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化校地合作 | “团团”共建 携手高校结“硕果”


近年来,赣州蓉江新区团工委与驻地高校团委合作共建,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进校地合作发展走深走实。


志愿服务共建 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暑期已至,高校园区管理处新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非凡,60余名农村家庭孩子在赣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团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红色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红色基因的种子也随之深种在孩子们的童心深处。

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区团工委与赣南师范大学团委建立“校地合作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与爱同行共成长”为主题,在高校园区管理处新路村开展为期七天的“童心港湾暑期助学课堂”志愿服务,为孩子们规划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课程,受到孩子家长的支持和欢迎。

“童心港湾暑期助学课堂”仅是校地合作志愿服务的缩影。今年以来,区团工委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吸纳五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单位,并组织各学院团委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校地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河小青”“助老爱幼”、植树添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医疗保健等60余场次校地合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均有高校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团青成长共建 激发青年智慧力量

在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及红色文化育人馆内,一批批蓉江新区团干、团青来到这里,观看历史文物、置身历史场景、感悟革命精神。

为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思想引领功能,区团工委将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及红色文化育人馆作为党史教育研学基地,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区团工委还积极组织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组成巡讲团赴蓉江新区各镇处、学校、社区、企业进行宣讲,让党史教育深入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推动青年群体党史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青年是地方发展的动力。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区团工委吸引高校师生团队与蓉江新区企事业单位建立长远合作关系,将区内各部门及园区企业可提供的岗位纳入实习实践基地数据库,强化岗位对接、人岗匹配,吸引优秀毕业生留蓉、留赣,为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不仅如此,针对不同业务部门行业特点、专业知识,区团工委邀请高校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蓉江新区青年大讲堂上授课,蓉江新区青年大讲堂成为全区青年干部交流提高思想认知、丰富知识框架的优质平台。


人才交流共建 打通校地人才壁垒

深化校地人才交流是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作用,区团工委与高校团委建立人才合作机制,在企业人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驻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大力发掘优秀青年人才。

“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到了许多在校园中接触不到的内容,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创业项目的思路。”在516双创产业园参加青年创业座谈会后,来自驻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说道。

除516双创产业园外,启迪科技城、云创智谷双创园等区内园区中各类交流活动不断,园区内企业家也来到各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授课,传授实战经验,为驻区高校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双向互通的全方位创业交流平台。

此外,蓉江新区团工委还广泛开发政务实习岗位,落实建设校地对接平台,连续三年开展“返家乡”“展翅计划”、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据了解,今年以来,共吸引32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实习岗位118个。

END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邱金、区团工委

编辑:黄   娟

校对:邱蛟龙

编审:谢称利

审核:杨   靖  肖淑平

推荐阅读

1.王凌实地调研督导城市能级提升战役项目建设
2.许伟主持召开全区征兵领导小组会议
3.【“五进五促”先进党组织】潭口镇洋山村党总支:带着群众奔向幸福生活
4.爱在七夕,13对夫妻携手宣告:不要彩礼要幸福!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