红的鲜花竞相开放,花海之间,错落有致的村民聚居点是当地村民的幸福家园。


该村10组村民周超颖的客厅里摆放着与房屋风格相一致的中式古典家具,茶几上的水果盘里盛满了新鲜水果;厨房里燃气灶、抽油烟机、冰箱、微波炉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卫生间里干湿分区,安装了带抽水箱蹲便器和浴霸。


“以前,我们家是破旧的土坯房,煮饭靠烧柴火,猪圈就是厕所。”谈起今昔对比,周超颖直言,这些变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相关惠农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底,她家从危房搬进楼房,还办起农家乐,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兴云村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坚守“自然、生态、休闲”原则,依托交通优势、优美环境,整村推进房屋改造,同步实施“五改三建”,开展“六顺六净”活动,并深度挖掘耕读文化,以“春夏秋冬”四季节为入口、“日月风云”四创意为景观台、“天地人”三才为节点,兼具“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湿地公园等节点景观工程,建设集旅游与扶贫一体的文化、产业、双创等优品园区。


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新貌


  对于南充来说,兴云村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春暖时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生机勃勃,水泥路两侧开得正艳的格桑花“夹道”迎客;花海之间,灰瓦白墙的安溪潮村幸福新居错落有致;从山坡向下俯瞰,水泥路环绕延伸,通向一个个村民聚居点;一排排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波光粼粼的鱼塘整齐划一呈格状分布,这是村子振兴的重要载体。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连绵起伏的丘陵间,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树如同给大地披上绿衣裳,这是蓬安着力打造的集桑树规模化栽植、蚕桑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蜀北桑海”……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南充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8717户、易地扶贫搬迁100156人,完成覆盖31.2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完成2702个村农网改造,实现100%的村通硬化路、100%的村安全饮水达标、100%的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一讲三比五树” 乡村文明新风树起来


相如镇牛毛漩村感恩奋进教育


振兴乡村不仅要改变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



4月21日中午,吃完午饭,顺庆区大林镇李家坝村村民马晓华就提起一大袋生活垃圾,将其扔进自家门口公路边的垃圾池。“过去马路上、院坝里到处都是牲畜、家禽粪便,连脚都不敢下,大家都习以为常。”提及过去村里的环境卫生,马晓华感慨颇深,现在大家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垃圾都倒进垃圾池,“如今,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每个村民都不好意思给‘四好村’抹黑。


丰收的喜悦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李家坝村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实施“农民夜校+乡村治理”的激励模式,通过宣传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在村居院落开展“讲政策正乡风”“比生活习惯树形象、比行为习惯扬美德、比生产习惯重安全”和“树崇德尚学之风、树移风易俗之风、树遵纪守法之风、树诚实守信之风、树热心公益之风”的“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正乡风、优村风、淳民风,着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垃圾归位、孝老爱亲、亲邻善友……已经成为李家坝村村民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南充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不少地方都保留着古村落、古建筑等有形财富以及附着于上面的无形资产,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民族、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方面不同的风格。正是这些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才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这已经成为南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


西充县百里香桃产业带


走在我市省级传统村落、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村道上,只见水洞坪、猴坪山两座高山与锁口古村落隔河相望,村内树木参天,民居四周绿树掩映,风景如画。蜿蜒流淌的文殊河是锁口村的“母亲河”,河水清澈见底,勾画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锁口村党支部书记吴明祥介绍,对锁口村的规划建设,当地一直注重保护,不搞大拆大建,原生态尽量保留。


锁口村是我市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在每一个传统村落,老木屋、石板路、土院墙、稻草垛……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成为了久居城市的市民心仪的旅游之地。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笔下的嘉陵江清澈秀美。如今,秀美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嘉陵江畔的南充大地上徐徐展开。




南充日报社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柴梓嫣 罗熠  /文 

南充日报社影视中心供图

-- 精彩推荐 --


宋朝华赴高坪区调研重大城建项目,强调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不留败笔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充今年打算这样干!

南充市举行“开放年”(成都)国际投资推介会

宋朝华: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宋朝华率招商小分队赴上海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宋朝华赴浙江拜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南充实现“开门红”,这些亮点不能错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充今年打算这样干!

南充这个地方通报3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计划投资5亿!南充这里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